校园文化国学启蒙教育的认识

时间:2022-07-05 07:24:37

校园文化国学启蒙教育的认识

摘 要:研究“校园文化国学启蒙教育”的历史使命,即发古通幽,一脉承建,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教育精义,又要切合时代精神实际,将目标定位在培养新世纪强者上,以体现素质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引导师生以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参与、体验、创新学校各项活动,有效地提高内、外世界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国学;校园;文化

近年来,虽着国学文化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对国学精髓的深入思考,经典诵读活动已在中小学校掀起热潮,成为学校校本教育的特色内容。有自编国学教材让经典诵读走进课堂,在诵读演绎经典中把国学化为行动的;有采用晨诵暮读的方式,在学校和家庭协同开展的;有通过主题活动开展经典诵读比赛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广泛开展,让书声朗朗的校园更加营造出了浓郁的书香氛围,必将会培养一代少年成为谦谦君子,做堂堂正正的中华儿女。然而国学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结合学校实际和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行有效的指导,让经典诵读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大餐。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一、国学诵读经典为人格塑造奠基

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国学中的思想以及人物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会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必备教材。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养成孝敬长辈,懂礼貌,讲礼仪,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经典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为人之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人格塑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可见” 的处事告诫;“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恩图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高尚品德……由此可见,经典诵读的功效与影响是不可替代的,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对于语言的敏感,如水到口,冷暖自知。”经典中的儒家人文思想对于学生的影响体现为儒家的仁爱、宽容、孝悌、诚信与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将伴随学生的吟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与精神风貌,直至塑造他们追求理想的完美人格。

二、国学诵读经典为审美情趣奠基

中华古诗词,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源远流长,意义深刻隽永。春秋儒学、秦汉文章、唐诗宋词,无一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传承着中华儿女正能量的优秀基因,其中许多经典国学语言之丰富,文字之精炼,思想之博大,意境之深远,感情之豪放,韵律之优美,至今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辉。

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施政理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情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博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的文明智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情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审美情趣……诵读这些经典,如同在与最优秀的哲学大师和智者对话,如同耳濡目染这些文化、思想、艺术大师的谆谆教诲,不断提高了诵读者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目前,我认为由老师和家长选择适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名篇、佳作来朗读和背诵是有必要的,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获得文学的审美熏陶。

三、国学诵读经典为写作提升奠基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诗词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从语文教学需要来看,古诗选入课本作为启蒙教育是不可夺得的素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形中给学生教会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经典是开启孩子们心智的钥匙,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朗读、背诵教材所节选的优秀诗词文章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一些朗朗上口的焊琛⒚褚ァ⒐攀词、古文等,以诗会、朗诵会等学生喜爱和感兴趣的形式,有意识地让他们多背好诗词、好文章,让美和高尚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受益终生。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在文章创作中下笔如有神,现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的黄金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效益和质量。可见,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诗词的调子,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自悟其义。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脑、口、眼、耳综合运用学习、思考过程。思考比较多了,想象能力也会随之丰富,作文的创作能力自然而然提高了。

总之,在诵读中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让学生迅速吸收国学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把学生的思想引向经典诗文的广袤田野,让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对学生来说,诵读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积累丰富的语言,陶冶审美情趣,促进个性发展,提高道德修养,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对教师来说,通过理解中华传统经典,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有重大意义。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在学校层面,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初步探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特色活动,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建书香校园,办特色教育,创学校品牌。

上一篇: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 下一篇: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