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层级管理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7-05 07:18:38

护士层级管理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层级管理应用到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后,护理工作是否有提高,患者满意度是否有提升。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的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建立一个层级的急诊科护理等级体系,并定期进行护理工作的调查和分析。结果 急诊科护理的效果大大提升,护理过失和不满意情况大大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结论 层级管理的制度应用到急诊科护士中,能够有效的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工作的水平。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信心,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层级管理急诊科;护理应用

我院为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2011年就诊74271人次,2012年急诊就诊量81245人次,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急诊科就诊的时间较为集中,尤其是在每天的12∶00~14∶30和19∶00~24∶00这两个时间段增加明显。为了保证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于2012年4月份试行了分层级管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根据科室岗位要求调整队伍结构,提高护理技能,科学的发挥护理团队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现有床位500个,临床科室20个,护理人员350人。急诊科床位10张,床位处于满负荷状态,有护士25人,年龄23~45岁。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15人,护士5人。学历:大专14名,本科11名。

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除负责急诊急救工作外,还要负责成人输液,清创缝合等治疗工作。共配备护理人员25名,其年龄20~44岁,平均(28.15±6.53)岁。职称:主管护师5名,占20%;护师15名,占60%;护士5名,占20%。工龄:>8年6名,占24%;5~8年8名,占32%;2~4年8名,占32%;5年13名,占52%;3~5年5名,占20%;1~2年5名,占20%;

1.2方法

1.2.1急诊科护士开始使用层级管理的办法,除了护士长,输液室主班职位不变,其他的职位分别实施了分层管理办法。按照能力和级别相对应的方式来安排岗位,班次轮流,确保每一班都负责有效。按照职称、工作时长和工作能力等要素把科室的护士分成A,B,C 3个等级。A等级(主管层):护理管理岗位4个(主管护师4人),负责急诊科的主要抢救工作及管理协调,并协调下一个等级的护士展开护理工作;B等级(操作层):临床岗位12个(主管护师1人,护师11人,护士6人),主要担负着护理急诊科基本护理治疗事务;C等级(基础层):基础护理岗位7个(护士7名),主要负责基础护理事务,以及少数的生活护理事务。

1.2.2分层级选拔任用将急诊科护理人员按岗位分为护士长,主班N3级护士,副班N2级护士,副班N1级护士,共4个层次的行政管理架构。主班N3应具备条件:护师以上职称、工龄>5年、入科时间>3年、综合能力较强,通过民主推荐、理论技术考核后择优录用,共评出主班5名,后备主班2名,任期1年。

1.2.3工作职责:主班N3护士有行政管理权限,负责沟通协调,可根据需要对本班工作人员进行调配,属本班护理质量负责人,组织与指导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主持护理查房,解决疑难问题,按计划落实对本组护理人员的培训。副班N2护士属本组治疗护理的具体执行人,服从N3主班护士的领导。同时在副班N2护士中再进行2次选拔,选出综合能力相对较强者主要负责综合诊间及抢救区护理工作,综合能力稍差一些者主要负责输液区工作。合理安排人力,在工作繁忙时段可以增加副班N1护士,各班次均由主班N3负责。辅以分层级奖金激励机制,各层级奖金相差10%。

1.2.4分层级培训制订各层级核心能力培训计划,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临床思维判断能力、教育与培训、协调组织应急能力5方面内容。从以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培训重点的N1级开始,逐步晋升到以教育培训、协调组织应急能力为培训重点的N3级。采取逐层培训的方式,即由护士长负责主班N3及N2的培训,N3主班负责其小组班次成员的培训并贯彻落实临床小讲课及护理三级查房制度,并定期组织考核。各自制定教学及学习计划。

1.3效果评定标准

1.3.1护士工作满意度评价 急诊科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的调查方式:选择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MSQ)短题本,一共有20个问题,问卷的评分办法选择likert的五级评分办法,1分代表很不满意,2分代表不满意,3分代表中立意见,4分代表满意,5分代表很满意,满分是100分,获得的分数越多就表示患者越满意护士的护理工作。

1.3.2急诊科留观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评价 评价的主要指标主要采取封闭式的选择题,题目内容包括了护士的管理效果、护士的外在仪态、护士服务的态度、护士的护理执行效果和健康教育5项,总共20个小题,问题是正向式的提问,满分100分。将问卷发给患者填写前,对患者进行填写的指导,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详细的解答。调查问卷发放之后,等待患者全部填写完后,马上收回[2]。

1.4统计学方法 调查表数据统计、研究的软件为SPSS16.0统计软件,急诊科护士未实施层级管理和实施层级管理后的护士工作满意,以及患者对急诊科护理服务的评价所获得分数表示成(x±s),结果的对比选择t来检验,P

2结果

在急诊科展开层级管理过后的2个月,选择留观的50例患者对25位护士近期的工作效果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30份,全部有效。同时,展开了护理质量评分的调查活动,发出问卷调查50份,全部有效。将两个调查活动所获得的结果和2009年急诊科进行的同数量调查活动进行准确的对比,对比的结果表明,急诊科实施了层级管理后,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效果满意度有了很大提高,患者对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质量的评价也较2009年高出很多。使用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 急诊科护士进行了层级管理之后,护士的护理工作开始变得更加的积极,由于层级管理的分层管理模式,提高了护士工作的有序性。以往急诊科护士的工作都是按照医嘱进行,而实施了分层管理模式后,护士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投入护理工作中[3]。例如,只要有新到急诊科的患者,护士就会积极主动的上前接待,向患者讲述病房的情况,并叮嘱患者要注意的问题,从而令患者一开始就提高了对护士的信任度。由于护士的主动接触,可以清晰的了解患者的需要,从而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患者的日常需要。研究结果数据表明,急诊科展开分层管理之后,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得分从没有进行层级管理时候的(76.640±13.215)分上升到了(86.325±11.613)分,最突出的方面就是报酬和护士的工作量,再者就是这个工作能够得到提升的概率。有学者曾研究后发现,依靠护士的层级管理方式和绩效管理办法,能够令护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大大提高,不论是理论素养还是具体的工作水平,和本文研究结果都极其的吻合[4]。

3.2提高了护理质量 各项护理考核指标均较实施前提高(P

4结论

综上所述,使用层级管理的方式来激励和约束急诊科护士的护理工作是极为有效的方法,依靠层级管理的方式,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医患关系明显和谐,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同时,由于进行了层级管理,部分护士的心理压力有一定程度增加,同时,工作传达的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这些是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赵连翠.分层次护理管理在循环内科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20):270-271.

[2].潘永秀,徐银帆,廖兵飞.护理层级管理对护理质量提高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635-636.

[3]刘红.分层次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管理研究,2011,25(6):1562-1564.

[4]方芳,程云,周剑英,等.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2):114-117.

[5]肖柳红.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34):55-56.

[6]李亚洁,彭刚艺.护理工作管理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8.

[7].陈和月,符智蓉,蔡小聪,等.层级全责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0,21(8):131-133.

[8] 陈瑞玲,邓秀琪,陈丽珊.护士层级管理和连续排班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0,5(10):74.

上一篇: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西药联合治疗耳鼻咽喉炎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