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发展

时间:2022-07-05 06:20:31

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发展

[摘 要]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重大森林病虫害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对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和林农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同时提出了促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 防治现状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49-01

1.影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因素

1.1 气候异常

我国少数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近几年连续干旱、暖冬等异常天气,造成树势衰弱,害虫越冬死亡率低,病虫基数急剧增加,给有害生物的危害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

1.2 人工林抵御生物灾害能力不

现有林面积中,人工林占95%,“南松北杨”的树种分布格局调整尚需一段历史过程,中龄林以上林分组成多数为纯林,植物群落构成简单,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一旦发生病虫害,极易暴发成灾。

1.3 疏于管理诱发生物灾害

经营森林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各类林权所有者对林木经营管理粗放,投入不足,没有及时进行土壤和树体管理,致使部分林木处于亚健康甚至衰弱状态,易发生病虫害。

2.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

2.1 未建立稳定的公益林防治投入机制

许多公益林,在生态防护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其经营者是村集体、国有林场和农牧民,他们从中获益很少,由于目前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标准低和森林病虫害投入比例低,使他们难以承担森林病虫害防治费用。防治经费的短缺,降低了公益林抗灾减灾能力。

2.2 商品林群防群治机制不顺畅

由于广大农牧民缺乏防治知识和技术,缺少防治设备,面对灾害,只能“望灾兴叹”,人工防治技术还没有得到普及,防治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尚需完善。

2.3 基础设施薄弱

具体表现是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还不完善,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防治设备和交通工具等,测报、检疫、防治等环节未达到最佳运作管理模式和协调均衡发展,森防体系建设急需加强。

2.4 防治意识淡薄

社会各界对森林病虫害的危害性和防治检疫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国家防治方针和责任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灾来救灾和从众意识,没有像防治农业病虫害那样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3.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对策

3.1 建设防治体系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增强防治能力。全面强化宣传工作和法规教育,加快实用技术和法律普及,提高全社会森防意识。根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形势需要,大力培植防治市场,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和队伍,促进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

3.2 要求预防为主

从森林经营理念出发,大力推进综合性营林措施,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发展生态林业,提高林分健康水平。在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等各个环节都要增加森林病虫害预防措施,实行规范化管理,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

3.3 实施分类经营

按森林分类经营改革的思路,建立公益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重大危险性病虫的治理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商品林有害生物的防治以经营者投入为主、各级政府补贴为辅的投入机制,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防灾减灾计划,对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林有害生物,走政府主导型防治之路,实行联防联治;对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有害生物,走市场主导型防治之路,实行群防群治。

3.4 推进防治现代化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发达地区已广泛应用飞机和车载喷雾机等各种新型防治机械,不仅提高了防治效率,而且还降低了防治成本,增强了防治效果。因此,按着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要加快实现机械化、现代化,对松毛虫以飞机防治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对青杨天牛以车载喷雾器防治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对天幕毛虫以人工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同时,要加强对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引研推广工作,走无公害的绿色防治之路,依靠科技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

4.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趋势

4.1 提高科技含量

一要加强重点病虫害的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研究推广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二要扩大宣传,加强技术培训,普及基本技能,实行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三要强化政府行为和依法防治,必须实行多部门的有效配合和全社会的支持。四要切实加强综合性营林措施。从病虫害源头抓起,在保护好现有林业的基础上,坚持适地适树造林,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4.2 生物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人与自然灾害做斗争、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千百年来,人们在防治各种森林病虫害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大量好的经验和办法,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等,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促进我国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以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为出发点,在防治方式上。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可以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一种平衡。

4.3 遗传控制病虫害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参考文献

[1] 杨振杰.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8(10):88-89.

[2] 袁彬.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2):94-95.

上一篇:浅谈如何延长抽油机井光杆使用寿命 下一篇:浅谈水电站群体优化调度与运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