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

时间:2022-07-05 06:02:20

浅析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

摘 要:随着这些年来国际音乐学术界对多元音乐教育的深入探讨,同时意识到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上千年古老传统文化的多民族国家中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音乐教育系统的重要意义之后,我国的音乐学者就愈来愈关注中国的多元音乐教育问题。通过观察别人,了解其他民族文化,来更好的用音乐表达自己,达到完善自己的终极目的。

关键词:少数民族;多元音乐;多元音乐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J65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147-01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概况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源于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在上千年来历经风雨后,融合了五十六种不同的民族风而创造出的音乐财富。中国的民族音乐包括凭借时间分水线区分出来的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着两大部分。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一般来说,传统音乐就是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式,创造出具有民族固有形态的音乐,包括历史上流传至今的作品和当今时代产生的音乐作品总而言之,传统音乐就是指“五四”之前的民族音乐。而现代音乐指的是在“五四”时期以来所具有专业性的音乐艺术。例如各种不同题材、体裁、形式的器乐曲、声乐曲,其中包含了交响曲、大合唱、音乐剧、歌剧等等。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国家,除了汉族以外,已经确认了的少数民族总共有五十五个民族。

二、民族音乐的发展前景

在音乐教学的大纲中明确规定: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的各民族的优秀民族音乐,并且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同时还要强调突出民族音乐教育在众多学科内容中的的重要艺术地位。要想追随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在音乐教育中根据音乐教育大纲,来建立一个相应的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必须要具有中国特色,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的多个方面的安排设置。学校的音乐教育最需要具有明文规定的民族音乐的教育模式,所以,就应当在进行音乐教育过程中在法律的形式下确定出民族音乐教育的模式,这样有利于将民族音乐的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教育界的普及。我国的有关教育部门要保证各个学校为民族音乐艺术教育提供优异的教学条件。包括在每个学校内部都应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配备有关音乐教育书籍、相关资料、常用的民族乐器,并且具有组织小规模民乐队伍或者举办中国民族音乐交流会的能力,学校还可以采用广播宣传、宣传栏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民族音乐的介绍与宣传。可以让同学们在良好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氛围里更好的深入了解有关民族音乐艺术的知识。为使学生可以更深入了解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艺术深入生活,学校还可以经常举办民族音乐艺术讲座,同时邀请民间艺术家或者是专家前来演讲,或是多开展些有关民族音乐的文艺汇演活动。

三、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影响

中国的音乐以民族音乐为本,并且借鉴了国外音乐的优点,最终自成一家,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风近些年来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于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愈来愈大,中国的民族音乐逐步走出了国门,步人世界,多次在金色大厅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掌声。不论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在国外,开始喜爱并且学习有关中国民族音乐方面的人愈来愈多。出于响应世界音乐发展潮流,在一九举办了ART杯中国民族音乐乐器比赛曾经起因了不少的国外选手前来参赛,但是,目前有关民族音乐的各类活动还很少,缺乏连续性。在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教育问题中,我国国内民族音乐学术界真正关心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发展前景的还是少部分,学术成果不足。但是,着眼于世界,当今世界各国人民正着力于音乐多元化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不同的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创造出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多样的世界音乐有存在着平等,我们要学会在热爱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民族音乐文化。通过了解其他民族文化来更好的用音乐表达自己。不断地观察别人,观察自身,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学习、了解,可以促进世界的各民族之间互相沟通了解、和平相处,在共享音乐的同时共同构建“地球村”。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一吴雁泽曾经表明,中国的民族音乐凭借其独有的价值在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领域中占有阵地,继承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对世界民族音乐界应该尽到的义务,中国的有关部门将以“三个代表”、“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等思想为指导,和各界权威人士共同推进民族音乐的发展。

我国的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民族音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既是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的民族音乐应该紧紧地围绕中国上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使中国民族音乐长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进一步来说,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又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了解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特点,用音乐表达更好的表达出来,同时不断地观察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特色,与自身进行有机的对比,促进世界的各民族之间互相沟通了解、和平相处,共享音乐的同时共同构建“地球村”。

参考文献:

[1]晚学.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和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读后感[J].中国音乐,1998(04).

[2]范元祝.“母语”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7.

[3]王承祖.音乐教育应高举“民族化”的旗帜[J].音乐探索.1989(04).

[4]刘羚驹.音乐新课程理念之“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J].文教资料.2006(24).

[5]黄凌飞.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研究的新视角[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03).

[6]于世华.在师范院校中应加强民族音乐教育[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

上一篇:论中国戏曲表演的写意性 下一篇:立足本土开展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