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07-05 01:23:31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最为重要,不同年龄不同学校都对这方面进行了加强和渗透。如:简单速算、珠算、口算、估算等。通过进行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远远达不到小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因此,纵观各年级学生的现状,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研究。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四)灵活组织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自己身边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提高小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和生产经验,往往感到数学抽象、无味。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数学概念教学,教师要特别重视体现概念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一是感知转化为要领的初始阶段;二是数学概念抽象概括的理解阶段;三是数学概念的具体应用阶段。这样,引导学生参与建立概念的全部思维过程,不仅是学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到了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发展了思维品质。其次,可引导学生了解、认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让学生在往返学校路上,通过实践活动“走一走”、“量一量”、“跑一跑”等建立起“千米”的实际长度的概念。最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三动,调动三性”(即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如:在教学“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举例“24×3”,教学时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指导学生操作学具,促使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充分感知直观材料,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表象,直观地理解乘的顺序及“满十进位”的算法;第二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建立起来的表象进行思考,理解例题虚线框里的思维过程;第三部,脱开直观形象,让学生用竖式直接计算,并尝试概括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第四步,由教师作适当的点拨、总结,这样的教学过程,正确的处理好教师指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充分的展示了法则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法则的归纳、抽象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

三、取得的成效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通过近几年的实验研究,所教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提高。

上一篇: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下一篇:中职班主任工作的笑与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