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工民建工程中地基造的探讨

时间:2022-07-05 10:43:27

有关工民建工程中地基造的探讨

摘要:万丈高楼平地起,这需要的是地基的夯实与稳固,所以好的的地基土决定着建筑整体质量的好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不良的地基土,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改造和加固处理。本文分析了在工民建施工中不良地基土的几种改造方法。

关键词:工民建 不良地基 改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都讲究个良好基础,建筑物也是一样的道理,好的地基才能建造出高质量的建筑。不良地基土一般具有较高含水量及压缩性、较大孔隙、较低抗剪强度与明显的流动性与结构性。倘若其受到较大荷载作用,便较易出现局部地基破坏甚至是地基整体滑动现象,在较深开挖基坑阶段便会出现坑壁失稳、隆起基坑等现象。不良地基土具备的较高压缩性易引发其基础呈现较大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现象,倘若其上部建设建筑物呈现较大的各部位差异荷载,或具有较复杂的体型便会引发不均匀沉降现象,引发基础建筑物标高下降,令使用条件受到影响甚至是开裂、倾斜或破坏。渗透性较小的不良地基具有较慢的固结速率与较长的延续沉降时间,呈现出缓慢增长,处于长期软弱状态,还会对加固地基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具有较高灵敏性的不良地基土倘若应用挤压、振动与搅拌施工方式则会破坏不良

地基结构,令其强度有所下降。

因此,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要首先对不良地基土进行一定的改造加固处理,直至符合施工要求。如此,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过程的安全。

1 工民建施工中常见不良地基土

我国工民建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基土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软粘土

在工民建施工中,软粘土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地基土种类之一,从地质条件的较多进行分析,其具有高压缩性、低强度、高灵敏度、低渗透性等显著特点,为工程项目的地基处理造成了较大的难题。从软粘土的性质进行考虑,其不排水强度一般仅为5—30KPa,而且表现较差的总体承载力(20一70kPa)。

1.2 杂填土

杂填土的分布范围较广,其不是一种天然的不良地基土种类,而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遗留的垃圾,通过外界环境的影响逐步分解成性质较为复杂的垃圾土。通常将杂填土分为:生活垃圾土、工业生产垃圾土、建筑垃圾土等三类。杂填土的主要具有成分复杂、无规划堆积、厚薄不均、性质各异、规律性差等特点,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造,很有可能造成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1.3 饱和松散砂土

饱和松散砂土主要由粉砂或细砂组成,在静荷载作用下其通常可以保持较高的强度,但是当遇到较强的外力作用时,例如:机械振动、地震等,其土质结构既有可能发生液化反应,并且出现大范围的震陷变形现象。

1.4 膨胀土

膨胀土在我国的分布较广,主要是由蒙脱石组成,普遍具有失水收缩、吸水膨胀、浸水承载力衰减、干缩裂隙发育、反复胀缩变形等特点,其性质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当膨胀土的含水量略有变化,就有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有害膨胀现象,对于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影响严重。日前,国内用于膨胀造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土性改良、换土、预浸水、及防止土质含水量变化等。

1.5 湿陷性黄土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存在大量的湿陷性黄土,形成于覆盖土层的自重应力、附加应力等外力的共同作用,因土层的整体结构发生变化,而有可能发生显著的附加变形,是工民建施工中面临的主要不良地基造技术问题之一。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施工时,一定要对其附加沉降进行准确的分析,以防止对于工程造成巨大的伤害。

2 不良地基造所需考虑的因素

不良地基造所需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首先要对场区的不良地基土种类进行分析,并综合考虑其对上部构筑物可能造成的影响,如结构稳定、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等。

2.2 然后要对不良地基土加固处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在确保方案可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不良地基造加固处理的成本。

2.3 最后对地基基础的要求和处理目标进行确定。这个过程需要结合上部构筑物的使用要求和实际荷载来进行综合考虑。

3 改造技术分析

3.1 换填土层法

这种处理方法首先要挖去地基底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湿软土层,用强度较大的素土、砂、碎石或者灰土来代替,再压实之。对路基而言,排水固结是砂垫层的主要作用。砂垫层能有效提高承载力,起到减少沉降量的作用,同时其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得以加快,冻胀被有效地防止了,膨胀土的胀缩作用被消除掉了。

3.2 塑料排水板

如果工程中遇到的是软基层较厚的地区,这种地基土固结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地基也不容易稳定下来,从排水路径上考虑,可以采用塑料排水板来处理,有效地缩短了排水的位移,地基土的固结速度明显加快,加上塑料排水板不是很贵,这种方法相比而言比较经济。因此,应用比较多,现在处理上已经很成熟了,其安插方法也经过了多次的改进,速度快捷而且操作非常方便,最常规的插打方法是插板机附加一个卷带装置依靠液压或者振动完成施工。

3.3 加筋加固

考虑软土地基上路基容易出现不稳定现象的原因,超载的路基重量是产生这种不稳定现象的原因之一,同时,路基中的内部土压力也容易引起侧向位移趋势导致不稳定现象的发生。为了消除这两者对路基土产生的附加剪力的影响,就必须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来支承路基的竖向荷载。一般情况下,工程上处理时在路基底部添加各个类型的加筋织物。

3.4 夯实法

该方法是运用夯击提供给地基一强大的冲击力,地基受力在其内部冲击波,由于冲击力的存在,实现夯锤有效地冲切上部土体,致使土体结构被破坏,进而出现夯坑,周围土受到动力挤压成隆起状态。

大量的实践表明,夯实法在实施强夯的过程中,只要夯击一次,由于土体中因含空气,因此,能够立刻产生大概有几厘米的沉降,破坏土的结构,一旦其强度下降到最小值,在夯击点周围就会出现径向的裂缝,成为很好的主要排水通道加速孔隙水被排出,由于粘性土具有触变性,软土地基的强度因此得以恢复甚至增强。这种方法具有工期短,施工方便以及使用土类广等众多优点,在现在工程施工中被广泛地应用。

3.5 挤密法

采用灰土挤密桩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在桩成孔和夯填阶段通过挤压作用,对地基土形成加密效果,使得原桩孔部位的土被挤进周围的土体之中,对桩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天然土进行了挤密,致使地基的孔隙比降低,密实度提高,摩擦角和干密度增大,有效改变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大幅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

3.6 预压法改造技术

预压法改造工艺目的在于提升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同时减少建筑物建成后造成的沉降量,于是预先在场地地基上施加一定静荷载,等到地基土被压密后再卸除荷载的压实方法,适用于淤泥质粘土、淤泥或人工冲填土等软弱土地基。技术上分为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两种。前者在地基上堆放重物(水、土、砂、石等)进行预压;后者先在软粘土地基表面铺设砂垫层,用土工薄膜覆盖且周围密封。用真空泵对对地基土进行抽气,借助大气压力和真空压力的压力差将土中一部分水抽出,达到地基士固结而加固的目的。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也是工民建施工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建筑安全就无从谈起。在施工之前,应该认真熟悉审查图纸,熟悉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做好技术交底施工中认真做好隐检、预检和结构验收。基槽应逐个检查验收,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要处理好。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由施工员进行技术交底,无技术交底不得施工, 并严格控制施工轴线,标高。同样, 在对不良地基的改造中还要注意确立管理体制, 杜绝因为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力资源损失。

4 结语

如何将不良的地基造成为优质的地基土,在施工的过程中是必须考虑的,因为地基土是施工过程中的后续基础与保障。在工民建的具体施工中,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施工单位应合理选择不良地基土的改造技术,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与安全。同时要求广大技术人员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不断的积累相关的经验,同时加强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做好不良地基土的改造工作,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腾飞。

上一篇:市政公用工程中关于城市道路规划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