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综合水平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7-05 08:15:21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综合水平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我院在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投入大、起点高、教学仪器设备先进齐全。本文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一些总结和探究。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 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

高职护理专业是培养高技能型技术人才的教育,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具有较强的行业技能,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临床技能操作,毕业后能胜任临床操作技能。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强化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1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护理人员数量与发达国家之比差距较大,远未能达到我国卫技人才的需求。因而护理人员的社会需求市场很大,护理人才资源短缺。当前,我国各级院校培养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部分院校就业率达到100%。目前,全国很多院校护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不同层次培养学生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办学条件、仪器设备更新滞后于招生规模,这样就给培养技能型人才带来了一定压力。如不加强学生操作技能训练,毕业后不能胜任岗位需求,给学生就业就会带来一定的难度。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教育部和卫生部在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我们的学生必须在校内就要加强技能操作训练和实践,要有熟练的动手技能,才能提高社会的竞争力,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市场对护理人才竞争的需求

随着院校护理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理专业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有些毕业生培养质量不高,与专业培养目标和技能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建设水平不能达标,实验和实训条件较差不能适应技能培训的要求,学生技能掌握不扎实,综合素质不高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市场人才竞争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护理人才的人文素质、技能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改善校内实训环境,加强校外基地建设才能提升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强化护理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创造更好的校内实训环境,为就业创造条件。

1.3学院自身发展的需求

护理实践基地建设为推进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更好的支撑行业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和职业岗位需求以及满足用人单位对护理人才需求起到了助推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学院自身的办学层次还需不断提升,专业设置需要不断优化,实践条件还需不断改善,为了提升我院发展的后劲,今年投资1500万元,新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完全模拟临床病房设计,拥有模拟病床35张。还增设了数码显微互动实训室、仿真综合实训室、ICU、护理综合技能实训室、模拟手术室等44间护理综合实训基地。基地建设起点高,仪器设备先进齐全。有力地保证了护理专业学生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完成校内实训的项目和实验课时的开出率,学生动手能力有了明显增强。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为了适应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要建设现代化、规范化和规模化的护理实训基地,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培养更多的护理人才,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必须遵循三项原则:一是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相结合的原则。我们要准确把握护理专业教育层次与目标定位,合理确定专业岗位,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课程体系。合理设计实训项目和实训室的设备建设,确保实训项目的完成为原则。二是整体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对护理实训基地建设要整体设计、合理布局、分期建设,整体推进的同时,优先突出重点课程、重点项目、重点技能建设,以满足学生重点实践需求。三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加大校内实训室建设投入以保证校内基础课实训和临床护理课程实训项目的要求为原则,以巩固校内实训项目的成果。同时要注重校外实习的作用,保证校外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技能条件。以满足校外实习需求,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临床技能实践支撑。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保障机制

护理实践基地建设和使用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能进一步增强教师及学生“重技能、强实践”的理念,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使毕业生能够充分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稳定率,必须保障实践教学基地的正常运行。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基地建设中的保障机制。

3.1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是实现实践教学的关键。因此,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我院加大培养和引进既懂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技术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层次,提高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坚持在职培训制度,不断学习和更新现代教学技术开发能力,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培养和造就师德好、专业教学能力强,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名师教学团队。

3.2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要建立现代的实践教学体系,既要体现专业特色,又要突出现代创业的指向。一是在课程改革方面,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原则。制定详细的技能训练计划和检测细则,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训练指导。二是在教材建设方面,重视简明、易懂、实用的原则,以参考统编教材为基础开发校本教材,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制定详细周密的实训计划。三是在实践教学内容控制方面,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临床医院、任职资格证考试相结合,按照护理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来安排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动手能力,缩短教学和临床的距离,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3.3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指建立、实施、保持实践基地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资金投入、管理制度、使用与维护、运行效率等)是实践基地管理的主要内容。有效保持实践基地正常运行,科学配置基地资源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要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加强实践基地资源管理,合理配置和使用资源,不断完善实践基地的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导向管理体系,组织实施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规划。加强对教师和基地管理人员的考核等工作,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4改革检测手段

要突出针对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与职业任职技能结合起来,检测适应护理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学生需要掌握的实践技能方面的内容。以便于学生在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结束后即获取护士任职资格证书,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秀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2]戴桂荣,张泽.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共享机制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3]诸刚等.高职数控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8)。

[4]简祖平,梅霞,基于ISO理论的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26]。

作者得介:

王朝生,男,湖南永州人,教授,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督导室主任,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陈颖超,女,湖南永州人,助教,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研究方向:护理专业教育教学与研究。

上一篇:高校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提升图书馆馆员素质 下一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一种组织绩效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