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力资源在电力企业中的战略管理

时间:2022-07-05 07:35:59

分析人力资源在电力企业中的战略管理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电力企业职能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做好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研究,不仅能进一步完善电力企业职能战略研究的理论方法,而且对电力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文章将对新时期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转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制度;转变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虽然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普遍存在5个人干3个人的活,但在一些关键岗位,又缺乏人选,结构性短缺严重;缺乏合格的经营者,在岗的总经理、董事长系统地受过工商管理知识培训者寥寥无几;企业缺乏拔尖的技术人才和熟练的骨干技术工人,为降低成本而过多地使用廉价临时工担任技术角色,使骨干技术工人缺乏的问题更为严重;职工缺乏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及精神支柱,出现信念危机等。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如何确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就摆在了我们面前。电力企业必须在市场规则的指导下,及时了解掌握人才供应市场的变化情况,要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随时调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保证企业始终能够吸引人才、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转变

当今企业发展需要战略的眼光,同样,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战略的眼光。

从投资决策上看,电力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积累、市场开拓能力等大多离不开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或补贴,抵抗竞争风险的能力不强。从发展趋势上看,电力体制改革对不同类型的电力企业的影响有很大差异,电力企业的分化将日益加剧。随着电力市场新体制的逐步形成,竞争将更加有序、透明,特权保护减弱。电力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自身实力,作为平等电力市场主体参与竞争,不会再像垄断体制情况下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大环境的改善会使一些资产质量较高,规模较大的电力企业面临更好的发展机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装机容量规模较小的电力企业,资产质量不高,经营效益较差,随着电力竞争的全面展开,经营风险也将加大,在今后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或者被实力雄厚的发电集团收购,或者因效益差而退出竞争。

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转变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应重新定位自身在市场中的位置和价值,重新定位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重新制定与战略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方法,在人力资源规划、职务分析、薪酬管理、招聘甄选、评估、考核、培训开发、激励等方面都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变,以适应竞争和变革的环境。

在目前的改革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方法中最迫切需要调整和改变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着眼于企业未来生产活动的战略规划,它是企业整体规划和财政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持续和系统地分析企业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开发制定出与企业长期效益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政策的过程。

随着电力行业性质的巨大转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将随之发生多元化转变。电力企业不再是简单的生产管理企业,而是面临着市场化的价格竞争。在确定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发展路径的同时,人才选聘、培训、管理、使用等一系列工作都应与企业管理战略紧密结合,同步制定。

电力企业要顺应改革,走出传统行业模式,树立电力营销观,培养一支满足改革需要的电力营销队伍,就必须从人力资源规划做起,选聘合适的人才,在变革中学习、成长。

(二)提供多层次的员工职业晋升通道

面对竞争环境,电力企业的员工晋升更是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由于机构的精简和扁平化,以及企业的发展空间较小,晋升的机会明显很小。另一方面,竞争中的员工更需要晋升的激励、来自晋升的职业支撑和应付竞争的前途信心。

电力企业在劳动力雇佣方面明显地趋于弱势,一方面,企业的发展缺乏多元化的优势,另一方面,个人的发展也呈现相对的局限性。因此,电力企业更应该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晋升工作,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与员工职业发展意愿和需求相适应的多重职业生涯发展阶梯。

(三)构建企业绩效管理平台

绩效考核管理是收集、评估并传递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信息的过程,可以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系统的描述和工作评价,为人力资源策略制定的多个方面提供改进依据。

电力企业要积极应对电力改革,持续发展,降低成本,保证运行的高效率和高稳定,就不仅要做好技术管理、设备管理,还要从人员实施上予以保证。为此,电力企业要合理构建符合企业特色的绩效管理平台,全面提升企业运营的效能。可操作性的思路包括:建立有效的关键业绩指标考核体系,并逐层分解,转化为可量化测评的实施计划和指标;设立诸如发电量、煤耗、油耗等小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层层落实生产责任,并根据考核体系建立奖惩机制,促使企业各运转部门保持安全、高效、稳定的运作,全面提升企业的运营效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电力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选择

从上面的模型中可以看出,影响企业的监督概率和员工违规概率的因素有管理成本、个人产出、个人收益、个人成本、直接损失、被解雇的概率等。依据上边的分析结果,电力企业在目前形式下,提高员工积极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主要有:

建立完善合理的员工管理、考评、激励机制。薪酬制度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的一项主要内容,关系到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电力企业要以岗位设计和岗位评价为基础,制定标准工作绩效标准,同时运用合适的方法员工的实际工作进行考核,通过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度,增大标准工作绩效与低的工作绩效水平之间的收益差距,使每个员工的收入与他们的工作业绩好坏、对企业贡献大小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就可以使企业监管的成本得到降低,员工违规的概率也会将低。

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和淘汰机制。由于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电力企业承担了太多的社会功能,员工的流动和淘汰机制不健全,甚至是没有。只有保持员工一定的流动和淘汰,企业才会有活力,才能真正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员工发挥出高的绩效水平。电力企业应该抓住电力体制改革的契机,裁减人员,使得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有一定的弹性。电力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让职工通过竞争上岗,充分发挥主动性。同时,电力企业在搞好定额、定员、定岗、竞争、竞聘上岗的同时,还应当保持一定的企业内部员工待业率,起一个缓冲带的作用。由于有了流动和淘汰机制,员工被调整或解雇所带来的直接损失就会增大,从而促使员工更好地工作。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正在显示出一个朴素的真理――“得人心者得天下”。无疑,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转变才刚刚起步,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维军,邱自龙,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战略选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07)

[2]林杰,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化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07)

上一篇:铁路工程造价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探析 下一篇:低压电气装置的接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