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05 06:04:35

跨文化交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以及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现有教材,在课内、课外进行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一、概念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三个:第一.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的,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在发现差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视大量的共同之处。第二,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第三,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正因为如此,本人想谈谈对这一主题的粗浅认识。胡文仲教授认为: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新课程标准对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有了明确的规定:“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现行的中学英语新教材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还具有趣味性,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对于这样的好教材,应打破传统意义上每节课只教单词、发音、语法等应付考试的教学法。打好英语的基础,这些自然很重要。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更突出语用,注重对真实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由于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种文化本身的功能。全球化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遇到文化障碍是必然的。胡文仲教授认为: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因此,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而且还需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新课程标准对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有了明确的规定:“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更突出语用,注重对真实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无论是听力、单选、完形、阅读还是书面表达对跨文化用语方面内容的考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面积提高高中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大面积、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跨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外语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语言测试以及外语的第二课堂里全面反映出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出版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里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要求: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 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国际教育界也一直在倡导“to know(学知识),to do(学做事)and to be(学做人)”。我们的外语教学应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三、在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效果。许多英语教师对传授语言知识、讲解语法结构驾轻就熟。但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就会感到自身的文化知识不够丰富.语用能力不强.因而对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有畏难情绪。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应到国外进修学习,亲临所学语言的民族文化氛围.耳濡目染,亲身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2.做好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适当穿插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这些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等。要让学生明白,在交际中,不能死死抱住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因为,即使使用的语法词汇都正确,也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掌握外语的需要。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如播放一些专门介绍社会情况的记录片等,让学生直接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

四、高中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途径

现行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是依据“结构——功能大纲”编写的,每个单元有一个话题及一个交际功能项目。每个话题均反映了中外不同的文化,每个单元的对话和阅读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既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又体现了知识文化。英语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现行英语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语用意识,重视交际文化的教学。因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1.词汇教学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词汇中的成语、典故、谚语等更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归纳、总结、对比这些词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含义。

2.对话教学

高中教材中的对话课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为了达到在某一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交际目的,除了必要的语言知识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更为严重。沃尔夫森(M.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为了实现交际的得体性,避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碍及误解,英语教师在对话教学中一定要将语言形式与语用、文化形式结合起来。自然对话教学中的语言呈现、反复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但要真正掌握某一交际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的交际方式上,更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交际技巧,诸如语言的场景、说话者的交际风格、交际策略、交际意向等。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对话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各种交际训练。

3.课文教学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诸如英语国家的地理、语言、饮食、音乐、媒体等。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外,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只有当语言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时,才能促成习得。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外,还应通过各种渠道。拓展学生课外接触英语国家文化信息的渠道。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工作:

1.拓展课外阅读 通过时文选读,了解西方国家新的价值观并可学到最新的俚语。如让学生订阅《上海学生英文报》、21st Century等英文报纸,教师还可从China Daily及Times,Digest等国内外英文报刊杂志中选些文章让学生读:通过名著欣赏,诵读英语优美句子,提高文化鉴赏能力。

2.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利用网络让学生搜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及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利用学校电视广播系统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英文教学片,欣赏英文歌曲。

3.创设校园英语氛围。在教学楼、实验楼、课室、走廊等地方贴上英语指示牌、英语格言、谚语;开设英语角活动,举办讲座,介绍英美文化,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提供场所.开设模拟场景,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 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 国外外语教学,1995(1).

[2] 陈 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国外外语教学 1997(2)

[3] 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 外国语 1997(3)

[4]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

[5] 赖招仁:《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外语教学》龙岩师专学报 1998年9月第16卷第3期

上一篇:初中地理教学中活动课堂的应用 下一篇: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