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型教育

时间:2022-10-11 06:25:49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型教育

【摘 要】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者,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己任,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利用反馈信息,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等方面着手,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使创新落实在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创新教育;主观能动性;创造思维

创新型教育既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教育思想而言的新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反映现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型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主要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创新型教育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把学历作为判别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依据,认为只有高学历者属于创新人才,忽视了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质的培养。

误区二,把智力作为判别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标准,认为唯有高智力者属于创新人才,忽略了对创新型人才的情商、思维、人格等素质的开发和培育。而小学教育正是人格魅力形成的关键阶段。

误区三,把普遍意义上的国民文化教育等同于特定意义上的创新素质培养,淡化了思维、能力、个性特质等方面素质的培养。

二、开展创新型教育的建议

1.是要实行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从单纯“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探研学习”转变,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引发思考、启迪智慧、激发灵感的最重要的渠道,是创新型教育最重要的形式。

例如在讲授“梯形面积计算”时,预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全等的梯形,课堂上启发学生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很快就发现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其他小组补充新方法:用一个梯形沿中轴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还可以利用做平行线的方法,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可以推导出公式。可见,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去研究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而且发现了许多解题方法,还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见解。

2.是注重培养兴趣。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创新欲望是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善于设疑,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引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境地,使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数学中去,感受学习数学的奥妙与乐趣。

例如:在讲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报出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在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如567576、675657、756765,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个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来的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这样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急于探究,积极思维,对新知识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是引导学生善于综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发现其内在联系,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轻结论,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使教学内容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共鸣,建立起本质联系,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讲授“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中,让学生看书上的结论用不了一分钟。为了让学生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我们设计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首先从不同类型的线人手,观察“直的线”和“曲线”,让学生感性认识“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线”,接着让学生随着计算机的演示从“能否延长”、“能否度量”、“几个端点”等方面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最后再通过学习教材与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建构起了新的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思考的方法。

四是指导学生注重转化。知识不等于能力和素质,知识必须转化成能力与素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就是创新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倍加爱护和引导。因此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注重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例如在讲授“口算、笔算相结合”教学中,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一入学就把学具引入课堂,使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对于他们来说,小棒、图形不仅是一种学具和算具,还是一种“玩具”。当他们得知这些学具可以帮助学好数学,深深地为它们所吸引。课堂上的自由摆、集体摆、小组比赛摆,既具有游戏的色彩,又富有比赛的气氛,学生摆小棒、摆图形,行动迅速,兴趣很高。时而看数摆小棒,时而听数摆图形,时而动口陈述操作过程,眼、耳、手、口、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符合儿童单项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点,从而形成了广泛的信息通道,使其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同时,三种计算方式的结合,相互交替的学习、练习和运用,使儿童的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调节,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寓学于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心理要求,从而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由教师讲,再由学生跟着摆,小棒算式对照,使学生理解笔算竖式和计算法则,最后通过计算强化练习,形成计算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由实物操作——揭示算理——巩固练习,促进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使学生容易接受。

五是鼓励学生勇于突破。有意识地突破前人,突破书本,突破自己的老师。如果一个老师把学生教得超过了自己,那是这个老师最了不起的成就。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既是以继承前人为基础,又是以怀疑否定前人为突破。

例如在讲授应用题:“有25 块边长为0.6米的正方体大理石,每立方米大理石重2.5吨,如果用载重5吨的汽车一次性运往工地,运走这些大理石至少需要多少辆汽车?”同学们的解答是:2.5x(0.6X 0.6X 0.6)X 25÷4.5=3(辆)。但是,有个学生提出疑问:如果25 块大理石用3 辆汽车一 次运完,由于25÷3的商不是整数,又不能超过汽车的载重量,那么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只能把一块或一部分大理石锯开来,分装在这3 辆汽年上,而这在实际运输中是不可能的,所以至少用3辆汽车来运是不对的。听了学生的讲法,深感惊喜。这位学生能以事变说话,注重知识转化,不迷信老师,不迷信题目,能独立思考,学以致用。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让新课改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