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时间:2022-07-05 03:30:49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摘 要:科学,能够提高学生对这个世界的科学认知,锻炼学生的科学性思维,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能否进行有效性教学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作为初中科学教师,我们要创新当前的教学形式,推进初中科学课堂的高效进行。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措施

对学生而言,课堂学习占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首要舞台;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必要平台,课堂的教学效果更是直接影响了该学科的最终教学成果。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课堂有效性教学,在课堂交流中提升学生对科学的认知。

在初中科学这一综合性学科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够主动在知识的海洋中开拓、探索,体会寻求知识的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在当前的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很为难,教师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起来比较费劲,这样的恶性循环对于初中科学教学来说是需要继续改进和解决突破的。下面就当前的教学现状和提高教学有效性举措提出几点看法:

一、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而将课堂还原给学生也是当前教育模式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研究性极强的初中科学而言,如果缺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成为空谈。

2.轻视初中科学的实验教学

初中科学教学主要包括两大模块:理论知识教学以及实验教学,缺乏其中任何一块,都无法完成初中教学的最终教学目的。而在当前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将天平的一端偏向于理论知识。轻视初中科学的实验教学,是阻碍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罪魁祸首,也是无法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

3.缺乏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觉悟

一般的教师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精通一门课程的教学。但是当前初中科学教材中所涵盖的知识面广,所涉及的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天文地理知识。这一现状加大了初中科学教师的教学难度,而许多教师即使知道这一教学现状,也缺乏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觉悟,缺乏灵活教学的能力,阻碍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全面认知。

4.学生缺乏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有些知识学生平时生活接触不到,较难掌握,对于难以理解的会提不起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会对初中科学失去学习兴趣。

二、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1.以学生为本,学会与学生换位思考

初中科学所教授的科学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很多都是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的概念性学习。而概念的生成特别是抽象概念的生成,对学生学习能否有效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概念的教学在新授课里完成后又较少涉及。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这点,没有站在学生的层面来思考,对一些基础性知识的教学不注意方法,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理解,认为这些简单的知识,学生在快速的听讲以及一定的练习后就能完全掌握,这种错误的教学思想导致了初中科学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极大地限制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接触科学的机会少,学习科学知识的年限低,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由此而知,简单的科学知识对他们而言都是具有一定学习难度的,我们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来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进行比热容的教学时,通过实验得到“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结论后,进一步得到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可以说学生已初步建立起这个概念,但是否真正理解比热容这个概念,特别是比热容是一个描述物体什么性质的物理量,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因此,在学生得到比热容概念后,马上通过引入一个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体系的事例来提升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甲图、乙图,向两个底面积不同的柱形容器中加入相同等量的水,两个容器内水位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哪个容器的容水能力大,学生不难得出底面积大,加入相同水量后水位低的容器容水能力大。在此基础上,学生比较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会升高,但升高的温度不一样,帮助他们建立起两个事例中对应的三组量:热量――水量、温度――水位、容水能力――容热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得出水和煤油谁的容热能力强”也就水到渠成了,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同时,学生对比热容到底是一个描述物体什么性质的物理量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常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采用学生最能接受的方法,让学生得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2.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支点作用

传统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注重这一学科的理论知识教学,往往会不联系实验操作进行解释,忽视了一定的实验设计。因此,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深入初中科学教材的基础上,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发挥其重要的支点作用,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例如,在对华师大版有关《氧气》这一章节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在课堂导入时添加实验展示。首先是选定制取氧气的方法:高锰酸钾法,然后选取好实验材料和器材:高锰酸钾,铁架台,试管,单口塞,棉花,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我们在课堂教学之前将这些实验器材带入教室,询问学生:“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着氧气,那你们知道如何利用这些器材来制取氧气?”带着对“氧气怎么来”的疑问,学生会对这节课产生特别的兴趣,上课的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积极促进教学的开展。教师在实验前要强调实验注意点,并组装好实验器材,在进行教学实验时要一边操作,一边解释相关知识点和注意点,特别要强调安全操作,对于制取得到的氧气可以让学生进行验证,提高互动性,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实验的观看与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兴趣,使学生对实验器材的运用和氧气制取的反应式的理解更加深刻。

3.丰富自身知识,引导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初中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转移或者削减自身的热情。初中科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初中教材中存在一定的学习难点,如果学生无法攻克这些难点,就会对这一学科产生排斥心理。所以针对难点知识,教师自身要进行深刻理解,反复研究,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灵活教学的能力,这样才有能力引导学生解决难点。

例如,在托里拆利实验教学中,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玻璃管内外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来表示,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个难点即使做了托里拆里实验也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只有让学生知道了大气压与水银柱大小的内在关系后才会迎刃而解。为突破难点,可以在实验后通过图解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本实验是在真空中做,玻璃管内外会不会出现水银柱?学生不难得出“不会出现水银柱”。然后引导学生对装置进行一些改造,在水银槽上面加一个可以上下自由滑动的活塞(把水银槽封闭住),问:假如在活塞上施加一个力F(则活塞对水银面产生一个压强),会出现什么情况?玻璃管内出现一段水银柱。接着追问:若活塞上施加力增大,水银柱的大小有何变化?从而让学生建立起水银柱大小与活塞对水银面压强的关系――活塞上施加的力F越大(活塞对水银面的压强越大),玻璃管内产生水银柱高度就越大。当学生有了这个结论后,则去掉真空这个假定实验条件,在教室里做本实验是为了验证玻璃管内为什么会出现水银柱,学生自然而然就能理解水银柱的出现是因为水银面上有压强,而这个压强就是大气压强,而且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水银柱的大小来体现。当学生突破了这个难点,那么如玻璃管粗细、倾斜以及玻璃管上端有空气等因素对水银柱大小的影响等问题都得到了很好解决,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4.利用多媒体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提升课堂有效性的方法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多媒体技术作为时展的产物,利用其进行情境教学丰富教学手段,不仅能够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趣味,是推进初中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科学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构成物质的微粒》这一章节时,需要解释何为分子、何为原子、何为质子,而且学生对于这些概念性的文字学习兴趣不高,难以理解物质真正的组成成分。此时,如果我们使用多媒体,将这些微粒变成一个个动画人物,促使动画人物自行配对,学生就能够形象地理解物质的组成。例如,水分子自行抱团之后,画面会转化成水;铁原子自行配对之后,画面会转化成一块块铁;钠离子与氯离子自行配对之后,画面就转化成氯化钠。通过这些情境动画,学生对物质组成的学习和认识会更加积极。

总之,初中科学涵盖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它不仅能够带领学生徜徉于物理世界、与化学元素产生微妙的反应,还能够使学生看透一切生物现象,促使整个世界更加奇妙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本文论述了当前初中科学教学中存在的几点不足,并且提出了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性的具体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推动初中科学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裘海峰.基于学生认知起点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浙教版科学《物体为什么会下落》教学片段分析[J].物理教学探讨,2011,09(09):58-59.

2.万菲.基于认知工具的中学科学探究学习平台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3.郭晴秀.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3.

4.倪高林.科学课堂实施学生自主学习问题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4).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梨洲中学)

上一篇:有关高中数学统计部分的教学建议 下一篇: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