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时间:2022-07-04 09:40:24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关键词:预习;引导;训练

我国现行教育正面临从义务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自学训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从以下步骤开始:

1.明确教学目的

在新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通读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的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掌握重点难点。

2.预习与引导

对教学内容分析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预习方向加以引导,要求其完成课前预习的部分,并进行思考,设计预习提纲就相关问题提问,让学生尝试自主寻找

答案。

3.习题训练

习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掌握学习要点为主的基础知识题,二是灵活运用学习内容的提高训练题。通过解答习题,让学生掌握和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自主运用能力和解题技巧。

二、以勾股定理为例的自学教案设计

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自学教案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课前准备

教学目的:掌握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教学分析:用数学公式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

预习提纲:

(1)勾股定理的内容和定义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如何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

(4)尝试解答:已知RtABC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4 cm 和9 cm,求斜边长多少?

2.课堂教学

对勾股定理的课文内容详细讲解。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度为a、b,斜边长度为c时,三边关系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且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证明

解说勾股定理的常见证明方法。

(4)勾股数

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如3,4,5;6,8,10;5,12,13等,帮助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习题

例如: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b、c是ABC的三边,则a2+b2=c2

B.若a、b、c是RtABC的三边,则a2+b2=c2

C.若a、b、c是RtABC的三边,∠A=90°,则a2+b2=c2

D.若a、b、c是RtABC的三边,∠C=90°,则a2+b2=c2

②ABC的三条边长分别是a、b、c,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

A.a+b=c B.a+b>c C.a+b

4.课后总结

就习题中学生错得较多的部分给予详细解答,确定辅导的重点、难点,巩固所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参考文献:

沈秀梅.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华章,2011(7).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陈庄中学)

上一篇:谈英语高效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参与性 下一篇:浅谈在声乐教学中钢琴伴奏对声乐演唱者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