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问题探讨

时间:2022-07-04 06:52:28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问题探讨

【摘 要】大学新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在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大学新生经历的从中学跨入大学的过程,是其人生经历中一次质与量突飞猛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精神风貌迎接新的大学生活,是摆在每一位大学新生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深思的,本文阐述了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期培养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对策

1.大学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1.1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产生了焦虑、自责心理

根据调查表明,高达57% 的新生对大学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有着强烈的不适应心理。

从高中迈入大学的门槛,意味着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是基础教育,通过教师细致的讲解来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大学则是高等教育,偏重于培养发散思维和综合能力,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很多知识需要自己课下学习与研究,很多新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目前大一新生绝大多数是“90后”,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他们中的大部分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更没有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单独生活过,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断奶。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感到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了焦虑、自责等症状。

1.2自负与自卑心理并存

新生在自我评价失衡,出现自卑、自负的心理。

自我评价过高的从而产生自负心理。有些新生目空一切,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强。

1.3学习目标不明确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高中学习生活的最终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之一些不负责任的高中教师给学生灌输的“考入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等错误思想,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导致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不知道该学什么。还有一些新生的学习很被动,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还不习惯大学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方式,感到学习很吃力。

1.4网络依赖心理严重

大学生与中学生比较,获得了更大的“自由、自”。有的学生在上大学前就已尝试过电脑游戏,甚至到着迷的程度,但迫于学业和家长的压力而不得不收敛其行为,上大学后自由了,可到网吧玩通宵。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有着鲜明的个性,进入大学后渴望交友,希望别人理解自己,但同时又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闭锁真情,在这样的矛盾心理状态下,诸多学生走向网络,网络的开放性满足了大学生渴望交流的内心需求。在网上还可以隐蔽真相和真心,可与他人自由平等地交谈各种话题,还可以体会一呼百应的成就感。但网络交往并没有使上网者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融洽地与同学相处,反而更加封闭。有研究表明,社会疏离感与对网络的依赖性存在正相关系。

1.5由于人际交往困难而造成的抑郁心理

进入大学,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

2.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建议与对策

2.1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2.2重视新生的学校适应教育

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让其正确的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在他们入学之初,学生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入学教育。通过参观校园、介绍校情校史、专业教师介绍学科建设情况等让新生对学校、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丰富多彩的迎新活动使新生对学校产生亲切感与认同感;通过新老生座谈等形式让新生与老生建立联系,进一步了解并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2.3关心关爱学生,完善心理疏导机制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尽快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认真翻阅学生卡片,对照照片,力争在新生入学后的一两天内熟悉部分新生的姓名,消除与新生问的距离感。还应深入课堂和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同时发现和关注问题学生与贫困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有问题愿意和老师沟通,老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中思想、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概率。

2.4引导新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应有意识地引导新生主动、热情地投入到新的集体当中,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其他同学交往。同时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和性格上的特性,互相包容,求同存异。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即不感情用事,也不消极回避。引导同学之间要坦诚相见,平等相处,以诚实守信的原则、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和良好的沟通方法处理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宿舍舍友之间的人际关系。把同学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家长,把集体当成自己的家庭。遇到困难可以和同学商量,可以请老师帮助解决,把自己从紧张的心理状态中彻底解放出来,帮助新生减轻甚至摆脱人际交往中不必要的心理困扰。

2.5加强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因此,学校应该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2.6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总而言之,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人员,更要不断加强学习,把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运用到工作当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不断加强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超越自我,避免现有问题的沉积和恶性扩大,使新生度过健康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引导他们走向成才之路。 [科]

【参考文献】

[1]肖海雁.浅析大学新生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对策[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上一篇:浅谈园林道路的设计 下一篇:对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相关知识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