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企业统计制度

时间:2022-07-04 02:29:34

完善企业统计制度

企业统计是运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去收集、整理、汇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情况,编制成表格或编写分析材料。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统计信息的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性。在我国,企业的统计工作,既是政府宏观统计的基础,更是企业开发市场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统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和传统模式的束缚,不少企业的统计工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以对企业统计制度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一、企业统计制度现状

(一)企业统计模式落后,统计信息资源贫乏。目前,企业统计以生产统计、实物量统计为主,忽视了对企业的经营、资金统计。企业的统计指标、报表数据并未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服务。统计信息大都停留在事后报告型,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事中监控和事先预测极少,企业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整体功能未能发挥。企业统计的信息量小,超前性、预测性信息量比重不足,对市场及其运行过程缺乏动态的分析和预测。

(二)企业统计工作手段和分析方法落后。在我国目前的状况下,虽然很多企业都为统计部门购置了微机,但因多方面的原因,企业对统计实用软件的组织开发、数据库的建立及网络技术的运用还相当欠缺,大部分企业的统计工作还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状态。现行的统计分析方法以描述统计为主,这种方法只能对统计资料进行表层的分析,无法把握其内在规律性。

(三)企业统计机构地位低下,人员素质较差。企业统计机构应是企业较高层次的机构组织。在国外,企业专门设置信息主管职位来管理企业信息并参与企业高层决策。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我国,统计工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近几年的减员增效和机构精简,许多企业的专门统计机构不是被精简就是被挂靠,统计工作不仅未加强,反而被削弱了。在统计队伍中,缺乏高层的统计人才,统计人员参与企业决策的意识较差,加之缺乏应有的后续教育和激励机制,严重影响了统计队伍素质的提高。

我国企业的统计工作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对企业统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统计的传统模式、贫乏的统计信息资源以及落后的工作手段和分析方法已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所以企业统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完善企业统计制度

(一)企业统计人员和领导要转变统计理念。企业统计制度的完善,有赖于企业统计人员和领导层观念的转变,我们只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才可能积极地对统计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首先,企业领导层应意识到信息资源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它与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同等重要,只有把统计提升到信息资源的高度,企业统计人员的地位才会真正得到提高,企业统计工作才能发挥更大作用。企业领导层必须树立企业统计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思想。过去,企业的统计工作主要围绕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报表展开,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对自身产、供、销、人、财、物进行调整。这就要求企业统计从过去的为国家和上级政府服务为主,转变为为市场经济服务为主,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只有企业领导层意识到企业统计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企业统计信息才能得到有效利用,企业统计人员的地位才能得到切实提高。其次,企业统计人员应树立参与与决策意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仅是数据的简单整理与汇总,而且是对企业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信息资源。站在企业决策者的高度,对数据进行分析,把统计工作上升到企业决策的高度,必会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积极性。

(二)重视统计分析的作用,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物流、商流、资金流都是以信息流为先导的,它们的运动或变化也必然依靠信息流反馈,企业管理人员和业主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信息反馈以及时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偏差,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在发挥信息职能的同时,要求企业统计充分使用信息资源,在综合、多角度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做出预测和置信估计,为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供依据。统计分析不仅仅是统计工作的一个环节和最终成果,而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统计人员必须把工作重心从原始凭证、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方面转移到以加强统计分析、提高分析质量,参与企业决策上来。统计不能停留在对数据的收集上,而应进一步对所收集的数据、指标进行整理、对比分析,采用现代分析技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这是统计应大力强化的职能之一。在重视企业统计分析作用的同时,统计整体功能的发挥也不容忽视。企业的统计工作不仅要搜集、整理、加工和提供统计信息,还要监督企业行为,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总之,企业统计职能要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预测、监督和控制的整体功能。

(三)应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工作手段现代化是统计现代化的条件和保证。目前,相当部分的企业以手工操作为主,严重影响企业统计工作的发展。要使企业统计工作摆脱长期以来“一张报纸、一支笔”的繁重手工劳动,就必须应用现代化的统计手段,推广和使用电子计算机及现代化通讯设备,使统计信息计算和传输逐步现代化。尽快在各个企业之间实现计算机联网,有利于消除数据汇总中计算的差错,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要按照现代管理体制的要求,大力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建立高效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系统。对储存的统计信息,应利用经济模型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进行开发应用,以提高统计数字的准确性、提高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及利用程度,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需要。

(四)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实现财统合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建立适应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一套以资金为重点,以效益为目标的新的科学体系。一方面根据生产经营管理的模式及工作流程来建立指标体系,也即企业的内部统计指标体系。企业内部统计指标体系又分为四个方面:企业生产条件、企业投入与控制、企业产出与销售、企业经济效益与发展。这些内部指标体系是整个企业统计的核心部分。另一方面从企业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去完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也称外部指标体系。具体地说,外部指标体系分为社会经济环境、企业产品市场状况及生态环境分析。这部分指标体系主要分析产品或劳务在市场中的状况、消费者的偏好、市场现实的潜在需要、国家指导性计划与市场的衔接以及生态环境等。这部分指标体系主要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宏观指标。只有从这两个角度建立统计指标体系,才能反映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成果,反映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更有效的信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满足自身核算系统的需要,可以把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有机结合起来。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企业会计部门和统计部门应统一口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相互衔接,利用已有会计核算资料,从实物与价值的流量、存量两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并发挥统计优势,根据经营管理实际,增加会计涉及不到的内容,如市场调查、质量控制等。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对统计工作不断改革,不断完善,开创统计工作的新局面。

上一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下一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