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的娱乐官司想起

时间:2022-07-04 05:25:22

从美国的娱乐官司想起

在美国,因为司法制度的完善而保障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但在中国,还没有详细的标准去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今年的7月,我的一个朋友在北京打完四个球场后回到南方,问及此次行程,朋友却是一肚子苦水,大概的意思就是球场的对外宣传都自称是一流服务、五星享受,但花了钱却没有享受到,球童不仅调错他的球包,还因为球童服务问题令他颇为恼怒。其实这种事在每个球场都多少会有发生,球会对外的宣传肯定是顶级服务,但具体措施如何却是心知肚明。更有甚者,球会公然殴打会员,这类的恶劣事件早已见诸报端而不需多言。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会是怎样呢?前两年美国“天价裤子案”的新闻四处流传。事情是这样的:两年前,皮尔森先生发现洗衣店弄丢了他一条裤子,于是将洗衣店告上了法院,并要求对方赔偿5400万美元。为什么他会要求如此赔偿,其原因就是他认为干洗店门口的牌子“保证满意”是对顾客的刻意欺骗。结果法官当然宣判皮尔森败诉。当时全美国都拿这个事件当做娱乐新闻来看待,人们认为皮尔森不过是借机敲诈。

而就在今年的8月份,一名27岁的女子特里娜?汤普森向布朗克斯高等法院递交诉状,状告纽约布朗克斯区门罗学院。她在诉状中称,自己毕业后一直未能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原因就在于学院未能履行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建议的承诺。为此,汤普森要求学院将她所付的7万美元学费退还给她。这事如果放在中国,估计全国大多数的院校都将倒闭。

在美国,这类的官司也谓数不胜数,他们之所以敢于提出这类看似过分的要求,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最让我们熟悉的案件应该是1992年的史戴拉对麦当劳案。史戴拉因为不小心打翻麦当劳的咖啡烫伤了大腿,将麦当劳告上法庭,获得64万美元赔偿。由此开始,美国人甚至开辟了一条“官司生财”之道,打官司的理由可谓五花八门、离奇怪状。有人因为妻子喜欢看电视导致发胖、并且令他的孩子变成“懒惰的电视迷”而状告有线电视公司;热爱吃麦当劳的人告麦当劳导致他发胖;有人在赌场输了钱后状告赌场;甚至有银行抢劫犯因为被银行的反抢劫装置伤害而状告该银行。

为什么这些人如此热衷于打官司,并不是美国人热衷于维护自己的权益,我看了一个专家的说法,美国民事诉讼系统中的各种规定助长了诉讼倾向,比如人身伤害案中“不赢官司不交钱”的惯例等。这虽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司法资源的大量浪费,但也让美国社会有了更为规范的体系,每个人都不能越雷池半步。

回到我们开头说的事件来,如果这事发生在美国,会不会又成为一个司法的案例呢?但在中国,这样的事件确实司空见惯,球友不仅得不到所谓的“星级服务”,连会员的权益也得不到保障,关注高尔夫的人应该清楚,这段时间,关于会员纠纷的案件也来越多,只能说“会员制”这个概念东渡之后已无真实的内容。美国人热衷于司法诉讼,但我们却大多数是有苦无处诉,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诉讼费用和司法体制的缘故。另一方面,高尔夫在中国的特殊性使然,球会往往有着特别的背景,个人的诉讼势单力薄。

在美国,因为司法的完善而保证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我们当然希望自己能享受到这样的产品和服务。我想我们的球会应该从美国的诉讼案件学到什么,那就是消费者总是希望得到优质的服务以尽量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到法院去争取。中国高尔夫虽然还年轻,也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改进服务,保障会员权益是每个球会的生存基本点,也是未来的发展需要。

再次回到我们开头的例子,如果在中国哪一天因为球会没有做到承诺的服务质量而让消费者状告,我想这会是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情,也是一件值得高尔夫引以为戒的事情。

上一篇:“大块头”的智慧 下一篇:来自南非的时代英雄 尼克·普莱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