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7-04 05:05:19

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成功等于智力因素加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如果从广义理解就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动机、抱负、情感、意志、兴趣,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因素,经验和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对观察的事物、记忆的东西、想象的对象、思考的问题、注意的客体等,有了强烈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以及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和不人云亦云的独立性格,才会赋予智力活动以积极性,从而使学习取得较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对物理兴趣下降,物理学习效率也往往下降。那么,教师就要改变老套的物理教学模式,不能把学生看成知识“储存器”,不能把学生看成消极被动的客体,而应当将他们作为学习的主体来对待。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设疑、诱导,建立颇具吸引力的物理情景,创设使众多学生都具强烈求知欲的氛围,激发起广大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才能收到应有的实效。相关实验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不容忽视。通过实验,引发学生的浓郁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如此通过直观教学,共同探究,使学生们自主掌握知识点。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所引起的意识的波动性和感染性,属于非智力因素之一。情感,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在不同的情感和情绪下学习,效果明显不同。在轻松、愉快、充满信心的情感和情绪下学习,学生的智力活动能顺利进行,并显著地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当学生处于紧张、忧虑、沮丧状态时,则会抑制智力活动,降低学习效果。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易于激发学生情感的史料。在物理知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恰当地结合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行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电阻定律”教学中,讲到导体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时,介绍有关超导体的知识以及我国在超导体方面的研究情况――1987年2月20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在世界上首次获得绝对温度100K以上高临界超导体,1989年上半年我国又发现零电阻温度为123K的掺锑铋系材料。这样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就会自觉、主动的钻研物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们自觉调理自己的行为去克制困难、到达目的的心思活动。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完善个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对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达到人生目标有帮助,而且对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也很有意义。物理教学中意志的培养措施主要为:第一、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物理的社会意义,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影响,使自己的学习目的能持久地激励学习的意志。第二、从物理学习的点点滴滴培养学生的意志。例如:平时的作业、小实验、小制作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凡有布置,教师就要及时检查,促进学生好的习惯的养成;学生实验,要求学生按严格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不能听之任之,放任不管。通过这些具体的、有形的小事的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第三、利用榜样的作用培养意志。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事迹,有许多可敬的科学家,他们以超人的意志战胜生活和工作中的重重困难,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他并不退缩,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成功了。居里夫人,克服早年生活的困难、中年丧偶的悲痛,在逆境中奋斗不息,以顽强的毅力为物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讲这些世界著名物理家的事迹及成才的故事,指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物理的高峰,是因为他们具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奋而顽强地学习。这些都是中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些榜样激发学生坚强的意志。

总之,非智力因素在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是作为一种动力,对中学生的认知过程起着导向、控制和调节作用,它决定着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影响着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大大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谈谈提升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方法 下一篇:浅谈小学阅读教学的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