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能力研究综述

时间:2022-07-04 03:59:33

教师职业能力研究综述

【摘 要】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决定了它的研究价值,其研究方式包括:(1)行为主义者方法;(2)过程模式;(3)相互作用模式与认知模式的结合;(4)多种理论并存模式。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研究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从整体上研究教师职业能力结构;二是研究教师职业能力某一具体方面的结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研究能够为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关 键 词】教师职业能力研究方式;教师职业能力结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096-03

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在专业教育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一切能力。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职业资格鉴定的核心内容,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方面,其重要性决定了它的研究价值。

一、教师职业能力的研究方式

教师职业能力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行为主义者方法(behaviorist approach)。此法源自任务分析,将教师工作划分为若干个任务,从而确定对应于各个任务的能力。(2)过程模式(process model)。此模式关注教师任务的功能分析结果,强调知识与理解作为内在的必要投入从而正确应用。(3)相互作用模式(interactive model)与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的结合。前者认为教师职业能力是在教师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发展的,后者强调知识与理解对巩固教师能力行为的重要性,提出对教师行为价值维度的思考,这两种模式的结合能够使教师职业能力的研究更加准确与全面。(4)多种理论并存模式。Short(1985)提出了多种理论并存模式,将教师职业能力看作教师个人特质或者当前所处的状态,包括典型行为、工作绩效、知识、技能、足够的能力水平以及目的、动机、态度等相关因素。[1]

二、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研究

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研究可分为两个层面:(1)研究教师职业能力整体结构;(2)研究教师职业能力某一具体方面(如教学能力)的结构。

(一)教师职业能力整体结构的研究

从教师职业能力的概念及多种研究方式来看,教师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优化组合,其构成方式表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特征。

澳大利亚国家教学质量工程(NPQTL)项目组(1993)提出初任教师应具有以下能力:规划与管理教学,运用与发展专业知识,监控与评价学生进步和学习结果,为持续的提高进行反思、评估与规划,与学生及他人交流与合作[2]。日本文部省教职养成审议会认为,教师能力包括教学指导、教育管理、理解与把握学生心理、生活指导、独立自修。[3]美国学者Casey Allen(2006)认为,教师应具有教学能力、课堂管理技能、行政技能、职业发展能力、课外参与能力。土耳其学者Kiymet SELVI(2010)认为,教师职业能力结构包括九大能力领域:专业能力、课程能力、科研能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情感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社会文化能力、生态与环境保护能力。[4]

向玉琴(1996)认为,教师应具有的能力包括钻研和处理教材、选择和运用教育教学方法、表达与操作、研究和了解学生、组织管理、教育机智、自我调控、教育科学研究等。[5]朱嘉耀(1997)认为,教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班队管理、品德教育与生活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实证研究、逻辑思维、哲学反思。[6]张大均(1999)认为,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掌握与设计教学内容、言语表达、组织管理、教学监控、因材施教、教育机智、自我鉴定、自我评价、自我教育、教育科研。[7]靳莹等(2000)将教师能力划分为基本认识能力、系统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调控与交往能力、自我拓展能力。[8]王桂珍等(2003)认为,教师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备课能力、组织教学、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激发学生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教育机智、沟通协调能力、思维能力、自我调控、扩展能力。[9]齐桂莲等(2005)建立的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包括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信息素养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终身学习能力。[10]张波(2007)建构的教师能力基本框架包括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创造能力。[11]杨晓陶(2008)认为,教师职业能力包括教学能力、组织管理、教育研究、理解他人及与他人交往。[12]

(二) 具体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具体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能力。Manning(1988)认为,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计划能力、知识传授能力、教学活动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等。[13]陈安福等(1988)将教学能力划分为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前者包括搜集教学资料、组织教材、言语表达,后者包括组织课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反馈、教学诊断。[14]任训学(2000)研究表明,中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学设计,课堂讲授,调动学生主体性,教学测评,教学研究等。[15]申继亮等(2000)认为,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16]申继亮等(1995)还认为,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学能力结构中的高级形式,根据对象可分为自我指向型、任务指向型;根据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计划与准备、课堂组织与管理、教材呈现、言语和非言语沟通、评估学生进步、反省与评价。[17]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2010)认为,职教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认识学生个体差异、管理学生群体、课程能力等。[18]

其它具体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罗树华等(1997)认为,教师的自我完善能力包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自学能力、教育研究、撰写论文、扩展能力(如教学创造)。[19]王桂珍等(2003)认为,教师的扩展能力包括信息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9]。蒋建新(2002)认为,教师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意识能力、信息评判与导航能力、信息处理与运用能力[20]。张波(2007)认为,教师的科研能力包括选题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运用科研方法、教改实验能力、撰写论文;教师的创造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法变式、创设教学情境、探索思想教育新形式;教师的管理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指导评价、思想教育、信息管理、自我管理、参与学校管理。[11]王惠来等(2005)认为,教师必备的新课程实施能力包括反思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课程开发能力、合作能力、教育科研、创新能力。[21]李臣之(2003)提出教师应具备的课程开发能力包括解读课程纲要和教材变通能力,熟悉课程开发过程、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评价和研究能力。[22]Kiymet SELVI(2010)认为,教师的交际沟通能力包括选择沟通方式,使用口语、身体语言及职业语言等;教师的情感能力包括道德、信念、态度、动机、移情能力等;教师的社会文化能力包括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当地的、国家的以及国际的价值标准,社会研究等。[4]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2010)对职教教师的研究认为,教师的团队工作能力包括组织决策能力,规划、发展及评估团队业务,资源能力,团队意识等;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包括母语沟通能力、外语沟通能力、学会学习、主动意识与创业精神等。[18]

从以上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研究可以看出,教师职业能力是由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各项具体能力所组成的,具体能力结构的研究充实了整体能力结构的研究。但是,存在着以下问题:(1)有些学者研究的内容是教师职业能力的下级能力结构,但是却将其称为教师能力结构,这是不确切的,容易使不同级别的能力概念混淆,减小教师职业能力所包含的范围。(2)尽管有些学者对教师职业能力整体结构的划分非常细致,可以说面面俱到,但是其中的各个具体能力所属的能力级别却各有差异,因此最好能对教师职业能力进行逐级划分,弄清每一具体教师职业能力的上级能力是什么、下级能力包括哪些,这样才会有利于正确认识教师职业能力整体结构;具体教师职业能力及其下级能力结构的研究也存在类似问题。

三、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研究

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在专业教育与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与发展的。日本文部省教职养成审议会在《关于教师资质能力的提高方策》(1987)中指出:教师的资质能力是通过培养、任用、现职研修等各阶段逐渐形成的。[23]王邦佐等(1994)研究认为,教师职业能力是通过学习与实践形成的,平均大学前形成21.95%,大学期间形成12.74%,职后形成65.31%。[24]靳莹等(2000)将教师能力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生成、再造和创造)和五种水平(了解、理解、局部运用、全面掌握和创新)。[8]叶澜等(2001)把教师能力发展看成是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过程,是新手教师发展成为专家教师的过程。[25]

各项具体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速度、水平及特征不同。沃建中(1994)对中学数学教师课堂能力的干预研究发现,教学认知能力发展最快、水平最高,教学操作能力次之,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最慢。[26]申继亮等(1995)研究发现,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特征表现为从他控到自控、敏感性渐增、迁移性渐高。[17]

可见,教师职业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经过多年的专业培养,教师在取得职业资格后的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其职业经验不断增长,职业能力不断发展,能力结构也不断完善,从新手教师逐渐成长为专家教师。因此,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研究能够为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能力的研究主要包括能力结构的研究和能力发展的研究。教师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优化组合,具体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能力,其它具体能力(如教师的自我完善能力等)结构的研究正处于起步当中。教师的职业能力结构随着其具体职业能力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因此,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研究能够为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纵向研究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

教师职业能力的研究是制定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的基础。我国教育部目前还没有正式的、详细的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期待我国学者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使用恰当的研究方式,更加细致地探索具体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结合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研究成果,针对特定教师群体,如信息技术教师、中学教师、初任教师、职业学校教师等,编制信、效度良好的教师职业能力量表,了解当前我国教师职业能力的基本状况,汲取国外有关部门制定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的有效经验,拟定合理的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开发良好的教师职业能力评定系统,从而为我国教师的选聘及职后评定提供比较适用的教师职业能力细化标准,为我国教师专业教育及职业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与实证参考。

注 释:

[1]May May-hung Cheng & Wing-ming Cheung. Comparing Perceptions: the Competence of Novice Teachers and the Expectations of School Principals [J].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2004,5(2): 188-199.

[2]Conlin Marsh 著,吴刚平,何立群 译.初任教师手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李斌.关于教师能力结构的分析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54-56.

[4]Kiymet. SELVI.Teachers’Competencies[J].Cultu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Culture and Axiology, 2010,13:167-175.

[5]向玉琴.愉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朱嘉耀.教师职业能力浅析[J].教育研究,1997,(6).

[7]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8]靳莹,王爱玲.新世纪教师能力体系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4):41-44.

[9]王桂珍,张大俭.教师能力结构新探[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55-56.

[10]齐桂莲,高峰.信息化时代教师能力结构的构建 [J].中国成人教育,2005,(10):113-114.

[11]张波.论教师能力结构的建构[J].教育探索,2007,(1):78-80.

[12]杨晓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探析[D],广州:暨南大学,2008.

[13]辛涛,林崇德.教师心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4):45-51.

[14]陈安福.教学管理心理[M].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

[15]任训学.中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调查报告[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9-103.

[16]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64-71.

[17]申继亮,辛涛.论教师教学的监控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67-75.

[18]Aila Paaso & Kati Korento. The Competent Teacher 20102020: The competences of teaching staff in upper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 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 / Library, 2010.

[19]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20]蒋建新.信息化社会教师能力结构维度分析[J].电大教学,2002,(4):13-15.

[21]王惠来,赫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能力素质的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6(1):12-15.

[22]李臣之.教师应具备的课程开发能力[J].宁夏教育,2003,(Z1):75,77.

[23]谷峪.日本教师教育改革新动向――对教师素养和能力的新认识[J].社会科学战线,2000,(3):218-223.

[24]王邦佐,陆文龙.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与高师教改之探索[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5]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6]沃建中.提高中学数学教师课堂行为效能的研究 [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34-47.

上一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点滴 下一篇:民办学校教师课题研究参与状况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