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建筑设计中工作结合模型设计实践分析

时间:2022-07-03 07:15:01

有关建筑设计中工作结合模型设计实践分析

【摘 要】本研究在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为更好地优化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设计贡献微薄的力量,争取推动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的优化步伐,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希望对同行的朋友有所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设计

建筑业要想不断地提高建设效率与质量就必须要加强交流与沟通,只有建立了强大、畅通的信息沟通系统才能更好地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筑业的需求包括多方面、多层次,其中包括建筑设计过程中,工程师以及工种之间的协同工作,也包括以项目为核心召开的勘察与市政规划、建筑业和业主等对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要想最大程度地实现良好的信息连接的目的,就必须要运用到“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工作”系统,其也最为有效、最为快捷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

一、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的研究背景

协同工作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设计领域应用过程中,通常分为虚拟环境与冲突控制、共享零件库以及修改传播与设计历史管理三方面内容。共享零件库大部分应用在制造业,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企业小产品大”,典型表现为不同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生产的基本单元就是零件,企业之间通常使用行业内现行的标准。共享零件库通过统一零部件的描述方法与数据共享格式重复设计较少,这样一来就大大地提高了其时效性。而建筑业本身的特点是“企业大产品小”,很少直接重用产品的设计方案,构件规格方面也并不统一。因此,在虚拟零件库的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虚拟协同环境能够为建筑设计良好地沟通提供不同的网络通信工具,构建了一个为跨地域用户交流的服务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设计师与其他工种之间的充分协商,对于更好地表达设计意图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建筑设计协同工作的机制、资源管理以及工作环境加以研究,从当前我国建筑设计协同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对于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的相关设计要素进行分析。

二、建筑设计协同工作的机制分析

建筑工程设计层次复杂、组织机构庞大,是多工种共同以项目为核心开展的团结协作的系统工作。建筑设计任务往往要分割为不同的施工段,不同的施工段均要安排结构、建筑以及水暖电等不同的工种,每个工种都要配备初步与详细设计以及审核等多种岗位职责的设计师。建筑设计的整体过程一般是由基础的建筑设计为开端,之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的包括结构与水、暖、电等方面的设计;然而在设计的过程中,不同的工种由于自己的需要会不可避免地进行一些修改,这些不确定因素则会影响其他工种的操作。不同工种的设计依据主要包括专业分析结论、国家颁布的设计规范以及工种的实际需求。因此,可以将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协同工作划分为“争夺”、“服从”、以及“混合”三个模式,还要经过“设计要求可完全满足”、“矛盾激化”以及“协商释放矛盾”的三个重要的阶段。这三种模式相互转换,三个阶段循环交叠,良好地调整了设计要素,使得相互之间能够实现和谐共存,并最终促进了各工种的直接联通,更加高效地完成设计任务,并始终保持彼此之间的协调统一。

三、建筑设计协同工作资源管理

(一)文件资源管理

建筑设计的全部特点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行业特点。第一,由于建筑设计与许多不同的独立专业体系相连,并且相互制约、互为条件,高度重视彼此间的最佳匹配,而专业内相对来说变化较少,协同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参与人员往往发生在不同专业的设计师之间。所以非常需要对不同专业的不同设计版本加以统一地管理,为其他工程师的利用与理解数据平台提供便利条件。第二,当前我国的建筑业普遍采用Auto CAD软件为主要的设计平台,因此,协同系统也必须要考虑所运用软件的数据库结构,保障数据资源环境要以文件体系为基础。考虑多方面的情况,要求协同资源的控制模式根据建筑协同设计的采用检录式。就是说在用户在提交、获取文件时,要进行必要的版本核对。在修改的过程中,务必要事先从服务器获得最新的版本,实现本地修改,并在提交修改之前检查与所维护的最新版本是否发生了冲突。

(二)协同资源的控制模式

协同资源的控制模式包括直接式与检录式两种。在直接式中,用户能够对服务器维护的版本进行直接地修改,其他用户则不可以修改正在修改的相关数据。检录式在用户获取或提交文件时进行版本核对。在设计修改时,用户必须要事先从服务器获得最新的版本,在本地进行修改,并在提交修改前要检查与所维护的最新版本是否发生了冲突,有效地维持稳定的协同工作秩序。当前系统针对建筑设计中争夺式、服从式以及混合式协同模式对设计资源管理的要求,在检录式的前提下做出了必要的补充。扩展的检录式在存储数据之外,还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设计变更数据进行建模,对描述同一个设计对象的多个文件资源进行关联管理,支持用户用多个文件来表达设计意图,有效地实现了对资源的横向管理。

四、虚拟协同工作环境

协同工作中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协同工作系统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为人员提供良好的协同工作平台,包括实时与非实时两个层面。实时的主要表现为虚拟协同工作环境,侧重借助视频、语音、共享程序以及共享白板等来实现对设计师远程会商的支持,能够打破地域的限制;而非实时的通信模式则包括电子邮件以及留言等方式,主要针对那些并不紧急的信息的处理,或者是召集人员到协同工作平台中去。作为更高层次的虚拟协同工作平台,其包括了通信支持、组织关系管理以及实时协同环境等不同方面,从协同需要的各个层次为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组织关系管理则指的是对采用协同的人员的归类与划定;实时协同环境强调用网络协同的方式提供面对面协商的替代方案;通信支持指实时协同以外的信息传达、人员交流与管理。

五、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对于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的设计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其不仅关系到建筑业的自身发展,关系到建筑设计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关系到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战略决策的最终成败。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加强研究,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积极投入到实际工作的考察中去,保障设计的模型能够与实际需求相一致,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设备以及数据仓库等不同先进智能化技术,全面实现协同过程控制以及设计历史管理等多方面的功能,从而为建筑设计做好信息沟通保障工作,最终能够更好地为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高佐人,吴炜煜, 张浩, 等. 建筑设计协同系统模型研究与通用平台实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 M S,2003,S1: 112 117.

[2]WU Weiyu,FANG Qingzhou,YANG Yi.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remote cooperative CAD platform for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A].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in Design[C].NRC Research Press,2002. 25—27.

[3]ZHAO Gang,DEN G Jiati.Cooperative product design process modeling [A].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 rted Cooperative Wo rk in Design[C].London,Ontario: NRC Research Press,2002. 236—242.

上一篇:浅析防水渗漏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 下一篇:城市建设中园林规划的绿地使用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