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务车辆管理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7-03 02:00:55

浅谈公务车辆管理的几点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车辆越来越多,消耗越来越大。但由于各种原因,公务车辆的管理存在很多弊端。本文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公务车辆;车辆管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越来越多。据统计显示,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2000亿元,每年公务车辆购置费增长20%以上。但由于“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所以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管理存在明显的缺陷,出现了很多“车轮腐败”现象。

1 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公务用车编制不合理,支出逐年攀升。

公务用车是按单位人员编制、级别和领导职数定编。作为财政部门安排车辆经费的原则是“超编车辆按编制,短编单位按实有,达到控编节支的目的”。然而它的负面效应则是,从财政经费上没能体现对短编者或空编单位给予奖励的政策,使得有条件的单位千方百计向上要车、借车、购车,使公务用车规模逐年加大,车辆费用逐年攀升。机关事业单位超编购车现象普遍,有些地方由于车辆购置限制不力,其数量年年增长,车辆购置经费支出逐年攀升。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一方面反映行政事业经费不足,另一方面挤占挪用各种专项经费以自筹资金的方式购买公务用车;资金不足的单位,不惜靠收费、罚款、摊派和挪用专项资金购车、换车、养车,致使单位负债累累,个别单位甚至连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都不能得到保障,群众反响较大。

(2)“公车私驾”现象屡禁不止。

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 3 个 1/3:公事占 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 1/3,司机私用占 1/3.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其中层干部外出开会、个人办事、度假旅游、钓鱼休闲全都驾着公车。更有甚者,不少驾驶员经常开着单位的车辆,利用工作之便和节假日到处跑生意、拉货物,单位负责人视而不见,不闻不问。同时,由于公车的使用过于频繁会增加油费、修理费、保养费的支出,既浪费了社会资源,不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又不利于低碳环保;过度使用公车还加重了交通拥堵现象,不利于和谐城市的构建。因此为了能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必须杜绝公车私用的行为。

(3)互相攀比,浪费严重。

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讲排场、摆阔气,相互攀比,本单位已无法购车,却巧

立名目,以各种形式拨款给下属单位要其帮助购置车辆;车辆不在本单位帐上反映,造成帐实不符。时下,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浪费较为严重,比如一

些单位即使有条件也很少利用兼职驾驶员;公车外出时对其用油及路线等缺乏必要的限制;人员外出不管远近,不管事大事小一概用公车;车内不满员,开空程车的情况时有发生;同一线路上重复派车等。还有一些单位不仅相当一部分的科级干部有专车,甚至基层站所的负责人也有专车,加重了公务用车支出负担。

2公务用车管理的几点建议

(1)成立机构,建立管理机制。为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应该从上到下成立由相关领导参加的公务用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政

部门;同时建立公务车辆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召集有关负责人研究部署公务车

辆管理工作,重大事项则提请最高领导办公会研究决定。

(2)控制车辆编制、严禁超标准购车。以单位人员编制数、基本业务需要为依据,区别不同的行政级别,对管理用车和业务用车分别核定编制数。各机关事业单位要严格按需求配备车辆,不得超编制、超标准购车,严禁以各种名义向下属单位借用、调换和摊派资金购买车辆。对公务用车进行专项治理,各单位对公务用车要登记,如实填报相关申请,并予以公示。

(3)严禁公车私用。公务车辆管理中心设立统一的停车场,夜间和节假日,车辆一律停于停车场。因工作原因,确需提前上班或推迟下班的,驾驶员需向有关领导报告,经同意后,方可将车带回家停放,否则按公车私用处理。特殊情况确需使用公车的,必须在用车前提出申请,说明原因、时间、线路,确定驾车人员,填写《公车临时借用许可证》,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经同意后,方可出车。

参考文献:

[1]毛宝祥.谈甘肃省交通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管理[J].交通财会,2008(10).

[2]许秀平.行政事业单位公车管理应对措施[J].统计与咨询,2007(4).

[3]何俊松.浅谈机关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科学管理[J].华章,2011(9).

[4]胡应兰.论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的管理[J].咸宁学院学报,2010(8).

[5]袁瑞新.加强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支出管理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7).

[6]袁瑞新.加强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支出管理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

上一篇:从社会保障权角度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下一篇:房地产中流动资金管理控制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