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保障权角度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时间:2022-10-13 10:39:16

从社会保障权角度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已趋于完善,保障项目的设置也已比较完备,并且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也已比较全面、深入,这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能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社会保障;城镇保障体系;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志。人类从以血缘关系的家庭为单位的保障到以法律形式确定的、以社会共同力量为物质后盾的社会保障,体现出文明社会中对人类自身生存权利的重视和关注。

一、完善社会保障权的相关立法

“在一个法治国家,宪法内所揭示的基本权利理念,必须以形成法律制度的方式来实践。”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都是通过社会保障立法,使社会保障权得以保护,从而避免社会保障的临时性、无序性;通过社会保障法的实施,使社会保障活动得以规范化。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全国性的社会保障立法,使得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权威性不强,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而且相关的法律责任不明确,体制关系难以理顺,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因此,我们要加快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制建设,确保依法实施保障。

国外社会保障的立法模式有三种:一是“一法为主”型,如美国以综合性法律《社会保障法》为主,其法律数量不多;二是“多法并立”型,如日本采用由多部平行的社会保障法律共同构成社会保障法体系;三是“混合立法”型,即由国家既颁布社会保障方面的专门法律,又同时将另一些社会保障关系纳入其他部门立法体系中规范,从而形成一种混合性的社会保障立法模式。依据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要制定一部法典式的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安置、社会互助等涵盖广泛的法律,立法的基础和准备工作都是不具备的。在目前不具备《社会保障法》的条件下,我国宜分别制定《社会保险法》、《社会救济法》、《社会福利法》和《社会优抚法》等多部平行的社会保障法律。目前,当务之急是我国要尽快制定出社会保险法,因为社会保险制度会使人们在遭遇到生育、伤害、疾病、残废、老年、死亡等事项时得到保障。社会保险法是调整社会保险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对象是人们在社会保险领域发生的社会关系。对于目前我国解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有关投放社会保险金的问题以及通过法律解决保险金的征缴,使老百姓的救命钱真正落实的问题,通过制定社会保险法,这些问题便会依法解决。

从社会保障权最终实现的角度来看,司法救济是社会保障权最为有效和最终的保障方式,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应优先考虑司法救济方式,在立法理念上树立“有权利必有救济”的理念,最大程度的保证社会保障权在法律上的实现,并进一步细化,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通过建立相关的社会保障权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公民的相关权利,并不断将新出现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并保障该法律体系得以实施。

二、社会保障权的行政保障

1、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

社会保障权的派生概念是国家保障义务,公民的社会保障依赖于国家权力。社会保障权既然是每个社会成员的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国家就一切生活方面,应努力提高及增进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及公共卫生。”要认识到个人有时候并不能自食其力地在社会上发展个人才能,而要求国家积极介入,对社会财富进行重新分配,透过国家财力、物力等方面的给付,保障人民生活的最低标准。国家不仅应该“强调国家负有积极性行使其权利和自由时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且尤其强调国家负有积极行动的义务,保障公民充分地实现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国家积极帮助和有效参与,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权利实现机制的不可缺少乃至主导性的组成部分。”对国家和社会来说,保障公民的权利就是一种义务。而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提供社会保障一直是政府的主要职责,而且公共社会保障的支出占GDP的比重都是比较高的。

而我国 2006 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支出为 1772 亿元,占当年的 GDP 的比例约是 0.85%。可见我国对于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相对于英国、瑞典高福利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可喜的是,总理在 2007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06 年中央财政安排 27 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支出 42.7 亿元,地方财政也相应增加支出,较大幅度提高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而 2007 年中央财政计划安排社会保障支出 2019 亿元,比 2006 年增加 247 亿元。89而且我国目前的医疗改革方案不断完善,政府加强了其在医疗改革的“主导地位”,并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政府的财政能力增加,政府对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加大,对于社会保障权的行政保障使得人们的社会保障权得到更好的保障。

2、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

农民和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权保障方面的不足以及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对于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的保护,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而要改变农民社会保障权利不足的现状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改革城乡分离的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各种壁垒,将农民工纳入到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城乡分离的户籍管理制度造成城乡两种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制度差异,导致了对农村居民的公民权利的歧视。但是我国的城乡二元机构体制也正在发生变化,户口制度有所松动,相信随着这一变动,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会有所改变,农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其次,保障失地农民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农村土地属农村集体所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农业用地越来越多地转化为非农用地。但是,由于国家征用土地的补偿标准普遍较低,大量的农民因失地而减少收入甚至因失去土地而致贫。应将土地征购制度的改革与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征购补偿标准,保证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各方面的权利得以保障。另一方面,应将失地农民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让他们在养老、医疗、失业和社会救济等方面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社会保障权属于农民的合法权利,不是政府的恩惠。通过发展经济,逐渐消灭城乡差别,达到尊重、维护和保障农民的社会保障权,既是 9 亿农民求平等、求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放农村的生产力,促进农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向前推进。

三、建立与保障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社会保障水平能够客观描述社会保障程度的高低,是一个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的指示器。通过建立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数理模型,并结合社会保障自身发展的趋势以及经济发展的趋势,能够生成一套“社会保障运行预警系统”,用来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预测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以免出现社会保障财务危机,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良性运转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水平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对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公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切实做好相关保障工作,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的效果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社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居民收入普遍得到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确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经济水平这一根本决定因素外,诸多社会、文化以及心理因素等都会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从短期看会减少居民消费,而在长期看保障水平的发展则可以促进消费的增长。

四、完善城镇保障体系

国家的政策是社会保障水平的导向。社会保障水平除了受到经济、制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之外,还与国家的政策目标、国家的政策方针密切相关。当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时,政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基本的政策目标,相应提高居民收入,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当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较高水平时,政府的政策目标就会发生转变,把更多的关注放到社会安全稳定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也会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总之,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乃至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均有赖于政府的政策指引。

首先,需要大力促进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的改革。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纵观世界各国社保基金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下面两种:模式一,行政监督与具体业务管理相分离。例如新加坡实行的社会保障按照储蓄基金制度,政府是不负担资金支出的,实际操作由劳工部制定政策并进行统一监管。中央公积金局是独立的半官方机构,隶属劳工部,负责保管基金并运营年金业务。模式二,以德国、法国和瑞典三国为代表的政事分开、民主自治的管理。在社会保险管理的工作中,行政管理、业务经办、基金保值增值运营和监督审核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组成一个“责、权、利”清晰明确的管理系统。以上国外经验对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启示,可以概括为“四结合一分开”,即政府统一决策管理与分工分级管理相结合,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与专门业务机构管理相结合,专业化管理与社区群众管理相结合,社会化管理与单位化管理相结合,社会保险的管理与商业管理相分开。另外,在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实践中,政府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提高社保基金的会计信息透明度,使资金运作完全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以减少基金被挤占挪用的可能性;二是针对基金管理和运营者制定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其在进行基金管理和运营时最大限度保全公众利益,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对社会保障基金运作方式加强创新,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我国的社保基金在运营中,普遍存在过于保守谨慎、手段较为单一等弊病。从长远角度进行分析,在通货膨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等压力的相互作用下,基金收支平衡和保值增值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创新社保基金资本运营和保值增值的新模式势在必行,其中比较可行的措施包括:一是在社保基金积累到一定规模后,成立专门机构或指定机构对其进行管理和运营;二是拓宽社保资金的投资渠道,可以将一部分基金用于对效益好的企业进行投资,盘活资金收益;三是适度提高用于灵活投资的基金比例。尤为显著的变化是,目前国家社保基金理事会已将基金中灵活投资的比例从20%升至30%,这对于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举措。

其次,建立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在运营过程中,社会保障基金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诸多风险,加强监管和改善运营能够有效防范和化解部分风险。另外,建立科学高效的社会保障风险预警机制,还要做到算精账、算长远账,尽量使社会保障风险显性化和量化,达到降低社会保障基金收不抵支的可能性的目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延长将会带来退休金给付危机的发生,同时,城镇化的加快给社会保障体系无疑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借鉴国际经验和商业保险经验,不断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精算的研究力度,建立相应的风险量化机理和预警长效机制,对中长期基金收支形势展开精确预测,做好风险量化评估,为政府制定科学的社会保障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有效参考。

上一篇:建立科学的金融产品创新机制,提高商业银行金融... 下一篇:浅谈公务车辆管理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