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职业导向训练课程设计研究

时间:2022-07-03 01:50:02

IT职业导向训练课程设计研究

1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局限性

1.1课程目标以技能为本位,轻职业素养培养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建立在技能本位上,培养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应用型或实用型人才。素质目标只提及基于团队协作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以该课程为例的实训类课程均重技能,轻素质,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显示,这样的培养目标是有失偏颇的。

1.2教学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实训类课程的性质及以技能为本位的课程目标决定了教学形式的单一性,教学活动重点在于课堂内的技能训练,教学过程仍以讲练结合形式为主,采取以教师为主导的形式,不能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接受完任务后,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提示被动的独自完成相关实践活动。在整个课堂活动过程中,形式单一,显得枯燥、缺乏活力,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和信心。同时,缺乏社会实践类的能力训练模块,如让学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设计问题,用单元学到的知识通过程序的方式实现。

1.3过程控制注重成果,缺失职业素养培养

课程考核方式虽已实现改革,由原来的终结性考核转变为形成性考核,以过程评价为主。但是在过程评价过程中,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和教学形式的单一性,仍以完成实训任务的结果为主要评价依据。同时,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能训练,未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无法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自我学习、责任感忠诚度等职业核心能力考核,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缺失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性教育。

2基于现代职业人的“IT职业导向训练”课程开发必然性

2.1职业竞争力形成的必然需求

为解决目前软件专业实训课程的弊端,培养真正受企业欢迎,社会认同的优秀软件类人才。本课题组对各类企事业单位、软件公司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比较看重学生的主动性、责任感、忠诚度等内在品质,这些品质已成为学生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并维持一份工作的必备条件。大量毕业生在就业时由于缺乏这些优秀的内在品质,与心仪的岗位失之交臂。其次,优秀的职业素养关系到职业生涯能否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是毕业生的求职能力,也是一种在就业岗位上能够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位的变迁。

2.2现代职业人研究的发展方向

现代职业人,是一种崭新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对个人要实现岗位职业化,使其做任何事情都是职业选手。它包含如下要素:(1)现代职业意识;(2)现代职业能力;(3)现代职业道德;(4)现代职业礼仪;(5)现代职业精神。但是,目前现代职业人的职业教育研究多从文化建设或素质教育体系角度进行。现代职业人的内涵要素与职业导向训练内容割裂,职业导向停留在就业指导甚至是理念层面,关注的仅仅是入职或就业准备培训,相关课程的“同质化”或“碎片”现象严重。将现代职业人的内涵要素融入职业导向训练体系和训练过程,在软件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基于现代职业人的“IT职业导向训练”课程,是一种前瞻性的举措,是对课程体系的充实和完善,是对实训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对软件技术专业现代职业人的培养起到积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3基于现代职业人的“IT职业导向训练”课程设计策略

3.1明确课程性质

基于现代职业人的IT职业导向训练作为岗位核心能力训练课程,重点是通过IT职业习惯的养成性教育和IT行业规范行为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促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理解行业标准和规范,体验现代职业人的实际内涵,在项目实训过程中体会并理解团队协作、产品(服务)质量和标准。也希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位学员能够不断反省自己,顺利完成从“学校人”到“准职业人”和“企业人”的飞跃。

3.2确定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目标

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沟通表达训练、文档撰写规范、通用技能训练等多个环节,培养学生需具备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1)专业能力。编程逻辑思维能力和规范能力、IT技术文档编制及阅读能力、VISIO软件绘图能力、IT项目管理与应用能力、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IT知识技能的更新和综合运用能力。(2)社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承受压力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保密意识。(3)方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抽象概况能力、分析决策能力、项目计划能力和管理控制能力。

3.3重构课程教学内容

从企业需求出发,弥补相关实训课程不足,紧扣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以够用为度,有所取舍,有所侧重选取教学内容。以项目来整合,以任务来细化,以训练来巩固,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在组织上采用垂直水平结构,注重课程的深度,又注意增加课程的广度,具体分3大教学模块,12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采用“问题—探究”模式的教学策略,具体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以创设情景作为问题的引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境诱思。接着围绕问题,提出学习目标,引出单元知识点。在知识分析过程中,以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操作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探讨小故事背后的大道理;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沟通能力;通过项目实战,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规范。最后回到问题场景,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从而引发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的终点和延伸。

3.4构建多样化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多元化可以激活学习积极性,弥补实训课程的不足,增加实训环节的趣味性,从而改善课程教学效果,达到课程目标。(1)“模拟公司”教学形式的引入。通过借鉴国内外经管专业“模拟公司”实训教学模式,并将此模式运用于基于现代职业人的“IT职业导向训练”课程中,用真实的企业背景资料作为项目任务的提出,让学生扮演资料中的各个角色,在动态的交流、训练中进行问题的分析、分享、训练、开发、解决,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和氛围、IT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及每个角色的职责、工作内容和需要的技能。(2)以“软件项目管理与应用”教学单元为例,背景资料为某公司为一所高校开发“综合考务管理系统”。教师承担客户角色———某高校该项目负责人(以下客户特指教师),学生自由组建四个团队,分别扮演A、B、C、D四家软件公司的员工(以下企业特指学生)并推选出项目经理。客户向企业发出招标邀请函后,企业根据标书内容、金额等信息,准备相关材料,编制投标文件。客户组织投标人代表、有关代表(邀请其他相关老师参与)举行开标仪式和评标,并向企业公布最终的评标结果。投标成功的项目团队,将被分配相应的人力、设备和财力资源。项目经理根据项目内容、工期和投标金额开始招聘人员,制定人员岗位和工资等工作。竞标失败的项目组成员,须到竞标成功的项目组应聘相应的岗位。项目组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具体的项目实施。实施过程中,通过项目小组成员之间代码、文档的交流以及相互之间讨论和协商,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工作责任心。同时,所有技术问题都由项目组自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项目经理可以向培训师(此处由老师兼职扮演)提出培训请求。项目开发完毕后,项目经理对项目小组及其成员的工作进行分析点评,从项目的计划、过程、团队协作能力、结果进行考核,实质是一种部门考核和过程考核。然后由担任客户角色的教师召开项目评审会议,进行项目验收,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这实际是一种产品考核。

3.5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从考核内容到考核方式都与传统的实训课程有很大不同,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岗位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评价。总评成绩由常规考核(20%),课堂内训练活动考核(50%),课堂外训练活动考核(30%)构成。其中课堂内外训练活动根据不同内容设置不同权重比例。在考核内容上,不仅是评价实训任务的结果,更多的是实训过程;不仅是考核操作技能,更多的融合口头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不仅是考核显性的成果,兼顾考虑隐性的、潜在的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不仅考核课堂内的表现和成果,同时考核课堂外的能力和成果。在考核形式上,选择不同方式的组合,如调查报告、项目设计、论文、答辩、课外作品等,同时注重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有效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向企业岗位要求看齐。

4结束语

基于现代职业人的“IT职业导向训练”课程的开发,目的在于完善和延伸软件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弊端和局限,宗旨在于个人或群体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综合能力培养者。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融现代职业人理念和职业导向培养于一体,采取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考核方式,为院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做好理论基础和实践训练的培养。

作者:周玲余单位: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

上一篇:商务传播学课程设计研究 下一篇: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