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习题处理之小见

时间:2022-07-03 01:20:05

高一物理习题处理之小见

【摘 要】该文结合物理新课程教学实践,就高一物理习题处理作一探讨。笔者认为,习题是物理教学中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新授课的习题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通过章节的习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阶段性总复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一物理;习题;处理

物理是高中学习中比较艰深的一门学科,往往有一些学生对物理不“感冒”,经常处于“物理难学”、“物理学不好”的尴尬处境之中,要在考试中获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对他们而言是一件比较艰难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头痛的事情。

我们知道,要改变学生的这这一现状,就必须抓住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三点: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做好实验;练好习题。而其中练好习题是相当重要的一点,通过新授课的习题可以深化学生对于当堂所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通过章节的习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阶段性总复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下面从习题教学入手,探讨如何真正让高一学生做好习题。

一、新授课中的习题处理

关键:抓基础,降难度

当我们和一些低分学生进行沟通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声音:“老师我课上听你讲都能听懂,但碰到题自己做却不会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物理这门课本身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有关,还与一些新授课的配套练习中习题的难度较大有关,让学生在心理上就有这样一种认识:物理题很难,即使碰到一些简单的问题都会将其人为复杂化。因此对于新授课的习题,本人认为一定要抓住最基础的东西,只有在一开始了解概念和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就对于基础常规的习题有十分把握之后,才可能在以后一些比较难的、思路和过程比较复杂的题目分析中抓住本质,理清思路。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静摩擦力的新授课中,我们最关键的是强调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静摩擦力。所以在新授课后的练习中我们应该避免复杂分析题,如图1所示,A、B、C三木块质量均为m,叠放在水平面上,在F作用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三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方向如何(各接触面均粗糙)。

本人认为与其让学生过早的体会物理的“难”,不如让学生先练一些本质概念的练习,在体会成功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减少物理畏难情绪的出现。相信在牢牢掌握基础,把握好基础题的前提下,学生会在以后的试题中处理好一些多过程的综合题。

二、章节复习中的习题处理

关键:设梯度,重理解

说到降梯度,我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将一个复杂问题化解为多个小问题,逐一解决,这固然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本人认为并不是唯一的方式,我们还可以利用相对简单一点的题型去引导学生处理相对较难理解的习题。例如:在运动的分解与合成的习题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道题:

如图2所示,在岸边有人用跨过定滑轮的绳子(绳子不可伸长)把湖中的小船拉上岸,拉绳的速度为v0且保持不变,求绳与水面的夹角为θ时,船的速度v是多少?

学生在初做此题时时常想法很单纯,也很容易理解:既然是绳拉船运动,那么船速就应该由绳速分解而来。由此进行正交分解,如图3:

错误结论:船速v=v0cosθ

纠正答案很容易,但如何才能有效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呢?

笔者认为可改变题型,降低梯度,从想法上纠正。在做绳拉船习题前,不防先让学生思考如图4的习题:

船与杆间以光滑铰链连接,杆靠在岸边的光滑定滑轮上,当船以速度v匀速靠岸时,请问沿杆方向的速度是多少?由于船的运动而使得杆具有了速度,所以,学生自然会将船速进行正交分解,从而得到沿杆方向的速度。

然后,回到绳拉船的习题模型,让学生分析两种模型的相似之处:绳拉船时,绳子紧绷且不可伸长,此时与杆相似,虽然主、被动关系不同,但速度形式相同。思考该题的解法。

最后:深入分析,注重理解,从思维上纠正。

从学生的知识层面进行分析:

取绳的初始端B和末端A(如图5)。绳子不可伸长,故A、B两点沿绳方向速度相同为v0,而A点的实际速度(合速度)是与船一致的v,可见:v0只是沿杆方向的一个分速度。

解释至此,再由学生对速度进行正交分解时,学生就很容易得到正确的分解方式(见图6):

最终结论:■。

三、阶段复习中的习题处理

关键:多补练,理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学生,同一物理模型的习题,反复做反复错,在这种情况下,在阶段性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就要让这类题再次出现,让学生再次进行补练,补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弥补自己在某个知识环节中的不足,通过再次练习让学生关注这个薄弱环节,教师再讲解过程中可以先倾听学生的想法,找到学生在思维上的问题,再通过评讲从想法和思路上纠正学生这个重复性、普遍性错误。

例如:在高一总复习中经常看到这类题:一个滑雪人从静止开始沿山坡滑下,山坡的倾角是37°,滑雪板与雪地的动摩擦因数为μ=0.04,求5s内滑下的路程?

从高一学生的水平出发,该题的做题思路显然是:受力分析,找到合力求出加速度,利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位移。由于在接触的练习中经常会出现重力等于支持力的情况,以至于对于这类斜面题,部分学生会误将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混淆为与重力成正比。在阶段复习中本人将学生的这种做法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发动大家对该习题的做法进行讨论、评论,通过生生间的探讨,会让发生该错误的学生有更深入的认识,最后教师再做成全面的评析,力求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自己的错误,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

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传授和技能发展的过程,希望我们的一点努力能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摆脱物理难学的尴尬处境,让物理难学能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过去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省太仓明德高级中学)

上一篇:浅析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优化策略 下一篇:谈初中历史常规教学中的导课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