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时间:2022-09-19 01:05:14

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在教学统计中发现学生在初中升高中时的数学成绩相差并不十分悬殊,但进入高一阶段后,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成绩渐趋分化。一些初中数学成绩不错的同学,进入高一阶段后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使少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直接影响了总体教学成绩的提高。那么,造成两极分化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这是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1.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状

许多学生进入高一不久,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发生动摇,成绩开始下降,而且这样的学生人数相当多;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已开始分化,学困生面开始扩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分化比较严重,学困生面继续扩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已下降到令人吃惊的程度。而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后,学困生面究竟有多大,实难猜测。高一的基础没打好,直接影响着高二高三的学习。总之,多数人陪少数人读书的情况严重存在,多数人在高中后半部分的时间内,几乎是受着痛苦的煎熬。

2.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

2.1.初、高中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差异大、部分学生不适应

初中数学教材特点是“浅、少、易”,且教学进度较慢。教材偏重于实数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

高中数学教材则表现出“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与初中相比,在知识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些内容是教材上没有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漏补缺,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2.学生不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的教学,甚至手把手地教学生,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练习,对重点题目要反复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对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求高。由于初高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致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2.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学生在初中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在课堂上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困难不思考,而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的能力,不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2.4.思维方式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高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强。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2.5.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

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争取在高考争取得高分,对于数学本身而言并没有多少兴趣。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念头,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而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从本人所教班级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曾有人说过:“能学好数学的学生,其他科目也不会有问题。”

3.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对策

3.1.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得需要,还会使学生终生受益。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加强。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把书由厚变薄,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学生共同的财富。

3.2.掌握学生特点,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高中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自觉性更强,他们善于阅读分析,乐于自行钻研。所以在教学中应使学生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提前在头脑中形成兴奋点,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听讲,以适应强度较大的高中新教材的学习。

训练思维的方法可以有:对数学教材巧妙安排,对问题巧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同时适当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3.高一数学教师要钻研初中数学教材,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链接

高中教师要钻研初中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了解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材。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和学习习惯。只有在摸清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才能根据高一的教材和知识体系,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方案,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结语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注重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爱德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近年河南省高考英语单项填空命题评析 下一篇: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