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下的“静”与“动”

时间:2022-07-03 11:08:33

浅谈高效课堂下的“静”与“动”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冲击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走向新的学生观。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动起来”不再是一句高呼的口号,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热闹,充满了活力!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动静结合

在新一轮的课改浪潮中,“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以大力提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空前高涨。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发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困惑。老师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动”,认为让学生活动得越多,学生的主体性就体现得越充分,这样就越体现了课改精神,看似精彩的课堂却不具有实效性。就课堂的“静”与“动”谈谈我自己的体会与看法。

一、让学生静下心来,保持安静的状态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需要保持静态的过程,他需要学生自己学习,默默读,专心听,认真思,细细品。静态学习在课堂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堂课,都离不了这种活动。对新知的理解,需要学生认真地读;学生的见解,需要学生专心地听;教师的示范,需要学生专注地看;遇到问题,需要学生独立地思考;对于美的事物,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美美地欣赏……注意力越集中,思考越充分,获得信息就越丰富。静态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给足学生学习时间,让他们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要做到旁若无人,神情专注。

二、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取丰富的知识,掌握技能

在学习中,学生需要讨论,需要交流,需要合作,需要表达,因而他们需要“动”起来。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只有让学生动起来,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才会变得更广,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彰显,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得以建立,健全的人格才能得到发展。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为了达到动起来的目的,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甚至是随心所欲,教室乱得一团糟,学生争先恐后发言、争辩,从形式上看,学生真的是动起来了,可到底从中学到了什么,哪些才是课堂中所需要的,对知识的理解、生成到底达到什么程度?教师心里没底,学生心中没数。这样的动对于课堂又能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因此,在动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放任学生,教师必须调控好课堂,该动则动,该静则静,动的过程要做到学生的形散神聚,静的过程则形聚神聚。

三、静动是相辅相成而又不可替代的

静态的学习过程中,表象看起来是保持安静的状态,可能一言不发,但他的思维是活跃的,情感在发生着变化,这本身就是一个动的过程,而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在别人发表看法的时候其他同学相对保持一个安静的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倾听,学会倾听的过程,又是一个安静状态下思维活跃的过程。可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有机、有序结合,这才是高效课堂所需要做的。达到动静相成,动静相生的好效果。

课堂教学艺术探讨永无止境。一堂好的课,必须要能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充的时间,让他们先作好静的活动,充分地阅读,充分地思考,这样才能保证合作学习能达到真正的目的。动的过程中,互、互补性,互动性,评价性。合作性学习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互动形成师师,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标。把学习当成乐事,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的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

四、动静之间,教师要做好调控

只要选取了合适的角度,提出了合适的问题,抓住了合适的火候,学生的静默思考往往是充实的、细致的、深入的,这段表面上的课堂空白,恰巧是学生思维最集中、最投入、最兴奋的当口。学生正是在静态的活动中产生了“动”的欲望,随着静态活动的深入,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动”起来。而在动的过程中,学生也不是一动到底。他们需要专心地倾听,仔细地思考,不断吸纳新的信息,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他们不自觉地由动转为静,为自己下一步的动积蓄力量。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及时了解他们此时想要干什么,并根据学生的这种需要,不断地调整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做好动静间的调控,张弛有度,课堂犹如弹奏曲子一样,要高低有致、抑扬顿挫,学生享受的是这个过程。怎么才能使得每个音符都发出美妙的音韵来,教师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充分培养和利用小组长,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伸出一双灵巧的纤细的手,尽管十个指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谁能否认它存在的价值呢?是啊,让每个学生尽其所能地发展着就是我们需要。

动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截然分开来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它们间的关系,教师要根据需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做到动静结合,很好地为课堂服务。不能一味的追求动,只顾形式上的多样化、快节奏而失去它的主要目的;也不能一味的静,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而失去课堂的鲜活性,尊重生命,让他们在课堂绽放。

上一篇:对课堂进行创意性设计 下一篇:对高中数学创新能力与高中数学教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