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农民工培训体系的完善

时间:2022-07-03 10:19:14

浅谈新时期农民工培训体系的完善

摘 要 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引导性教育和培训的基础上,以适应岗位技能要求为目的,以职业技能为主的培训。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关键词 农民工 培训体系

近年来,国务院及各地有关部门已把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提上议事日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情况看,目前农民工培训仍存在着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培训资源分散、培训时间无法保障、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和培训质量有待提高等一些问题,还需要有关部门不断创新培训机制,以促进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培训对象要具体化

目前,农民工出于提高职业竞争力增加收入等目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意愿十分强烈。江苏技术学院课题组对江苏沿江8市1516名农民工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很想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比例为43.73%,想但没时间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比例为32.7%,二者之和即愿意参加培训的农民工约占被调查对象的76.43%。为了使有限的培训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必须明确重点培训对象,把有限的经费和培训机会分期分批地分配给有需要的农民工。培训对象的确定,可以从培训意愿、文化基础及是否愿意承担培训费用三方面考虑。

二、师资的选聘及培训要制度化

针对农民工群体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培训组织难度大等特点,要求参与培训的师资除具备教师资格外,还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农民工的心理特点。相关部门要根据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的需要,建设一支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为长期有效地开展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水平奠定基础。加强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师资队伍的管理,一要建立专兼职教师选聘制度,建立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师资库。二是要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既具有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借助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等资源,构筑双师型教师培养网络。

三、培训内容要实用化

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目的非常明确,即通过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必须紧贴区域和地方特色,紧贴社会需求实际,为地方经济行业和企业发展服务。因此,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紧紧围绕不同区域内的支柱产业的技能需求展开,以实现产业开发与人才开发的有机结合管理农民工培训的部门应针对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现状,做好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动态地调整培训内容。根据国家专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细分市场,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

四、培训大纲教材要规范化

各级政府要结合区域产业规划和劳动力需求,在充分考虑农民工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的前提下,坚持统一规范、实际适用和先进创新的教材使用和编写原则,逐步完善培训教材保障体系。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教材的编印选购和管理。农民工培训教材建设应着重于实际应用,突破传统的观念,不拘泥于学科体系。在内容编排上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在坚持适用和够用的原则下,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五、培训模式要多元化

(1)定向培训。各地劳务部门各类培训机构要根据本地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编制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计划,采用通过各种传媒宣传和推介或深入企业等手段组织招生培训,以增强培训的适用性和实效性,推进招生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安置一体化。

(2)委托培训。各培训单位根据企业生产需求,与用工企业签订就业订单,根据用人单位的委托书或就业订单,以明确的就业承诺开展招生培训,有的放矢地搞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联合办学。采取校校联合、校企联合、企企联合、学校与中介组织联合、学校与行业部门联合、企业和中介组织委托办学等培训方式开展农民工培训。目前最常见的联合办学模式为校企共建模式与校际共建模式。

六、教学制度要灵活多样化

培训机构应根据农民工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切忌套用全日制教学模式,在授课时间上,既可以采用短期辅导形式,也可以采用长期开班的形式;既可以采用全日制半日制形式,也可以采用周末班晚间班循环授课形式,以适应农民工业余时间不规律的特点。

在授课方法上,可以坚持自学方式和面授方式相结合的做法。对于专业技术操作水平不高较易接受的工种,可采取短期培训;对于社会需求量大、专业技术操作要求高、教学设备和场地要求高的工种,可以采取到培训机构或学员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统一面授的教学形式;在培训手段上,除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外,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录像机、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形式多渠道多专业和多途径地灵活开展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尊重对象和因人施教的原则,采取故事案例提问解疑等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七、培训质量的检查监督与反馈要常态化

对培训质量的检查应贯穿于培训全过程在培训前,主要侧重于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计划与实际需求衔接情况的检查;培训中,应侧重于对培训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等方面的检查;培训后,应侧重于对培训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培训效果的检查。

培训信息的反馈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一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获取有关的规划性政策指导性文件等;二是通过企业单位了解用工市场需求及对农民工技术培训成果的满意度;三是通过学籍管理与跟踪,及时了解培训后的农民工培训需求培训的实际进展和效果;四是通过培训主体自身的分析与反馈,积累宝贵的培训经验;五是通过社会其他机构的反馈建议,来评估自身的培训结果,并积极改进培训计划。

参考文献:

[1]侍昌逻.农民工培训绩效模型的构建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高邮市政府主要投入型农民工培训绩效分析为例 [J].中国农业教育,2011(04).

[2] 谢韶光.当前我国农民工培训动力策略构建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1(03).

上一篇:学生创新教育的哲学分析 下一篇:浅议“稳定是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