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生网络学习障碍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03 09:03:50

高职高专学生网络学习障碍与对策研究

[摘 要]网络学习是不同于传统课堂学习方式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它丰富了学习的方法,但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还存在不少的学习障碍。探究高职高专学生网络学习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成因,并提出减少主要学习障碍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网络学习;学习障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3-0067-03[作者简介]羊日飞(1978―),男,广西桂林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信息技术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

随着网络的发展,普通高校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改变。互联网凭借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1]网络学习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然而,据有关学者及笔者对学生群体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网络学习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效率还比较低,并未发挥网络学习应有的优势等。高职高专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不足,以及高职院校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的欠佳,导致了高职高专学生网络学习的障碍更加突显。

一、高职高专学生网络学习障碍及其表现

(一)上网学习的目标不明确

研究发现,学习目标越明确,学生越不容易偏离主航向,对网络的有效利用率也越高。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在中学时对教师知识传递有较高的依赖性,就读高校后也没能摆脱这种特点,因而上网目标不明确,有价值信息的获取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认知效率降低。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师生交流和教学检查,笔者发现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目标与学习策略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情绪波动比较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期望和自我控制力的欠缺

尽管有教育专家学者提倡轻松学习,但不得不承认,学习是一项并不轻松甚至有些艰苦的脑力劳动。加涅在他的信息加工原理中认为,学生的期望和自我控制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并且对学习效率和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大环境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就读于高职学校的学生,从心理上比较排斥现状,他们感到前途渺茫甚至有部分学生是迫于就读普通大学无望,受父母之命才接受了职业教育。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将对其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调控和学习成绩等产生不同的影响。高职高专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在没有期望和自我控制的状态下,难以抵御网络娱乐信息等非学习信息的诱惑,最终导致在使用网络时常常把学习抛在脑后。

(三)信息选择与甄别的障碍

网络信息的泛滥与有用信息的匮乏同时存在,不仅杂乱无章而且良莠不齐。如果在获取网络信息时不能有效地选择与甄别,剔除无用信息留下有用信息,则网络学习无法顺利进行;如果不能快速高效地选择与甄别,则在获取有用信息上将花费大量的时间,使得网络学习效率降低。信息的选择与甄别需要学习者具备相当的信息素养,对于信息素养相对欠缺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这无疑是网络学习的重要障碍。

二、网络学习障碍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足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由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它包含诸多方面: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及运用;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2]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拥有更多的优势,因为他们能够比缺乏足够信息的人做出更为理智的决定。[3]

网络学习是建立在一定基础储备知识之上而进行的,要求学生具备运用各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对学生前续知识的综合要求较高。同时要求学生自身有很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信息技能方面,网络学习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招生政策的调整,大部分高考分数高的高中毕业生走进了本科院校。相反,高职院校“门前”冷清了许多,许多高职院校不能完成招生任务,不得不通过降分来争取生源,结果导致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差别很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的欠缺,学习动力与信息技能也不尽如人意,以致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严重不足。

(二)其他网络信息的诱惑

首先,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容量庞大、涵盖范围广泛,远远超乎了人们的想象。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高职高专学生时刻要面临应该选择什么和如何选择的问题,加之网上学习资源呈现方式的随意性、无序性及纷扰性,这些都导致了网络学习障碍。其次,网络信息的超文本呈现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选择和控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访问信息有更大的伸缩性。但是这种自由性和学习资源超文本网状结构的复杂性,对学生的比较、综合和鉴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容易使高职高专学生迷失网络学习的方向。正如前面所述,高职高专的学生高考分数较低,内心世界被“差等生”的阴影所笼罩,学习自信心本来就不足,缺乏一种学习提高的欲望,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无法满足网络自主学习的需要。同时,高职高专学生信息过滤筛选能力较差,面对多重链接的信息结构容易产生困惑。在困难与诱惑的抉择中,学生往往选择了诱惑。

(三)网络学习与教师的指导脱节

自主学习是目前大学生网络学习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条件、学习需要和学习能力,制订学习目标、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中心。[4]高职高专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他们习惯了多年来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学习,依赖教师帮助选择和理解信息。但是在网络学习中,学生需要独立自主地面对学习任务,来自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明显减少,以致学生从对信息的选择到对知识的理解,从认知策略到元认知策略的整个自我控制过程都得不到有效的反馈调整。其结果便是无法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往往导致“学而无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严重挫伤了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性。

(四)未能形成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不足,受传统学习观的影响较深,有相当部分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依赖性,对作为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方式还不那么认同,甚至有些学生对教师倡导网络学习会误解为“教师偷懒”或“推卸教学责任”。因此,在高职院校中,无论是在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尚未形成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

三、排除网络学习障碍,提升网络学习效能之对策

(一)加强网络建设,强化网络学习意识

高职高专学生认知水平低、学习意识不足,因此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意识已是当务之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我的建构,而不是教师的责任;树立正确的媒体观,明白教师不应该作为学习信息的唯一来源,应该学会面向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媒体进行学习,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要充分发挥校园学习网络的作用:在硬件上,改善网络学习环境,加强校园网学习平台的建设;教学资源方面,要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开发的投入,依据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抵御网络诱惑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特点,首先应从思想上做好学生的工作。要让他们明白,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祖国的经济建设需要千千万万的技术人员,具有专业特长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是社会发展中最中坚的力量,就读高职院校是光荣的,是大有前途的。而且,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相比有很多优势,如可以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学到实用的专业技术知识,使自己谋得一技之长。学生只有明白了这些道理,才会树立学习的信心,进而确立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的动力。其次是注重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体本身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把动机的培养、激发,强化贯穿于日常教学和网络学习过程的始终。在督促其完成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网络学习的结果给予鼓励和肯定性的评价,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加强网络学习的指导,提升知识建构能力

网络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它强调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建构的。因此网络学习也被定义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网络教育中的教师以教育资源的形式或学习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保持一种准永久性分离的状态。[5]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十分明显的进步意义,但在实践层面可能忽视了网络环境与传统课堂环境的巨大差异,导致对教师角色定位过于偏狭,造成对网络学习引导不力。在网络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认知支持,而且需要情感支持。教师的指导和交流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对话问题或主题的负载,而且是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的“心理场”。没有融洽、亲和的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互无法发起和维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传统课堂中的教师相比,网络环境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扮演更多的角色,即要担任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协作学习的指导者、教学过程的辅导者等角色。我们当前应该在网络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方式加强教师对学生网络学习的指导和帮助,正确处理好自主学习与他助学习的关系。

(四)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6]学习共同体是指在共同的信念指引下,由学生和教师、专家、辅导者等人员汇聚在一起组成的一个团体,他们彼此交流、沟通协商,分享各种学习经验和资源,通过协同合作以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师生可以通过建立QQ群或者学习小组构建学习共同体,并设定共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学会提问和倾听,学会开放地交往和讨论,向同学、教师阐述自己的成果和观点,并与其他同学的成果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以检验自己独立学习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多维度地构建知识,并维持学习动机和增强精神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石晓岩.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新东方,2011(5):73-76.

[2] 吴晶.关于网络学习研究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09.

[3] Major Owens.State government and libraries[J].Library Journal,1976(27):101.

[4] 邓冬梅.大学生网络学习中的教师定位[J].科教文汇,2010(8):6-7.

[5] 刘成新,等.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7-48.

[6] 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J].外国教育资料,1999(1):60.

[7] 黎军.网络教育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浅谈热工测量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下一篇:专业引领,构建教师梯队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