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动力的研究

时间:2022-09-02 05:41:15

激发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动力的研究

摘要:研究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低落的原因,以便探索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对于达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使高职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学管理;工学结合;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212-1

学习动力是由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和个性特征等各种因素组成。它不直接介入学习,而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习的潜能,调节学习活动的进行,具有始动、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升华等功能。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学习动力在其间所起的作用最大。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对于达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使高职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1 合理的设置课程,能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双向选择”成了就业市场的主要方式,因此,学生要就业就一定要满足社会需求,学生就一定要不断调整知识结构,从单面手转变为多面手。作为培养学生的院校更要抓住时机,加快进行专业设置和结构的调整,切实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之前要进行社会需求分析、个体需求分析、教学现状分析,应使设置课程既要满足高职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适应高职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合理的课程设置,使学生能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2 加强教学管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1 切实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行教考分离,严格考试纪律,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要加快“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施,制定柔性教学计划,拓宽专业知识面,注重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心理是形成大学生积极的学习动力系统的有效条件,教学时,通过使用多媒体,利用肉制品图片、音像、视频等方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很容易将理论知识与真实生产联系起来,牢牢地记住这些知识,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这门科学的兴趣。

3 工学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就业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应该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这是国家人才战略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 这条道路,使教育更加真切、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实用,使高职院校的教育内容能够根据学生将来的社会就业不断改革、深入,使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很融洽的被社会接受。因此,学生的工作实践、职业岗位实践应真正成为高职教育的一部分。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学到真正的技能。在学生阶段就感受了工作的氛围,与同事而不是同学的交流,经历了学徒的角色,如此真实的领略,不仅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了如何在社会中与人交流,并且深化了学生对职业角色、职业选择、职业实践的认识,帮助学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一方面,可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强化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学生为希望从事的职业去学习。另一方面,还能拓宽学生就业的选择途径,为有针对性地学习、实训、实践、就业选择提供渠道。

4 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根本上改变原来以教师为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发展性教学要求教师要具有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艺术,教师要在“导”字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只要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动机,才能有学习的动力。

5 广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应该通过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及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就业观,使学生从内心就变得强大起来。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如:邀请学有所成的校友来学校作报告或召开座谈会,开展“专业导学”活动等,使学生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到成功者的创业之路,从而热爱专业,提高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宝富,周昕.大学生学习动力变化的心理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

[2]杨思帆.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引导[J].黑龙江教育,2006.3.

[3]黄益萍,等.新时期大学生学习动力来源及影响因素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1-94.

[4]袁秀珍,关于构建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思考[J].经济师,2005,(4):95-97.

作者简介:李威娜(1975-),女,黑龙江巴彦人,就职于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食品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畜产品加工。

上一篇:重视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下一篇:关于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