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现状及中国的对策

时间:2022-07-03 08:13:32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现状及中国的对策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开始于中韩建交时的1992年,虽然起步较晚,但增长迅猛。中韩建交15年来,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无论是项目数还是实际使用金额、增长速度都超过了我国平均水平,而且仍然呈现强劲的增长趋势。截止到2006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累计额已经达到349.99亿美元,占世界对中国直接投资额的4.97%,居于第六位,是中国重要的引资来源国。

本文将探讨韩国对华投资的特征,首先分析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然后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现状

1、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行业结构

本文将取韩国从金融危机后恢复韩国对华投资慢慢开始步入正轨的2001年和最近的2007年作对比来做动态的分析。随着中国入世后对服务业市场的逐步开放,韩国企业对华投资表现出制造业比重逐年下降、服务业比重逐年上升的趋势。如表2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统计,韩国企业对华投资制造业比重由2001年的92.4%逐年下降。2007年下降为66.6%,而在制造业逐年下降的同时,服务业却逐年上升,尤其是金融保险业到2007年一跃增长到占总投资额的16.3%。

近年来,中国的劳务费和地价正在快速提高,以利用中国劳动力为主的投资难以进入中国市场。伴随着中国内需市场的扩大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政府吸引外资的政策转向了新兴产业,所以韩国对华投资正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像三星、现代、LG和SK等韩国大型企业纷纷推进了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行业的投资。如表2,在投资制造业结构方面,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纤维与服装、鞋与皮革等的占比分别从2001年的16.79%、2.77%逐渐减少至2007年的5.87%、1.11%,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电子通信装备、机械类等的比重分别从32.56% 6.44%增加至40.26% 16.54%。

2、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区域结构

过去韩国对华投资主要以山东省为中心,明显偏重于环渤海地区。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地理位置与韩国临近,交通方便,而且文化、习俗、语言与韩国相通、便于交流,还可以提供廉价劳动力,另外山东省政府对韩国企业实行优惠政策也是韩国对华投资偏重韩国的主要原因。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江苏和北京成为吸收韩资增长最快的省市,韩国对江苏省的投资从2001年占总投资额的7%到2007年占总投资额的29.8%,增长了20多个百分点,成为2007年吸收韩资最多的省份,超过了一直排在首位的山东省。对北京的的投资也从2001年的3.7%增长到2007年的占比18.7%,为2007年吸收韩资第二多的国家。

总体来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地域是从北方向南方,沿海向内地慢慢扩展,现阶段对中国三大经济圈的投资都在慢慢增长,以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圈最突出。主要原因是这两大地区外商投资环境较好而且已经形成相应的产业集群,随着产业配套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韩国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还将进一步增长,这些区域将会成为韩国对华投资的主要区域。

3、投资主体和投资规模的发展变化

通过下表2001年和2007年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韩国对华投资的主体由中小企业慢慢向大型企业转变,2001年中小企业的投资额大于大型企业的投资额,但是到了2007年大型企业的投资额则远远超过了中小企业。根据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内,将会有更多的韩国大型企业进驻中国,并带来更多资本密集型项目。

从投资规模来看,大型企业的投资规模远远超过中小企业,2007年大型企业的投资规模超过七百万美元,而小型企业的投资规模则只有三十万美元。通过表2可看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额所占比例大于其项目数所占比例,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则恰好相反,说明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规模比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同样通过比较表3中各个区域的投资金额所占比重和项目数所占比重,可见对山东及周边地区的投资规模比较小,而对于江苏省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和北京市的规模则比较大。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韩国对华投资在投资质量和投资数量和投资区域三方面上都有较好的发展,但目前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韩国对华服务业领域投资不足,偏重制造业领域

虽然近年来韩国对中国投资在这几年增长迅速,但服务行业投资则增长相对缓慢,目前服务业在韩国总投资额中占比重相对制造业来说还是偏小。韩国对华服务业投资跟其他中国主要外资来源国比起来还有相当的差距。据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统计,以2006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计,韩国对华服务行业投资最多的三个行业占全国同期吸收韩资总量的7.18%,同期欧盟和日本的数据分别为38.7%和20.51%,可见韩国对中国服务业投资明显不足。据表1,除了金融保险业的比重达到16.3%之外,其他服务业的投资比重都不足5%,而且通过比较01年和07年的数据可以看出除金融保险之外的其他服务业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在这6年的时间里只有一个微小的增长,同韩国对华投资总额的快速增长相比更突显了韩国对我国服务业投资的不足。

2、韩国对华投资技术水平偏低,技术外溢效果不明显

虽然近年来韩国对我国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增长迅猛,但是即使同为资本密集行业的投资,其投资的技术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严格来讲,技术的衡量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只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很难用具体的数据对其进行描述。因此本文用在考察韩资的技术含量时采用间接数据,即韩资企业在我国境内获得的专利授权数量来衡量韩资的技术水平,众所周知,专利授权数量可以反应技术创新能力。如表5所示,与日本、美国、欧盟主要国家在我国获得授权的专利数相比,除了实用新型,发明和外观设计的专利授权数与其它几国相比,韩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此外,相对于欧美许多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技术和研发中心相比,大多数韩国企业还是选择把研发中心设在韩国国内。限制了知识和技术的扩散,也为我国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从而影响了我国贸易机构的优化,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调整。

3、韩国对华投资区域集中,加剧了与我国企业的竞争

从韩国对华投资区域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明显偏重东部地区,从2002年到2006年对东部的实际投资金额占比都达到了93%以上。从动态来看,韩国对东部的实际投资金额从2002年的占比93.82%到2006年的占比97.43%,四年的时间里增长了将近4个百分点。而韩国对中部和西部的实际投资金额从2002到2006年对中部和西部实际投资金额之和占比从5%降低到2.05%,说明韩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趋势是继续向东部发展。这种发展趋势一方面由于在东部投资的韩国中小企业技术水平和我国本土企业水平相当,加剧了韩国企业跟我国企业的竞争,不利于我国东部本土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三、对策建议

针对韩国对华投资现状和问题,有以下建议:

1.加大服务业吸收韩资力度

有序的进行服务业的开放,并进一步改善服务业投资环境,特别是加强软环境建设,培育产业集群优势,创造综合经济优势,为服务业外资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制定相关的产业激励政策,吸引和推动韩资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其次,可结合实际情况适量利用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韩资服务业大项目,有利于吸引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韩国大企业集团,吸引其对华投入更多的服务业项目。

2. 大力吸收高技术含量的投资项目

制订环保壁垒抑制技术含量低、破坏环境、消耗能源以及生产力过剩行业韩资的进入,引导韩资向高端技术领域进行投资;另一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韩国企业在中国进行技术研发;同时我国企业自身应充分利用相关技术外溢的机会,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再创新,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研发能力,以推动本土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3.加快建设吸引韩资的投资开发区,以发展循环经济项目

加快建设吸引韩资的投资开发区,形成以各个行业企业进行配套生产的方式,降低区域经济的合作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环境保护,淘汰技术落后、高耗能、高污染、高事故的生产装备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高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发挥协作优势,通过贸易、投资促进产业融合、技术发展和人才交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4. 发挥地区的引资优势,加快大项目的引进

针对中国各个区域吸引韩资发展情况不同的现状,应采取不同的政策,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提高利用韩资的质量从而促进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对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韩国企业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中西部地区应该针对自身特点,制订适用本区域发展的特殊引资政策,首先应以吸引劳动密集型韩资的投资为主,逐渐的转变为吸引技术含量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韩资。

对长三角和珠三角来说, 应充分利用市场环境和产业基础,通过有选择地抬高外资进入长三角的技术与环保壁垒来提升引进韩资项目的技术水平,增加技术外溢的价值,从而有利于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此外,还可通过加强与韩国著名公司的合作来利用其品牌效应,培育长三角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对环渤海来说,作为与韩国最临近的地区,要充分利用好人文地理优势,东北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相对发达的交通条件,只要在体制和政策机制上能进行更灵活的调整,相信不论是第一、二、三产业,都会激发对韩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投资欲望。

参考文献:

[1]韩国进出口银行网站公布的统计资料。www.koreaexim.go.kr/en/.

[2]中国外商投资报;www.fdi.省略/pub/FDI/wzyj/yjbg/default.jsp?mm=3.

[3]金容善;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外资政策的变化与韩国企业的对华投资;[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3期.

[4]杨顺;韩国对华投资现状浅析;[J];亚太经济;2006年第2期.

[5]游德升;韩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和趋势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第6期.

上一篇:浅析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如何开展保理业务 下一篇:生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