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教学模式的对策思考

时间:2022-07-03 06:31:15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教学模式的对策思考

摘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教学模式,应以教师的入文情怀为基本点,以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为关键点;以改进教学内容为支撑点;以对话教育为切入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教学模式;对策

一、和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有之义

哲学上,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形态。和谐教学,是指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出发,调控教学过程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以疏导人的思想问题,实现人的观念转变,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为目的;以关心人、激励人、提升人、尊重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宗旨;尤其关注人的发展与完善,关注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它通过全面深刻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塑造他们和谐的人性,使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全面、和谐地发展,达到德才兼备、情知交融、手脑结合、身心和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与人的生存、发展方式相关的人生哲学,体现着深刻的和谐精神。事实上,马克思在历史观和价值观统一的基础上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和谐教学思想的高度概括。

然而,在长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单纯政治化、功利化的倾向,忽视政治教育的个人享用性,忽视学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在教学形式上,存在着重形式、轻效果,重传授、轻引导,重灌输、轻交流,重传递、轻思考,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化”与“外化”等等。这些不和谐因素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发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构建和谐教学模式,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教学模式的对策

1、教师的人文情怀是基本点。人文情怀是基于人文精神的一种向真、向善、向美的情结或情感,是容易让人感知的多情而美好的心境,是呵护人灵魂的教师应该具有的情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格,照亮人的灵魂的工作。它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是一个富有爱心和人格完善的人,是能以善、美的崇高价值理想去塑造人们灵魂的人,是对他人与自身的人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给予终极关怀的人,即富有人文情怀的人。从这一特殊性出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可以从各种文化的精华中汲取,可从文学修养、哲学修养、道德修养、艺术修养等体现人文素质的方面去铢积寸累,精心培育,然而最关键的是要具有不懈地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和信念。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道德素养上除了要求与其他教师一样要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刻苦钻研,还要求其具有民主(公正)精神。民主、公正精神既承认人的先天差异,也承认人的后天主观努力,以尊重人作为出发点。因此,一方面民主与公正精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联系学生的桥梁,拥有了这种精神品质,便拥有了一种亲和力,就可以缩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师生交流、沟通,有利于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最终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尤其是大学任课教师不坐班,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少。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少,学生又来自不同的专业,学生素质差异较大,如果教师缺乏民主与公正精神,极易与学生形成隔阂对立,从而很难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接纳、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有民主(公正)精神,要尊重、信任、赏识和关爱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乐于并善于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对话,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以父母般的博爱情怀接纳他们,成为能够与他们进行心灵碰撞的朋友;要以伯乐的眼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挖掘和培育自身的巨大潜能,实现全面发展;要深切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和未来发展,并给予真诚的帮助,成为学生今天学习的合作者,未来发展的引导者。另一方面,民主、公正精神还能有效防止师德异化。由于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和人的认识的有限以及人性固有的缺陷,教师作为社会群体中的普通一员,其思想、观念及行为无时无刻不受社会的影响,从而在处理人与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从而给师德形象蒙上一层污垢。而民主、公正精神能在教师的内心深处产生一股“自省力量”,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约束“自我”与私欲,从而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防范师德异化。

2、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是关键点。主体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主体地位和独特存在的自我意识,对自己作为一个人在生理上的、精神上的和情感上的需要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的潜能、独特的人格和尊严的自我觉悟。主体意识不是孤立的自我意识,更不是“性我”意识,而是内在地包含着关于“对象”的意识和“对象”与主体之间“关系”的意识。就社会内部而言,个人是依靠社会关系和与他人的交往维持其存在的,任何人的主体意识都逻辑地包含着“自我”与“他人”共在意识,它既是对“自我”的肯定,又是对“他人”和社会的确认。正是由于主体意识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才显示出了“意义”,人才会有对活动“意义”的追求;事物对人才会显得有“意义”,人才会体验出其中的“意义”。一个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人,就会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就能通过对自己的反思确证,获得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从而树立自己的崇高人生理想目标。这种崇高人生理想会使人生成巨大的内在力量,激发人超越当下,追求自身完善和未来的美好。一个具有主体意识的人,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他自己行为的自觉主宰者。一方面,他具有自觉的权利意识,追求符合社会需要并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具有自觉的责任和义务意识,懂得遵从社会规范,从而能够担负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人生义务。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也就是人的自我觉醒,是人自觉占有自己的本质的关键所在。只有在主体意识的统摄下,人才能对自身在世界中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以及自身的潜能和力量有自觉的认识,才能去自觉追求和占有人的本质,才能自觉承担做人的责任,才能通过自己对人性、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道德义务和人的幸福的深刻理解并进行正确的人选择。所以,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人提升思想品德境界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和谐的课堂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一些思想道德修养的知识,或将一些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强加给学生,而是注重唤

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地激发学生的主体发展欲望和追求崇高的自觉性,使学生自觉地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成长、发展需要,从而在内心获得一种提升境界、完善人生的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强调的崇高远大的人生理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追求充实丰满的人生实践,确立独立自主的生命意识等等,都要以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为前提。因此,能否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就成了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

3、改进教学内容是支撑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能否和谐既取决于教师的“授”,也取决于学生的“受”,而作为授受双边活动的教学,其中介环节就是教师传授的内容信息,也就是教学内容。实践证明:教学过程能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信任程度和对教学内容的态度及兴趣。大学生对教学信息的认同程度越高,认同兴趣越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接受性就越高,课堂教学就越和谐。因此,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教学模式,要以教学内容的改进作为支撑点。一方面,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不仅要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而且要让他们信服马克思主义,接受它作为自己的世界观,把它当作自己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不仅要准确地讲清“是什么”,解决“知”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讲清“为什么”,解决“信”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相对稳定的,但现实社会生活是丰富的、发展的、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密切联系现实社会发展的实际、改革开放的实际、学生思想动态的实际组织教学。尤其是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而大学生又具有思维活跃、对社会高度关注的特点,某些社会问题自然会引发大学生的思索和困惑,通过课堂教学,回答和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疑难点,消除学生理论上的困惑。帮助大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论,进而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对话教育是切入点。对话教育主张教师和学生双方平等对话、自由交流、相互磋商,双方都敞开心扉作真诚的交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耐心倾听学生不同的意见,支持鼓励有见地的学生,允许师生讨论甚至争论。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交流、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舞台。教学过程是学生生命意义不断显现的真实生活过程,是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丰盈与拓展的过程。通过对话,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让学生获得智慧的提升、审美的体验以及生命的助长。通过对话,师生与课程文本之间真正实现了“视域融合”,获得了精神的交流、意义的分享与人生经验的增长。这种对话教育的方法,从学生是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这一基本事实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创新学习的氛围,最终让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去全面彰显自己的能力,去追求自己的美丽,去捕捉自己的灵感。针对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教育活动全都围绕着学生掌握某种知识而进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某些观点、规则等具体知识,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忽视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学过程是让学生承受愈来愈繁重、愈来愈严格的训练,强调说教、灌输,不重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被动地接受他们不愿意接受的东西,最终导致教师与学生的分离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教学模式必须以对话教育作为切入点,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再受外在目的(比如分数、谋生等)的束缚与羁绊,不再以简单的知识技能传授替代完整的人的生成,不再让学生为教材、知识以及未知的将来而生活,而是使教学在师生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中,在人与人平等相处的过程中,在旺盛的生机与无限的活力的课堂中进行。

上一篇:浅议我国环境经济的发展 下一篇:高校后勤人力资源激励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