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的关系分析

时间:2022-07-03 03:20:37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的关系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第一,第二产业增长迅速,为我国第三产业的良好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第三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其在一个国家经济结构所占的比重,已经成为了量度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良好快速发展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然而,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一方面大量综合素质不够的社会劳动人群面临失业,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我国业问题不容忽视。第三产业良好快速发展能够对第一,第二产业需求进行引导,促进产业升级改造,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包括了多种部门,能够提供多种劳动岗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够促进我国改善就业环境,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一、第三产业与就业关系理论综述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经过理论结合实证,得到第三产业对就业有重要影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当中的产值比重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当中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都呈现上升趋势。

配第-克拉克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其观点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会由有形动产行业逐渐转向的服务类的行业,并且服务类行业将会拉动经济进一步增长,使得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劳动力进一步向服务类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发展。

费景汉-拉尼斯从动态角度研究工业与农业的产业二元模型,其观点认为农业生产力提高会导致农业产能剩余,这是农业劳动者流向工业产业的先决条件。

二、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1.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与结构变化

我国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的比例逐渐提高,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GDP增长率为8.3%,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GDP增长率为10.4%,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呈现逐步向上的趋势,在第一,第二产业GDP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的时期,我国第三产业将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重点发展工农业,因此,第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较为缓慢,物资都是由国家统一调配的,饭店,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受到遏制,邮电通信与交通运输业符合国家发展的政策,传统的服务产业得到稳定的发展,能够迅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大范围服务业并没有得到良好发展。

在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政策引导下,国家更加注重经济建设,第三产业的发展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金融保险业,餐饮,文化旅游业,电影行业都得到良好的发展趋势,并且在全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下,信息更新加快,人民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变化也给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需求,这些都为第三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1978年到1988年,我国第三产业GDP增长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第三产业得到良好扩大发展。

从二十世纪90年代到现在,第三产业发展更加迅猛。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信息技术更新更加迅速,网络科学技术发展结合第三产业,并且国家对外资引进制度更加成熟,符合规范,金融服务,网络销售,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更加迅速。

2.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不足

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更多与高新科学技术相结合,因此,具有高附加值,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大,我国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参差不齐,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在第三产业当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并且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能够更好给予第一第二产业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较低。

第三产业的发展应该与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房地产建设相呼应,尽可能避免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状态,将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避免产能浪费,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与质量。

三、我国就业现状分析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基础打,竞争激烈,我国的经济增长并不能够很有效带动就业,东部,西部经济发展并不均衡,城乡与城市的经济差距较大,我国就业形势一直不容乐观。

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高知识储备的人才,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额巨大,许多劳动者自身的文化素质不能够胜任企业的工作,许多高新科学技术企业往往面临招工难现象。而数额巨大的,自身科学文化素养不高的劳动者总是在就业与失业当中徘徊,并且这些劳动者的流动性很强往往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这也给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带来了人口流动,增加竞争,解决就业的压力。

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城镇的发展仍然与预期要求具有较大的差距,城镇的建设并没有吸引更多企业的投资,因此,城镇的发展没有给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经济形势的不确定,金融危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发展的风险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冲击,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发展困难,不得不进行裁员,这也给社会增加了更多的就业压力。

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有不小的差距,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我国第一第二产业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呼应,第三产业对就业拉动作用仍然有待提高。

劳动者对职业的选择也影响了我国的就业形势,许多劳动者尽量避免到偏远的地区,或者工作辛苦的行业,大都选择较为轻松,良好职业发展的行业,这就大大增加了许多行业的竞争,而一些基层建设行业往往面临没有稳定的从业人员状态。

四、我国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节奏加快,在紧张工作之余对电影,餐饮,投资,娱乐等第三产业的需求加大,人们越来越追求时尚,富有个性的消费,因此,这就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拉动作用。

第三产业具有良好的消费需求,就能够创造更多就业的机会,餐饮等服务业就能够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想,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良性竞争,第三产业的选址,募集资金等环节都需要有良好的市场分析,这也促进了信息咨询,金融理财等第三产业更加深入的发展,这些行业规模的扩大,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就业的资源。市场的良性竞争,交通等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市场分工的专业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专业分离,加快了产品生产销售的周期,也加大了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业务联系,促进了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品质,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拉动第一,第二产业更好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建筑,设计,农产品销售等行业的发展,加快产品销售,资金流动的循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而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结构,避免产能过剩,从而更好促进经济,增加就业。

五、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措施

1.优化劳动力资本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引导劳动力适应产业发展

产业的发展往往结合高新科学技术,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大。我国要优化劳动力投资建设,加大教育投资,重视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全面培养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学校教育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力争为第三产业提高更多符合要求的高科技人才。

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对社会上暂时没有达到要求的劳动力,进行吸纳教育培训,力争培养更多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人才,为就业提供支持。

政府要促进再就业培训,将社会上闲散的劳动力吸纳培训,为企业提供更多有用的人才。闲散劳动力也有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学习,吸纳新的知识,为再就业做足准备。

2.减少垄断行业,以市场机制引导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垄断会造成经济效率的低下,阻碍经济健康良好发展,阻碍产业结构的发展,在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当中,要以良性竞争的市场机制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第三产业的发展配合第一,第二产业,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循环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1978-2015.

[2]刘树成,张连城,张平.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3]肖平.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2008.

[4]李元.我国第三产业及内部结构动态变化实证研究[J].吉林大学,2014.

上一篇: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卒... 下一篇:^承者不接班 企I鞒泻巍溉ァ购巍噶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