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一株充满个性的仙草

时间:2022-07-03 02:04:22

林黛玉是一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心灵纯真,但在礼教森严、人际关系势利而冷酷的贾府中,她深感自己寄人篱下的屈辱地位,时时“自矜自重,小心戒备”。黑暗的环境、个性的压抑,使她在贾府大家庭中不得不“心较比干多一窍”。她初到贾府,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揣摩,虽受外祖母宠爱,言行举止却又进退有度。

林黛玉执著于对感情和理想的追求,这是她最宝贵的品格。其前身绛珠草修成女体后那种“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的历练。不仅形成了日后林黛玉个性别重情、多愁善感的特点,而且也奠定了她喜欢自由自在,不愿受束缚,具有独立人格意识的生命形态。这些使她被贾宝玉视为从来不讲“混帐话”的知己。他们由两小无猜发展为真挚的爱情,但由于礼教的束缚,却不敢明确表示自己的恋情。她总是借诗来表达自己的心灵世界。如《白海棠》中的“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黛玉自我的心灵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己宝玉也难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煎熬。有时宝玉向她表示自己的心意,她心里高兴但每次都佯装生气。如黛玉春困,宝玉去看她,听她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这句典出《西厢记》的长叹显然是思念宝玉的,而当宝玉也借《西厢记》中的“若与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说出自己真宴心思时,黛玉忙拉下脸生气。很多回,黛玉看出了宝玉的真情,所以一次次原谅了他她的那些混帐话。她总是压抑自己的感情。虽有叛逆性格,但她知道自己主宰不了自己的婚姻。在她与宝玉的爱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她一直遵守着封建礼教的规则,期待着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终究失望,乃至绝望。

黛玉比较任性,爱生气,动不动就哭,使小性儿,多疑。但她依然是大家喜爱的人物,也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众多女性中倾注爱心最多的一位。这是因为她身上有一些其他少女没有或者很少的气质与品格。

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也很谦和。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宝玉说,她对晴雯是极好的;佳蕙说,她去潇湘馆送茶叶,黛玉正给、丫头们分钱,就抓了两把给了她。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得好,从不计较高低;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林黛玉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这是薛宝钗所没有的品格。她待人温和,是个直性子,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悦。可一会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她便又与湘云同看。黛玉与湘云都是直性子,两个人的嘴巴都不饶人,但曹雪芹把她们写得都有特色,湘云直来直去,有时候还要动手,而黛玉是直中带酸,风趣诙谐,俏皮机敏,有点尖刻,有时还要骂人。这都是她本质的体现,心无城府,有什么就说什么。我们应该改变认为林黛玉心胸狭窄、尖酸刻薄的偏见。她是用“比刀子还利害”的话语,投向身边的虚伪与庸俗。

大家对她的喜爱,还因为她的淘气、任性。哪里有她,哪里就笑声不断。黛玉在场能给人带来许多快乐。黛玉任性也并不完全是缺点,有时恰恰是她坚守自己的天性,不苟同流的表现。如那串皇帝赐给北静王,北静王又转赠宝玉的脊翎香念珠,宝玉送给她时肯定会与她说起这串念珠的不凡来历,黛玉也明白宝玉十分看重此物才把它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自己,但她天性中就有一种对于洁的执着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对于任何她看来不洁的东西,不论它在别人眼里多么珍贵,或者它确实是个宝贝,她也毫不在乎,弃若敝履。所以黛玉不是一般地拒收这件礼物,而是毫不犹豫地扔掉,还生气地说:“什么臭男人带过,我不要他。”这正是黛玉最本质的体现,体现了她不慕名不为利的高贵品格。

林黛玉的哭、笑、多疑、小性儿等都是她在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如果没有这些,就不是林黛玉的个性,也正是这些。才构成了她最人性的一面。

林黛玉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情横缢,学识渊博,而且又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生命所系。然而她与宝玉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生成的,这就难免有痛苦、有压抑。对于多愁善感、生命意识强烈和尊重自我价值的林黛玉来讲,诗和哭便成了她发泄的方式。

林黛玉是个诗人,诗是她的一切。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发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体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清的灵魂。如果没有诗,也就没有林黛玉。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作为她的诗谶的《葬花辞》。这是林黛玉进人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哦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

黛玉的每一首诗都寄寓着深意,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极平凡的事物她都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她虽然不能做出什么实际的举动,但通过她的诗如《桃花女儿行》《秋窗风雨夕》《题帕诗》《五美吟》《诗》等都表现出她高贵的品格,不愿与世同污。因此,如果她是宝钗,她不会接受这屈辱不公平的婚姻。如果黛玉没死,她也不会接受与贾宝玉相差无几的甄宝玉。她宁愿以死来表达自己对宝玉的坚贞。

哭,更是林黛玉的家常便饭,也是她悲剧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哭是她对生活折磨的反映,哭是她发泄痛苦的方式,哭也是她作为诗人对种种感受的抒发。她在泪尽人亡时,最后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音,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憾。她没有向封建礼教低头,而是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同时也印证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高洁情操。爱情在,人在:爱情亡,人亡。这多么撼人心灵啊!

曹雪芹创造的林黛玉这个优美艺术形象,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

上一篇:半杯理论 第10期 下一篇:“流行语”首先要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