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的形象分析

时间:2022-10-14 12:10:01

《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的形象分析

摘 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具有的社会人文地位和文学艺术价值是其他作品无法取代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刻画更是小说的一大亮点,曹雪芹不是单方面描写人物特征,而是完整地描写一个人。无论是小说中的主人还是仆人,优点还是缺点,作者都将人物塑造得淋漓尽致,无可挑剔。以《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的形象为探究对象,分别对这一章节中林黛玉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关键词:林黛玉;人物性格;《红楼梦》;特点

她,头脑聪明伶俐,相貌清秀可人,才华更是突出;她,林如海的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她,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具有代表的女性形象。这个她是谁?她就是林黛玉。

林黛玉是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也是小说中的女主角。林黛玉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无力照顾,一直处于这种“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的状态,所以在贾母再三要求下,终于把林黛玉接到了贾府抚养,并与府中的大小姐、小少爷一同吃住、一同学习。因此,小说《红楼梦》中便有了《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同时也被纳入中学语文教材。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翻阅大量关于这段文章的书籍,总结了林黛玉在这一章节中表现出来的鲜明的性格特征。

一、处处细心,生怕犯错

虽然身处衣食无忧、被外祖母宠爱的环境,但林黛玉内心却总有种寄人篱下的心理,做事处处小心,所到之处多加留意,生怕犯错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也为她悲苦的人生奠定了基调。例如,林黛玉拜见邢夫人时,邢夫人苦留她在府吃饭,她依旧婉言谢绝了。紧接着去二舅舅家,到了以后发现只有王夫人一人,王夫人给她让座,林黛玉则没有立即坐下,而是仔细观察并小心翼翼地避开主位,坐在了椅子上。陪贾母吃饭时,也是处处谨慎,大到和王熙凤推让坐椅,小到饭后礼仪。即使在闲唠家常时,问到读书内容,也要有两种回答。以上种种细节,都可以看出林黛玉的教养及其细心之处。

二、体弱多病,常年吃药

体弱多病,常年吃药是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也是贾母格外心疼她的重要原因。“众人见黛玉面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处。”这段描述就出自该章节,既描述了林黛玉美若天仙的相貌,又交代了她体质极差的特点。黛玉与贾母谈自身的病情时,她说长年吃人参养荣丸,就此我们可以推断,黛玉是天生的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再加上她多愁善感的性格,经常因一件小事就落泪,注定她的病情不会好转,一生与药丸为伴。

三、博览群书,知识渊博

林黛玉能够在世界文学经典人物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与她的文采是密不可分的。古代不兴女子识文断字,普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更不允许女子学习“四书五经”。林黛玉的父亲是扬州钦点的巡盐御史,母亲是清朝四大家族贾府的千金,出生于这样的一个书香门第,自然也会注重子女的文化教育。林黛玉的父亲为了给她提供优厚的成长环境,特意请了进士贾雨村做家塾教师,在这么一个充满文化气氛的环境下,林黛玉的文化底蕴自然也十分深厚。后来,因为被贾母接到贾府终止了跟贾雨村的学习。虽然林黛玉的学习时间不是很长,读的书也不过几本,但是她悟性极佳,举一反三,胜似男儿。《林黛玉进贾府》中写到贾母问林黛玉都读过哪些书,她直接告诉大家是《四书》,能够对答如流说明她的文化基底是有一定厚度的。林黛玉的谈吐言辞、举手投足,无时无刻不体现出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博学多才。

四、心态复杂,多愁善感

林黛玉虽然贵为千金小姐,父亲疼爱有加,仆人照顾周到,衣食无忧,但因为从小丧失母爱,她内心缺少一份依赖,又加上羸弱的体质,超强的自尊心,导致林黛玉的心态发生了复杂变化,最终形成多愁善感的性格和自谦的处事方式。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与贾母初次见面时,贾母因心疼她忍不住落泪,她见此情形也跟着掉起了眼泪,经过多人相劝才停止哭泣。她可以因为贾宝玉的一句笑话伤心难过数日,也会由缤纷落花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处境而掉泪,就连她说的“我从会吃饭时就吃药”这样一句描述自己身体状况的话也使人感受到她的压抑和忧愁心境。

性格决定命运,林黛玉的可怜身世,体弱多病,注定了她一生孤苦无依,而她的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即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有十分宠爱她的外祖母,可是这里没有在她落泪时给一个肩膀依靠的亲人,也没有互诉心扉的密友,有的只是那个让她伤透心的贾宝玉。于是,林黛玉从进贾府的那天起,开始了她患得患失的后半生。

参考文献:

[1]刘亚平.《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形象的塑造[J].青春岁月,2014.

[2]王凌.《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性格的特色分析[J].快乐阅读旬刊,2014.

[3]苏莉.从《林黛玉进贾府》浅析林黛玉的凄美形象[J].现代教育科学,2013.

[4]赵聪.用人物有限视角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形象[J].群文天地,2010.

[5]曹雪芹.红楼梦[M].人民出版社,1996.

上一篇:以错示教错中学 下一篇:高中生物趣味课堂的营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