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及众人“哭”与“笑”探微

时间:2022-10-01 09:41:36

摘 要:《林黛玉进贾府》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第四板块的重要篇目。文章借助林黛玉的一双俊眼,描写了黛玉初进贾府之际看到众多人物的“哭”与“笑”,展现了贾府的典型环境。在这一情境中,重要人物纷纷登场,尤其是王熙凤的人物形象,通过作者的妙笔生花得到了鲜明体现。本文通过众多人物的“笑”与“哭”,探究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林黛玉出场的这一幕即为日后的悲剧性命运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林黛玉进贾府》 王熙凤 哭与笑 人物形象

《红楼梦》是我国清代杰出小说家曹雪芹写的一部文学巨著。它以丰富的生活内涵、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本回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她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目睹、耳闻、心感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重要人物,拉开了《红楼梦》故事发展的帷幕,在这一回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得到鲜明体现。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多种多样,对众多人物的写法绝不雷同,许多细节描写都极为精彩传神。这一回中众多重要人物首次正面亮相的一场重头戏,面对黛玉的到来,贾府上下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哭与笑,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在这一“哭”一“笑”中得到了充分展现。群像中尤以王熙凤最突出,她一出场,作者就用典型的形象描写暗示了她的个性特点。我们不妨借助林黛玉的一双俊眼,看看这段脍炙人口的描写怎样把人物表现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王熙凤并非林黛玉进入贾府后首先见到的人,在此之前,林黛玉已经见了不少人的“笑”和“哭”。还没到门口,台矶之上,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这笑的原因立即便得到昭示,从她们的口中,就明白她们为何如此殷勤――“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老太太一直念叨着的人来了,老太太喜欢,焉能不讨好?于是,“争着打起帘笼”也是自然而然的。这赔笑是想做奴隶而坐稳的自然之举,否则,可能“连奴隶都做不得了”。就此,人们感受到贾母在贾府中至高无上的“老祖宗”地位。她是宁、荣二府中地位最高的家长,二府上下都对她极尽孝道,极力讨她欢心,在这个家族中,她的旨意如同圣旨般,这一点在此处初见端倪后,下文中更是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黛玉刚进入房中,贾母便把她搂入怀中大哭起来,而“当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这看似不起眼的话,细咀嚼却大有深意。侍立之人,除了前文“笑迎上来”的丫头外,还有荣国府的主子们――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等。她们真正是和贾母“同悲”吗?贾母的悲伤不是装出来的,自己最心爱的小女儿早逝,留下一个未成年的弱女,如今乍一见难免触景生情,悲从中来。可是这一瞬间,无论是作为舅妈的邢、王二夫人,还是素未谋面的丫头婆子下人们,对贾母白发人送黑发人之悲感同身受,自然是不可能的。这些主子奴仆在极短的时间内动作出奇地整齐划一――不约而同地“无不掩面”。“无不”是双重否定,可见这掩面范围之广,涕泣之快,也显示了这一切无不是逢场作戏罢了。贾母无形中充当的正是这大合唱总指挥的角色。至于掩面后真哭假哭、有泪无泪无人追究,因为需要的只是这浩大的“声势”――热闹非凡的泣涕之声。

伤心的贾母、黛玉被众人劝解住了,正闲话家常时,王熙凤登场了。借着黛玉母逝和祖孙初聚这大悲大喜交织的契机,她的出场注定是不同凡响的。首先,人未至而笑先闻:“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凤姐风风火火、张狂的个性活现眼前。正如脂砚斋本旁批如是说:“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非仙助即非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栝耶?”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女人。为人刁钻狡黯,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因为善于阿谏奉承,而博得贾府的“老祖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了贾府的实际统治者。然后把黛玉细细打量一番后,送回贾母身边,仍“笑道”,笑着的一番恭维话巧夸了黛玉的同时,又间接赞美了嫡亲的孙女迎春、探春、惜春等人,说得大家都心情舒畅。在众人面前王熙凤朗声大笑,为自己取得了哗众取宠的资本;在各位当家主妇的面前,妩媚精明的笑,为自己赢得了在贾府中参政的机会;粉面含威的笑,显示了自己的威严与城府。总之,一切的虚伪与城府都在她美丽的笑容掩盖下秘密地发挥着冲击的力量。

不料博得众人欢喜,本人也一直在笑着的王熙凤,话锋一转引到黛玉的身世上,提及姑妈的去世,接着就“用帕拭泪”,而在贾母说了“休提前话”后,又迅速“转悲为喜”,这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笑”至“哭”,“哭”至喜,闪电般发生在王熙凤身上,自由转换却毫无违和感,她无与伦比的表演天赋、见风使舵的交际本领尽显无遗。她的笑,她对黛玉极尽赞美又不冷落三春,显示了她滴水不漏的交际手腕,这是她获取贾母喜爱的主要原因。而她转瞬即逝的哭真的像贾母一样心疼黛玉命苦吗?当然不是,她对黛玉的情感和前面“掩面涕泣”的众人并无分别,同样的少情寡义,为博取老祖宗的欢心而即兴上演的一出戏。黛玉自己年幼而母亲早逝、巨大的身世之悲在这里都轻如鸿毛,成了众人讨好贾母的工具,聪慧如她,日后在《葬花词》中吟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也是情理之中。世态人情,在这瞬间变脸的“哭”“笑”中尽现无遗。

同样是哭,其他人的“掩面涕泣”和王熙凤的“用帕拭泪”,也在细节处展现了他们形象的不同。掩面而哭,多是由于悲伤之情不能自抑,极其难过失声痛哭而掩面,但此时众人“掩面涕泣”,无非是无病的干嚎而已,装腔作势,手法拙劣。而凤姐掬一捧同情之泪也比众人高明,不仅有掩面的动作,而且比掩面更逼真,看起来更像是有泪要擦拭,更具有欺骗性。一个动作,写出凤姐的高于一般人的精明、巧于逢迎,这正是她在贾府、在贾母面前“放诞无礼”的真正原因。

无论是深谙贾母心意的王熙凤、寡情凉薄的王夫人,还是与黛玉非亲非故的丫头婆子们,对于素未谋面、无依无靠的黛玉,哪里会生出怜爱、疼惜之意?她们没有眼泪、悲伤,却不得不在贾母悲痛之际也显示出伤心欲绝的样子,只有采用瞒和哄的手段,或者立刻“无不掩面涕泣”,或者“用帕拭泪”,贾母是这出戏的风向标。她哭,众人不得不哭;她笑,众人便要赔笑。贾母“哭”过之后便是“笑”,于是,贾府上下在黛玉面前呈现出一种共同的表情――笑。贾母至高无上,是幸福满足的笑;王熙凤飞扬跋扈、有恃无恐,是泼辣放纵的笑;王夫人是讨好强颜的笑,探春是直率可心的笑,丫环下人是应酬附和的笑。这些“哭”和“笑”,表面上是一团和气的景象,力透纸背的却是虚伪和狡诈,作者不经意间,四两拨千斤,轻轻撕开了这个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温情面纱,看似轻描淡写的细节描写,人性的“势力”便显现了。“十年辛苦不寻常”让人唏嘘不尽。

一双俊眼,两副表情,三分入木,万千世态,曹雪芹欲于《红楼梦》中为王熙凤塑“大伪”之魂,采取的是“渐逼”之法,文火熬羹,于慢功中出细活。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便暗用侧笔,轻洒淡墨,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之含蓄文字,让读者体会这“笑”中之深意,“不语”之外的“大语”。林黛玉在贾府生活的序幕今天正式拉开,而其日后的悲剧命运也就此埋下伏笔。

参考文献:

[1]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M].中华书局,2005.

[3]李红亚.妙笔独运入木三分――析王熙凤与凤姐的“哭”[J].语文教学通讯,2011(3).

上一篇:浅析高校美术课程改革评价及趋向 下一篇:让语文作业的魅力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