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02 08:41:31

参与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物教学;参与式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4―0111―01

施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度,在双方共同建立的模式中,互相探讨、提问、分析、讨论,增强了师生间彼此的信任度,又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参与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 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

参与式教学就是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因此, 参与氛围的营造显得尤为重要。在参与式教学的理念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参与的信心,要学会赏识学生,以亲切热情的态度、肯定赞许的语言,对学生的各种参与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参与的乐趣,从而自觉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从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揭示一些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以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血液”一课的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后,笔者让学生分别观察2个量筒内的液体:1个是加入抗凝剂未分层的血液,另外1个是加入抗凝剂已分层的血液。之后问:“这2个量筒内装的是什么?”学生通过平时对血液的认识,能马上认出未分层的那个量筒内装的是血液,而另1个是什么一下子答不出来。笔者引导:“这个量筒内装的也血液,2个量筒中的血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马上被这一连串的问题所吸引,强烈希望追寻答案,然后教师可顺理成章地引入“血液的组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学生通过对2个量筒内血液的比较和对分层血液的观察,知道血液的成分不都是红色的,而是分出了3层不同颜色的成分:淡黄色半透明的是血浆,白色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红色的是红细胞。

三、小组讨论,有效引导学生参与

小组讨论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方式,也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不但能够轻松地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让学生在相对较为随性化的环境中,相互讲解,相互讨论,从而发现彼此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例如,在“生物多样性”相关章节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其相关分类,在基础的生物知识教学完之后,笔者特意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了讨论,让其对自己所存在的疑问以及掌握得不甚清楚的地方进行交流。学生经过讨论,理解得不是很彻底的部分被提了出来,并且随着讨论得到了解决。而学生也通过自己的讨论,很好地实现了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有效地完善了知识结构。

四、加强实验教学的比重

唯有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产生了疑问,才能真正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增强自觉学习的意识,从而在学习中不断收获新的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到知识的重要性,进而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模拟酸雨是否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酸雨是如何形成的?2.在实验中可以使用什么种子?3.选用几种种子是最佳方案?在这些问题提出后,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不要拘泥于书本上所提供的实验资料和数据,可以自行展开实验,选择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可能有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不使用小麦而使用大米,但是最终大米却没有萌发。这时候,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大米为什么没有萌发。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它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海水与沉积物... 下一篇:TiO2薄膜陶瓷砖的制备及其亲水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