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参与观察的研究综述

时间:2022-04-25 04:16:21

对参与观察的研究综述

【摘 要】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对参与观察研究的综述,对参与观察的概念以及对参与观察研究的重点─―对参与观察角色的研究分类与参与观察所涉及的伦理的研究进行梳理,并进行评述。

【关键词】参与观察;角色;伦理

参与观察作为社会研究方法之一,最先被应用于人类学,后来被用于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由于在进行社会研究时,参与观察这一研究方法,充分考虑到了人的特殊性,所以在当今的社会研究中,运用参与观察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但是在现实的实践中运用参与观察时,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与误解,如参与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与实地研究(field research,field work)是否存在着差别?参与观察者在进行观察时所扮演的角色如何?在进行参与观察时所涉及到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国内外文献对于这些问题的有诸多阐述,需要进行逐一的清理。

一、对参与观察的界定

关于参与观察,不同的研究者往往有不同的理解。

艾尔巴比(Earl Babble,1975)认为参与观察不仅是一种可以进行资料收集还提出了它的另一种功能,即生成有关理论。而约瀚逊(1980)注重把参与观察看成是一种形成观点的过程。袁方(1997)认为参与观察是全面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陈向明(2000)则认为参与观察可以了解到行为者作为行为的意义。郑杭生(2003)则强调研究者的参与行动。Harvey Russell Bernard(2006)认为参与观察是文化人类学的基础,通过运用参与观的察可以发展一种经验性的知识以及一种有效的实证性的知识。

综上所述,对于参与观察概念的界定,主要是从这一方法的适用范围、怎样进行参与观察、以及进行参与观察后所得到的资料为何这三个方面进行概念的界定。

二、运用参与观察方法的研究与对参与观察的研究的综述

最早使用“参与观察”一词的学者是林德曼(Lindeman),他在1924年提出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观察者分成两大类型:客观的观察者和参与观察者(Fricdrichs&Ludtke,1974)。最早将参与观察法运用于田野工作的是马林诺夫斯基(1922),他于19151年到1917年在特罗比思岛上对当地的土著人进行了两年之久的参与型研究,《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都是根据其观察所得的资料而成的;社会学家N.安德鲁森加入流浪汉的队伍,写成《流浪者:无家可归的社会学》;而且1936-1940年间怀特对美国波士顿的一个意大利贫民区的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街角社会》,而1960年美国人约翰.格里芬,把自己装份成黑人,进行亲身经历,以自己所见所闻及经历写成了《像我这样的黑人》。运用参与观察这种方法写成的著作还有很多如:华纳的《洋基城》(1963)、林德夫妇的《中镇》。

而中国的费孝通(1988)的《花篮瑶社会组织》、林耀华的《金翼》都采用了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同时,近年来,运用参与观察的研究越来越多。

而国内外对于参与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对各类使用参与观察的作品进行相互比较的研究;第二,对于参与观察者角色进行的研究,本文主要对于后一个问题进行梳理。

国外对于参与观察者的角色有多种的分类,主要的有“两种角色说”、“三种角色说”、“四种角色说”以及“多种角色说”。

(一)两种角色说

艾尔.巴比(Earl Babble,1975)只是较为笼统的把参与观察分为两个方面:完全的观察者与完全的参与者。在任何事件中,如果你们扮演完全参与者的角色,就要让人们仅仅视你们为参与者,而非研究者。”而完全观察者则是在任何情况下观察社会过程都不成为其中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其看成一个置身事外者。

两位纳克米亚斯(Nachmias & Nachmias,2000)则认为,在参与观察中,研究者要的角色只有两种:完全参与者和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纳克米亚斯的完全参与者与艾尔.巴比的论述是意思相似。而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角色,即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群体的活动中,但告知被观察群体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研究的目标。纳克米亚斯所谓的观察者的参与者调强要把自己的研究者身份告之被研究者。其立图与被研究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以顺利开展研究。

风笑天(2001)认为在参与观察中观察者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角色,一种角色是“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另一种角色是“完全的参与者”,或隐蔽观察者,这两种角色按照研究者公开与隐密进行划分。

(二)三种角色说

哈维.罗素.伯纳德(Harvey Russell Bernard,2000)把参与观察者分成了三种角色:完全的参与者(Complete paticipant);参与观察者(participant observer);完全的观察者(participant observer)。这是在艾尔.巴比两种角色论的基础上多发展出了一种介于两种角色之间的角色――参与观察者。参与观察者(participant observer)又分为两种角色身份:局外人(outsider)和局内人(insider)。局外人(outsider)是指研究者本身就属于所研究的文化群体的一部分;而局内人(insider)是指研究者本身不属于其所研究的这一群体,是属于外来者。

查姆布里斯和斯卡特(Chambliss & Schutt,2003)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一种参与观察者的三种角色的分类:完全参与的角色(complete participation)。这种角色也是强调隐蔽或秘密,同时还要强调研究者在这个场景中要扮演一个真实的角色,被研究者只知其扮演的角色而不知其研究者的角色。参与和观察混合的角色(Mixed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强调研究者会告之一部分被研究者其研究者的角色。完全观察的角色(complete observation)也是一种置身事外的角色,不会参与被研究者的活动中。

甘斯(Gans,2004)也提出了相似的三种角色:完全的参与者(total participant)、参与的研究者(researcher-participant)、完全的研究者(total researcher)这一划分虽然名称也前几名学者的划分一致。但是其所代表的意思却有所不同。甘斯更加注重研究者涉入研究事件的程度,强调其角色的转换性。

阿德勒和阿德勒(Adler & Adler,2007)则建议了另外的三种角色:完全的成员,积极的成员,边际成员,这样的划分是基于与被研究者保持的距离而言的,但其的划分与前面的划分也有相似之外,即距离越大,则研究者的身份就越隐秘。

(三)四种角色说

Gold(1958)则把参与观察者的角色划分成四种:完全的观察者(Complete paticipant)、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observer-as-participant)、作为为观察者的参与者(participant-as-observer)、完全的参与者(Complete paticipant)。这样的划分按研究者的参与程度划分。完全的观察者与完全的参与者是参与与不参与两个极端方面。而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及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又继续按照研究者的身份的隐密度来进行划分。

Junker(1960)也将参与观察的角色进行了四种分类,但是解释却有所不同:完全的观察者(complete observer)强调研究者身份不为被研究者所知;进行观察的参与者(observer as participant)强调被研究者身份可知但观察的内容不全面;进行参与的观察者(participant as observer),强调研究者身份的公开性;完全的参与者(complete participant),例如,研究者的举止与会员无异,且分享局内人才知道的秘密消息。

(四)多种角色说

Lee Harvey,Morag MacDonald(1993)的划分较为复杂,首先把参与观察中的参与者分为了三个大的类型:完全参与者(Complete participant)、部分参与者(Complete participant)、附属成员(Associate member)。完全参与者(Complete participant)是完全的作为观察员的群体,同时完全的参与群体中的活动,即要扮演群体中的一个角色。完全的参与者又分为两种情况:与研究者不同文化群体的完全者和与研究者属同一文化群体的完全参与者。部分参与者(Complete participant)研究者参与研究群体的部分活动,但并非全部。附属成员(Associate member)这种情况发生在研究者不能成为该研究群体的直接成员时,如成人研究青少年群体时。

同时,Lee Harvey,Morag MacDonald还详细的列举了观察时可能遇到的情形:就参与观察者来说是否要保持研究环境的真实、可靠性性分为:引人注意的研究(Obtrusive research)和不引人注意的研究(Unobtrusive research)根据是否让被研究者了解又分为公开观察(open observation)和秘密观察(secret observation)以及观察时的是否保持一个中立的角色(A neutral role)

把三种观察者的类型与观察的类型进行组合,有十八种参与观察的类型(参见表1)

表1 参与观察角色(Participant observation roles)

参与的类型

完全

(Complete) 部分

(Partial) 附属

(Associate)

观察的类型 公开的引人注意(Open obtrusive) 1 2 3

不中(non-neutral)

公开的引人注意(Open obtrusive) 4 5 6

中立(neutral)

公开的不引人注意(Openunobtrusive) 7 8 9

不中立(non-neutral)

公开的不引人注意(Open unobtrusive) 10 11 12

中立(neutral)

秘密(Secret) 13 14 15

不中立(non-neutral)

秘密(Secret) 16 17 18

中立(neutral)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参与观察者的角色有两种角色说、三种角色说、四种角色说以及多种角色说四大类主要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参与观察者角色的划分,划分的依据由简到繁、由少及多,主要的划分标准有:是否参与到研究的活动中、被研究者是否知情以及、研究者身份的公开与否以及研究者的价值态度。

显然Earl Babble和Nachmias的划分并不全面。Babble对角色的划分非此即彼,过于绝对化。而Nachmias以被研究者知情与否进行的划分,也过于片面。它只包括完全的参与者以及完全的参与者,不过他对这两种角色的论述是相当深入的,他主要讨论了这两种角色各自的缺陷。

而Harvey Russell Bernard的角色分类较之Babble和的角色分类有了进步,在Babble的角色分类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参与观察者,是界于完全的观察者以及完全的参与者之间,同时Bernard不进一步把参与观察者进行了细化,以研究者是否属于所研究的文化群体中这一标准,把参与观察者进行了细化分为了局外人(outsider)和局内人(insider)。但是,值得指出的是Bernard并没有明无确的说是参与观察者是参与涉入及的程度,同时他把参与观察者划分为局外人(outsider)和局内人(insider),在纽曼(Neuman)的划分中,根据研究者与成员间分离或涉入的程度,在某个极端,田野角色是置身事外的局外人(outsider);而在另一个极端,田野角色则是一个亲身涉入的局内人(insider)。在同一个概念中,对于局外人(outsider)和局内人(insider)有不同的解释,可能为引起误解。查姆布里斯和斯卡特由从两个维度来进行划分,但是从图示来年就这两个维度来行进的划分,它亦是不全面的。而甘斯与阿德勒的划分基本上相同,只是对于研究者“投进去”与“跳出来”的看法有所不同。

相对来说,Gold用双向维度进行的划分,根据研究者的身份以及是否参与到研究活动中这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就这两个维度来说是相对全面的。但是较之MacDonald对于参与观察者十八种角色的划分也有不完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邱奇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2]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4] L .纽曼.社会研究方法: 定性和定量的取向[M].郝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 刘博.质性研究中的“关系”资源利用与身份介入差异――基于个案研究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思考[J].青年研究, 2009(6).

[6]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 郑杭生,李强,李路路,林克雷.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 Alan Bryman2004 ,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Second Edi tion )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9] Raymond L. Gold 1958 , Roles in Sociological Field Observations. Social Forces 36 (3).

[10] Buford J unker. 1960 , Field Work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1] Chava Frankfort-Nachmias & David Nachmias. 2000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 Si xth Edition ) .Worth Publishers and St . Martin’s Press.

[12] Daniel F. Chambliss & Russell K. Schutt 2003 ,Making Sense of the S ocial Worl d : Methods of Investi gation. Pine Forge Press.

[13] Geoff Pearson 2009 ,The researcher as hooligan: wher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means breaking the la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esearch Methodology 12(3).

[14] Harvey Russell Bernard2006,Research methods in anthropology: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altamira press.

作者简介:汪婷(1987- ),女,四川眉山人,硕士研究生,内江师范学院人事处,助教。

上一篇:山西岚县白龙山庙会与民众生活 下一篇:互文性理论在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