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从解决学生的认知负担开始

时间:2022-07-02 08:04:06

减负:从解决学生的认知负担开始

江苏省教育厅“五项严规”中要求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落实 “减负增效”的工作要求,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目前很多地区和学校正构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儿童对任何新生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兴趣。小学教育这个时期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会给人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有的甚至永远也补不回来。教育是科学,科学就是按照教育规律施教。学生学业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学业负担,而笔者认为学生的主要负担是认知负担。认知负担发生在课堂上,就应该在课堂上解决。如果教师在教学的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的认知负担,那么学生就减轻了课外的负担,从而达到了“减负增效”的效果。

一、什么是认知负担

认知负担是课堂学习中来自“认知”的负担,即学生在学习知识的第一时间所产生的负担。如果课堂中教学过程是和谐的,教与学是合拍的,学生学会了、乐学了,那么认知负担就解决了。反之,课堂教学中认知负担没有得到解决,将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课外负担。

解决认知负担,是为了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其策略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而采取的。如认知发展中标志性指标思维品质的提高,隐性指标中的学习情感的投入等,都是优化教师教学行为、解决认知负担的有效策略。

二、我们的行动

1.发放调查问卷,找准研究起点

减负增效首先要研究学生的负担问题,笔者认为课堂学习中最大的负担来自“认知”负担,即学生在学习知识的第一时间所产生的负担。

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收集家长对学生学业负担的看法,我们又对家长进行了调查问卷。从调查问卷来看:(1)家长们认为机械抄写的作业量不能多;(2)在孩子的习题需要家长辅导的时候,家长显得力不从心,认为自己不具备专业辅导能力,因此把学业辅导寄希望于教师;(3)家长愿意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2.实施课堂观察,明确负担来源

我们的研究始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时效为研究的切入点。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新知的第一场所,只有切实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优化教学时效,提升教学品质,才能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高效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动机被激发,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潜能被促进。于是,我们决定把“课堂观察”作为深入研究的突破口。我们根据沈毅、崔允教授主编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本书,自主研制了“课堂观察表”,每次的听课、评课教师带着课堂观察表,所撰写的案例评析有深度有质量,为准确找到学生认知负担产生的根源提供现实依据。

如:目标导学策略研究课堂观察表1

随着课堂观察的不断深入,我们围绕“教学目标的定位、学习策略的渗透、活动设计的优化、评价语言的到位”收集了许多语文研究课中因教学行为带来的影响因素,使今后的教学更具针对性。

3.转变教学行为,为解决认知负担提供最大可能

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必须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来获得。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也一定是他理念与行为 的统一。以语文研究课汤老师执教习作指导课《烧纸船》为例,结合语文组的研究专题――“目标导学策略研究”评课研讨。课前,听课老师对这张课堂听课观察表进行深入解读,明确了听课的依据和内容,自觉地做到边听课边思考,边观察边记录边分析。在课后交流时,听课老师紧抓“目标导学”进行评点:(1)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准确,恰如其分,不随意拔高,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也不过于低估学生的能力。(2)教师叙述目标时候的语言一定要清晰、凝练,不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措。用充满鼓励与激情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让他们满心新奇、满怀热情地进行学习。(3)教师及时的评价是催化剂,要及时捕捉学生努力思考过程中的精髓。在发现孩子接近目标时,要及时肯定与鼓励;在发现孩子游离目标时,要及时点拨与引领,给孩子信心,让他们带着希望走进每一节课。老师们觉得这样的课题研究活动有收获,愿意参加。

三、我们的收获

1.“让学”意识的增强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论述过:“做一名教师仍然是很高尚的事。他得学会让他们学。”看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首先要大胆地让学生学,不让学生自己学,学生就没有可能学会学习。当然,海德格尔的“让学”还有另一层深意:“如果教者与学者之间的关系是本真的,那么就永远不会有万事通式的权威或人式的权威的一席之地了。”他的意思又进了一层:“让学”的前提是教师不要把自己当做权威。这正是教师的高尚之处。

2.目标导学策略的运用

语文课堂围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这一目标,要减讲增读,优化活动设计,可以用“三步读书法”:(1)初读感知,过好“音”关。特别是低、中年级要给学生充分自读的练习机会,加强生词的正音、长句的指导,加大指名朗读的面,直至会流畅地把课文读出来。(2)再读理解,过好“意”关。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勾画、标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模仿、边读边思,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字斟句酌、从无字句处读书。通过勾画、标注、模仿、斟酌等,调动学生更多的感官参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读课文,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见解,从而达成深入感受课文、理解课文的目标。(3)品读升华,过好“诵”关。课文是一个整体,在学生体验产生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来,带着自己的感受、所得,把全篇课文或最有启示的段落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诵一诵,加深印象,升华情感。

3.当堂作业的效果

以前大多数教师在布置练习时没有多少选择性,不管有用无用、是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一切按部就班地做完、讲完两本练习册。而且不少教师把课堂作业变成课外作业,剥夺了学生课外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研究,教师们转变了观念,认为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认知负担就必须精选习题,精心琢磨,立足学生实际。现在,当堂作业已经成为每位教师的共识,教师们总是尽量留一些课堂时间给学生用来完成练习,从而在第一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误差积累。

4.学校制度的认可

围绕“增效减负”课题,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在日常教学中从“如何减、如何增,如何引”三个层面进行思考、实践。

(1)更新观念,明确目标。“增效减负”并非单纯地减掉学生外显的课业负担,更重要的是减掉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每位教师要理性对待减负,进行科学减负,树立减负不减质的观念,努力打造轻负高效的课堂,追求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聚焦课堂,深化研究。①精心备好每节课,课时目标明晰简洁,以学生学习活动建构大板块教学结构,每个学习活动的目标指向性清晰。②热情饱满地上课。让学生真正感觉自己就是主人,学习是我自己的责任。③课堂教学注重学情反馈,直面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力争朝着“堂堂清” 的方向努力。④改变练习册、练习卷的使用节奏,随学而练、随课而练,分层进行。⑤树立科学育人的意识。

(3)庄严承诺,行动践诺。各条线、各教研组第一时间组织成员学习《学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承诺书》,努力践行上面的条例。

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课业负担切实减下来,尤其是作业负担,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校里完成大部分作业。学生能当堂掌握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发展的同时有幸福感的体验。♪

上一篇:小学科学“先学”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下一篇:多渠道引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