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措施分析

时间:2022-07-02 07:15:56

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措施分析

【摘 要】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这对提高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投标阶段造价及如何加强工程造价控制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1 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造价与市场脱节

首先,国家编定的统一定额过程长、更新慢、变化小。其次,除了国家的有关部门制定了统一的定额外,各省级的行政单位往往也以此为根据制定本省的定额。而即便如此,这些规定的计价资料往往是以大城市的价格水平为依据编制,其他地区的市场价格难以得到反映。事实上市场的供求变化和价格水平是瞬间万变的,尽管市场具有流动性,各地区的差异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定额的时滞性和盲目统一性必然导致工程造价难以灵敏地反映市场变化。

1.2 工程造价不能反映竞争机制的要求

市场经济范围内,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的前提是自由竞争市场体系。建筑领域内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建筑工程招投标,而竞争的核心必然是价格。但事实上现行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有碍公平竞争局面的形成。例如:定额中度量的过于精细,试图“绝对精细”地反映出建筑项目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因而形成的价格缺乏弹性。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中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都严格区分,使竞争性费用无法从造价中分离出来。不利于施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竞争体制的形成。

1.3 工程招标投标中对造价管理的限制

最低价中标法是今后建筑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最低价中标法是将政府投资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都纳入其中进行集体统一管理,统一招标投标的程序和手续,明确招标投标方式,审定各项工程评定标主要方法。其理论上最优,但由于我国现阶段建筑市场机制仍处于转型阶段,建筑市场还很不完善,在这样的现实状态下,我们实施最低价中标,将导致不正当竞争的加剧。招标人在“无标底”的驱动下不仅处于失控状态,而更是有意识地认定标价越低越好。一些管理不规范、素质低下、实力较差的承包商带着“只要有业务,什么都有了”的利益观念,迎合招标人的心态,一味以最低报价进行竞争。因而在招标投标中,为承揽项目进行恶性竞争,增加投资成本,滋生腐败和暗箱操作,并以工程质量为代价,严重影响施工合同的履行。

1.4 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核算相分离

在我国,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只在施工方法、施工管理、工程计量等技术上对工程进行管理,而对造价的真正计量和管理则主要由预决算人员和财会人员负责。他们往往不在现场,不熟悉工程知识,缺乏了解工程进展中的各种关系、进度和问题,因此难免不切实际片面地从财务角度审核费用开支,难以全方位、全过程、动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2 投标阶段应该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2.1 组建强有力的投标班子。施工单位能否中标与投标班子的素质和敬业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应聘请业务精练、经验丰富、知识面广、了解市场、敬业带头人,成员应有技术、工程、经营、财务、人事、企管部门的人员,特别是造价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更应是出类拔萃。对于大型复杂的项目应成立攻关组。

2.2 读懂招标书并编制高质量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不仅要求科学、合理、而且能节约费用。在施工方案的确定中应优先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合理施工方案、较低的工程造价方案。

2.3 合理确定工程报价。投标班子就应认真理解招标文件,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合理、实事求是,同时还必须建立在企业自我测算的基础上,适合于本企业的定额来进行编制投标书,按照可以争取达到的先进合理水平来确定,使之具有可行性和先进性,并运用报价策略进行编写工程投标报价。

3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几个方面

3.1 签订公平合理的合同是做好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

工程在中标以后,施工单位将与建设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签订时双方应处于平等地位,合同本身也应具有公平性,严重有失公平的合同本身就是违法合同而不具有法律效力。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合同的严肃性,即合同一经签订就不得单方更改,合同便成为日后双方行为的准则。从造价角度看,合同中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日后双方争论的焦点,因此在中标之后的签约阶段,双方应力争签订公平合理的合同,为造价管理打好基础。

3.2 工程施工期间的全方位管理是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

3.2.1 做好工程量的统计工作。工程量的统计,是造价管理中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在造价管理中地位举足轻重。统计人员应熟悉施工现场的情况和概(预)算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施工常识,不错算、漏算工程项目,与预算人员密切配合,如实做好统计报量工作。

3.2.2 做好工程实施中的索赔工作。造价管理人员应熟悉合同规定,善于抓住索赔机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常见的索赔有:延误工期索赔,变更索赔,赶工索赔,不可抗力索赔等。造价管理人员不一定期望每一个索赔均获成功,但不应放弃任何一个索赔机会。同时要注意索赔的程序和有关资料的整理,以作为日后索赔工作的依据。

3.2.3 建立良好的造价管理系统。造价管理部门在承包商内部应处于造价管理的核心地位,其它各部门应与其密切配合,材料采购清单及发票复印件、工程变更、技术交底、施工方案、生产计划安排等资料都应递交造价管理部门。然后由该部门的预算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定期进行核算,当发现预算用量等实际用量有较大出入时,应分析是预算原因还是施工管理的原因,并相应采取补救措施。当存在投标中不可预见的特殊原因时,应结合合同有关规定及时提出索赔方案。

3.3 发挥经济测算的作用,实行造价的动态管理

经济测算不再局限于概算估算阶段,它能有效地与财务核算管理相结合,对工程管理全过程的造价进行控制和监督。不同的阶段利用不同的经济指标、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对工程造价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管理目标,以达到经济合理、质量优良的目的。在投资概算阶段,利用类似项目的估算经济造价指标,用动态发展的观念,从宏观上对项目的造价进行测算、控制。施工阶段,充分利用合同中标造价,并在财会人员对开发成本部分归结的基础上,结合不确定分析方法,对造价进行测算,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造价不超概算,并随工程的进度及时进行测算调整,使测算造价更接近于实际造价。项目竣工交付后,根据财务办理的决算造价进行总测算,并对有关单方造价进行经济指标分析,积累资料,为今后类似工程估算提供依据。

3.4 技术方案与经济管理的结合是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经济与技术,是两个不同范畴的学科,但在工程施工中,两者结合的好与差,将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施工企业的技术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建设工期上,这是无可非议的,说明重视社会效益的一面。但同时必须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经济效益,严重亏损,面临生存的危险,那么我们的技术工作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例如:我们制定的一项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如果为了抢工期,不惜代价地投人大量人力物力,虽然抢出了信誉,却造成了亏损;如果为了保质量,不惜代价地提高建筑标准,虽然保证了质量,却使工程费用超出了工程合同造价。反之,如果我们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在考虑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同时,也考虑到严格控制工程合同造价,厉行节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那么,我们就有雄厚的资金购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从而更有能力使工程的工期和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因此,技术方案与经济管理的结合,对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伟军主编,建筑工程造价[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8

[2]尹贻林.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上一篇: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管理一些问题 下一篇:试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