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水稻育秧技术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7-02 02:06:17

有关水稻育秧技术问题的探讨

【摘 要】壮秧是水稻高产的基础。但在育秧技术环节上,部分地区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秧苗素质的提高,严重影响全县水稻产量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然而如何开展水稻高产攻关技术,育秧是基础关键的一环,本文真对水稻育秧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稻;育秧;问题;探讨

水稻是我县主栽农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在60万亩左右,占粮豆薯总播种面积342万亩的20%左右,水稻年总产近4亿公斤,点粮食总产15亿公斤的30%左右,年出口量在3亿公斤以上,占粮食出口量的35%左右。可见水稻生产在我县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如何开展水稻高产攻关技术,育秧是基础关键的一环,下面针对水稻育秧技术问题进行十个方面的探讨。

1.关于壮秧

(1)壮苗的条件是:培育大中苗,秧苗坚挺、叶片直立,茎秆粗壮,干物质积累多,移栽后新根不枯萎,新根发生多,很快直立进入正常生育状态,亦即干物重大而充实的秧苗,在本田消耗少,返青快,能很快确立根系的生长优势。

(2)中苗秧苗素质标准:育苗天数30-35天,叶令3.1-3.5,株高12-13cm,茎基宽>0.2cm,根数10-15条,百株干重3.0-3.5g,带蘖率50%。

(3)大苗秧苗素质标准:育苗天数35-40天,叶令4.1-4.5,株高16-18cm,茎基粗>0.3cm,根数15-20条,百株干重4-6g,带蘖率100%,双蘖率20-30%。

(4)钵育苗秧苗素质标准:育苗天数30-35天,叶令3.1-3.5,株高12-13cm,茎基粗>0.2cm,根数10-15条,百株干重3.0-3.Sg,带蘖率50%。

2.关于播种量、秧田面积、播期以及插植规格

(1)采用中苗:用种量为人工手插25kg/hm2,机插40kg/hm2。秧田播量为手插苗播芽种200-250g/m2,机插秧80-100g/盘,秧田面积100m2。于4月10日开始播种,5月15-25日插秧。本田插植规格为手插30×15cm,30x20cm,(40+20)x20cm,每穴2苗,机插30×16.7cm,每穴3-5苗。

(2)采用大苗:用种量为15-20kg/hm2,手插苗播量150-200g/m2,秧田面积100-110m2,钵育苗每钵2-3粒。于4月5日播种,5月25日插秧(或摆栽)。本田插植(摆栽)规格(40+20)×20cm,(40+26.7)×23. 3cm,手插秧每穴2苗。

3.关于选择秧田地

育苗一定要选择在地势高,土质肥沃,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管理方便的庭院或旱田地进行。若地势低洼,返浆严重,育苗期积水易产生药害和病害。因此,要垫高床土,做高床,并挖排水沟。

4.关于整地做床

大、中棚育苗要在三月末、四月初开始,利用棚温化解土壤,当士壤解冻10-15cm时,清除地上杂物,翻耙l0cm,拉线做床。做床宽度一般要比纯绿色面积两侧多出15-l0cm,以防低温秧苗生长不整齐。步道沟宽50cm。取步道沟的土垫高床面。

5.关于配制床土

手插秧育苗地,当年床土配制,按绿色面积施腐熟有机肥或草炭15kg/m2,壮秧营养剂20m2一袋,混拌于5-10cm土层中。盘育和钵体育苗,盘土配制按过筛旱田土、有机肥3比1的比例配制,按用土量拌入壮秧剂3-4袋/hm2,充分混拌后用薄膜布覆盖1-2天装盘。

6.关于种子处理

稀植栽培因用种量少,必须将发芽势强的种子选出,以达到出苗整齐茁壮,为此进行盐水选时一定遵照公顷用种越少、比重越大的原则,尽可能地将发芽势强的种子选用。然后进行施保克、使百克或901浸种,水温20℃浸泡3-4天,捞出后用清水把种子冲洗干净,再在30℃条件下催芽至破腹露白,然后播种。

7.关于秧田管理

目前育苗过程中,多存在“湿度大、温度高”的现象,培育壮秧一定要遵照“宁冷勿热,宁干勿湿”的原则,按不同叶龄时期进行科学管理。

1.1叶期进行大通风,通风时间为上午8-9点开棚,下午3-4点闭棚,保持夜间高温。2.5叶前床面不缺水,一定不给水,防止高温徒长。2.5叶后浇足水一次。若秧苗叶色发黄,在浇水前增施壮秧剂每平方米50g,并加大通风量,控制地上部,促进根系发育。3.5叶后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插秧前3-4天昼夜炼苗。

8.关于稻田整地

稻田整地的一般是旱整地和水整地相结合,在秋季翻耕的基础上,春季进行旱耙或复耕,再进行旱平地、旱打埂等一系列旱作业后,再泡田和水耙地,即以旱耕为主,水整为辅且因地制宜达到整地要求。秋耕是水稻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达到疏松土壤耕层,冻晒耕垡,风干耕土,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养分释放。秋耕的时间为当地下水位降到70厘米以下,土壤耕层含水量下降到23%左右为宜,耕垡不起泥条时即可秋耕。春耕效果一般不如秋耕效果好,春耕分两个时期,一是早春抢冻顶浆春耕,二是返浆过后春耕,前者宜掌握耕翻深度,效果较好。

9.关于插秧时期

水稻旱育稀植,当气温稳定通过13℃时即可移栽。我县插秧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15-31日,西部稻区偏早,东部稻区偏晚,同一地区,育小苗宜早插,育大苗则晚插。我县多年来一直提倡不插6月秧,近几年又提出不插5月26日秧,今年专家提出不插小满秧,原因是我县水稻营养生长时间有限,推迟一天少一天,对产量有影响。因此抢 农时、争主动、力争将插秧安排在最佳时间。

10.关于插秧规格

插植规格是栽培密度的内容之一。栽培密度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下种量,即1hm2计划用多少种子; 二是秧田播种密度;三是田间插植规格。这三者相互制约。假定已设计下种量50kg/hm2,就不能选择30×20cm规格,必须选择30×10cm-26.7×10cm的规格,因此确定插秧规格应从栽培密度入手。

(1)密型:下种量50-60kg/hm2,精选后37.5-45kg/hm2,100m2秧田播量375-450g/m2,按95%的发芽率,95%的成苗率,则100m2共育成125-150万苗,向田间移植时,基本苗125-150株/m2,可插30×20cm,每穴4-5苗,或26.7×l0cm,每穴3-4苗。此种栽培密度模式单株利用分蘖2-4个,利用分蘖节下数4-6节。此法适宜种稻技术水平不高的农户,其产量不高但比较平稳。

(2)不密不稀型:下种量40kg/hm2,精选后30kg/hm2,此法为旱育稀植推广初期的标准方法,或者说此栽培密度为旱育稀植标准栽培密度,100m2秧田播量300g/m2,按95%的发芽率,95%的成苗率,则100m2共育成100万苗,向田间移植时,基本苗100株/m2左右,可插30xl0cm,每穴3苗,或30×13.3cm规格,每穴3-4苗。此种栽培密度模式单株利用分蘖4-5个,利用分蘖节下数第三节之上有效分蘖节。秧苗在秧田时可有10-20%带蘖。

(3)稀植型:下种量20kg/hm2,精选后15kg/hm2,100m2秧田播量150g/m2,按95%的发芽率,95%的成苗率,100m2共育成50万苗,向田间移植时,基本苗50棵/m2,可插30x13.3cm,每穴2苗,或30×15cm,每穴2-3苗或30×20cm,每穴3苗。其选定方法是偏早熟品种、偏小穗,品种选30×13.3cm与30x15cm;中晚熟品种、偏大穗品种,采用3 0×20cm规格。

(4)超稀植型:下种量10kg/hm2,精选后7.5kg/hm2,100m2秧田播量75g/m2,按95%的发芽率,95%的成苗率,则100m2共育成25万苗,要求秧龄38-40天,100%带蘖,20-30%带双蘖,叶龄4.5-5.5,田间插植规格为30×15cm每穴1苗,插秧的黄金时间为5月25-28日,6月1日前插完不算晚。此法可促成秧苗饱和分蘖谓双稀法。

对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的农户来讲,这四个模式可自行选择,对技术水平较低的,可选择偏密规格,对技术水平较高,希望高产再高产的农户,可选择偏稀类型。 [科]

上一篇:浅析如何发挥森林经营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 下一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