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造价专业有共同性知识点课程的设置研究

时间:2022-07-02 01:23:13

高职造价专业有共同性知识点课程的设置研究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级技能型人才,要求毕业生既要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又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是近年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本文主要从“需求性学习”角度分析有共同知识点的课程的设置方法,通过课程的合理设置,使学生学习过程更加贴近企业工作流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需求性学习 造价专业共同性 课程 设置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职造价专业主是以造价理论为基础,以造价文件编制为核心,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最终目标,主要培养造价文件编制、工程造价管理等方面高级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勘察设计公司、造价咨询公司、工程施工企业、各级造价站、交通局等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文件编制、工程投标报价招标、项目前期决策文件编制、工程合同管理、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与监理等工作。调查显示,目前各高职院校造价专业主要设置的课程包括构造与识图、力学与结构、工程测量、计量与计价、项目管理、施工组织设计、造价控制、工程审计等。

一、造价专业课程共同知识点分析

通过对各类高职院校造价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整理出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中有共同知识点的主要包括工程造价控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公路工程概预算、工程审计五门。工程造价专业基础课程中有共同知识点的主要包括公路工程构造与识图、建筑工程构造与识图、市政工程构造与识图、工程力学与结构四门课程。各门课程的共同知识点及课程重点见下表1及表2。

表1 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共同点与课程重点

费率分析;工程造价文件控制和审查方法 工程各阶段审计方法

表2 工程造价专业基础课程共同点与课程重点

二、有共同知识点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分析

工程造价的构成、计价依据及定额编制原理为纯理论性知识,需要学生以记忆方式来掌握。此部分内容在表1中的四门专业课中均有涉及,为了不让学生重复学习,需要将此知识点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合理规划到其中一门课程中进行学习。从各门课程的课程学习能力目标对知识的要求分析,此知识点应放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进行讲解,即先掌握造价构成、计价依据及定额原理后再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编制造价文件。高职课程改革后,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课程安排的主要依据,建筑及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学生专业技能课,教学中需要以项目为核心安排教学进程,即课程学习主要以实际项目工程量计算及造价文件编制为主线展开,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此部分理论性强的知识,在本门课程中安排的时间应相对较少,以点到为止。而公路工程概预算也是以项目为导向开展教学,是一门以操作为主的课程。以上三门课程均是在宏观上让学生来掌握造价文件的编制方法,掌握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流程,具体到每一项费用的微观构成,则应在造价控制课程中进行研究。故应将此部分内容放在工程造价控制课程中进行详细讲解。举例说明如下:

人工费=人工日工资单价*人工工日消耗量

在建筑及市政计量与计价及公路概预算课程中,需要学生根据工程项目图纸计算工程量从而确定人工工日消耗量,然后查找项目所在地人工单价后计算出人工费。而人工工资单价包含的费用内容,日工资单价的计算方法;工日消耗量的测定分析,基本工作时间和辅助工作时间的工时研究等微观性问题,则安排在工程造价控制课程中详解。

现需对有共同知识点的各专业课的开课时间进行研究,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按“需求式学习”方式来安排课程设置时间将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所谓“需要式学习”即先接受任务,研究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把角色定位到工作岗位上,独立动手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再仔细分析理论依据,深入研究理论知识,带着这些需要进行理论性知识学习。这个过程将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将灌输式学习变成需求式学习。

根据以上分析,则造价专业应先安排建筑、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公路概预算课程,这些课程中需要深入分析的理论知识将安排在工程造价控制课程中学习,工程造价控制课程需要设置在前三门专业课之后开设。

工程量清单及钢筋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是建筑计量与计价和市政计量与计价的共同性知识点。从市政工程和建筑工程特点分析,市政工程专业相对简单,工程计算量较建筑工程少,课程进行中学生较早接触工程量清单编制,故应将工程量清单知识点安排在本门课中学习。建筑工程细目繁多,计算复杂,建筑工程量计算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钢筋的计算,故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知识点安排在本门课程中完成。

如何确定这两门专业课的设置顺序。清单的编制及综合单价的计算即是任务的完成过程,而钢筋计算规则是任务完成过程中需要的理论依据。那么从“需求性学习”角度分析,应先接受任务,然后根据任务需要明确目标,再学习理论知识,故应先设置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然后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作为后续课程开设,这即是从需求性学习角度设置的合理的课程结构,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由简入深的上升过程。

三、有共同知识点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分析

工程图的读识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对专业认识的基础。而工程力学与结构是对各专业结构受力分析,前者是宏观认识,后者是微观分析。从“需要性学习”角度分析,学生应该先掌握工程构造,从宏观上认识工作对象,掌握工作对象各部位的设置及作用,然后再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研究原理,即进行结构受力分析。故专业基础课应先开设制图与识图课程,然后开设力学与结构。

专业基础课中各门课重复较多的知识点是工程图的读识。笔者根据多年从教经验及学生反馈信息计算出,在需要读图的工作岗位上反映读图困难的毕业生占总数的94.35%~100%。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在学校没有更多的时间专门安排为读图,且根据造价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工程设计课程几乎没有开设,故读图经验需要慢慢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根据以上分析,专业基础课中各门课读图的共同性知识点应不分先后全部开设,只需注重一下侧重点。公路工程构造课中重点读识道路工程、交通工程、防护工程、桥涵工程图;市政工程构造课中重点读识管网布置、电力电讯、照明工程图;建筑工程构造中重点读识房屋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图。经过这些课程的读图知识积累,学生毕业后无论在哪个专业均能够胜任。

四、小结

结合以上分析过程,高职造价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根据“需求性学习”理论进行分析,按先操作再研究的任务驱动模式进行合理设置,这即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又是实现高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

上一篇:探讨高速公路的水泥稳定砂砾基础施工技术的管... 下一篇:公路绿化常见形式和施工注意事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