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与多元文化融合发展问题分析

时间:2022-07-02 01:22:03

【前言】旅游产业与多元文化融合发展问题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出家门,加入到旅游的人流之中。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多地期待在旅游行程中,能够体验和学习到更多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所无法得到的体验和见识。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在旅游业界、旅游目的地、旅游从业人员共同努力...

旅游产业与多元文化融合发展问题分析

内容摘要:旅游产业,是一个被誉为和平产业的新型综合性产业,一个不分大国小国富国穷国可以利益共享的产业,一个不受民族及地域限制广受青睐的无国界产业,当其与文化产业达成完美融合之时,一定会成为一个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文化修养与精神享受的幸福产业。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 多元文化 融合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主席发表致辞(谢环驰,2013)时指出:“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寥寥数语,深刻揭示出中华民族传统旅游的真谛,即旅游与读书、旅游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可见,自古以来中国的有识之士就将旅游与读书视为互补关系,将旅游看成是一种带有学习内涵的文化行为,通过“行万里路”,见识和了解“读万卷书”之外的更多的万事万物,达到开阔眼界、丰富阅历、“修身养性”的目的。

主席还说:“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旅游的“桥梁”功能不可谓不大:除了旅游者本人的修身养性外,通过旅游者的游历行为,同时可以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阶层的文明得以相互传播,不同的文化得以融汇交流,使得没有离开故土的当地人们也能够了解“外面”的世界,丰富阅历,因而有利于形成双向的文明传播与文化交流。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出家门,加入到旅游的人流之中。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多地期待在旅游行程中,能够体验和学习到更多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所无法得到的体验和见识。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在旅游业界、旅游目的地、旅游从业人员共同努力下,新的旅游产品层出不穷,尤其在发掘传统文化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使旅游满意度不断提升。

由于旅游业界多年卓有成效的努力,许多曾经被淡忘或被遗忘的传统与文化又呈现在人们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了解。然而,追求“更好”的人们并没有因此止步不前,而是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旅游与文化的完美融合,提出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新课题。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着天然自成的融合性

旅游产业,在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的今天,已经逐渐为人们所了解。一般而言,“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基础,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吃、住、行、游、娱、购提供服务,满足旅游者精神、物质需求的综合性产业”(陈晓永等,2012)。

文化产业,通常“是指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和商品化方式所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交换和传播。其外延涉及文学艺术、影视音像、科学研究、新闻出版、信息咨询、设计策划等,涵盖了文化财产、文化设备和传媒载体三个方面”(陈晓永等,2012)。

从表象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似乎并没有什么直接关联,一个是综合服务性行业,而另一个则是与思想意识上层建筑相关的产业。然而,认真分析,就会发现二者其实有着某种天然的内在联系。由于旅游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富足起来之后所产生的精神需求,而与精神需求密切相关的,无疑应该是具有某种思想性、文化性的东西,而思想性与文化性,恰恰是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在旅游目的地,人们除了关注古建筑、历史遗迹、自然风光等有形的旅游资源外,更多的是将目光投向当地古朴的民风民俗、独特的传统技艺、古老的传说故事等特有的无形文化资产,从中感悟非当地莫属的、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传统文化,以及由此带给人们的思想震撼与身心愉悦。“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之说,正是人们对旅游与文化相互关系的精辟概括,是人们通过多年旅游研究与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事实上,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旅游与文化有着天然自成的融合性。在旅游从少数人的行为演变成一种大众行为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旅游与文化其实是水融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旅游与文化二者息息相通。没有文化元素的旅游产品,能够带给旅游者的仅仅是视觉感官的体验,几乎没有多少值得回味的深层次的东西;而富有文化色彩的旅游产品,则会使旅游者游兴盎然,让整个旅程充满趣味。这就是为什么当游客进入喀斯特地貌的桂林山水时,导游往往会讲出许多类似“象鼻山”传说的典故;而当游客进入溶洞时,导游又会在讲解钟乳石形成的同时,不时地请游客观赏一只只活灵活现的石笋、石蘑菇、石猴的道理所在。因为有了文化元素的介入,静态的自然景观、冷峻的山岭岩石就仿佛顷刻间有了灵气、有了生命,在带给游客各种知识的同时,提升游兴,使旅游者从中获得无穷的回味与身心的愉悦。

另一方面,没有旅游的参与,不与旅游产品融合,许多“藏在深闺”的优秀传统文化就难以传播,就没有活力与生机,因而就极易在默默无闻中逐渐丧失生命力。如果没有旅游产业的带动,没有旅游产品的开发,有着浓郁江南特色传统与文化的朱家角、周庄、同里、木渎等一大批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抑或永远只是无人知晓的乡村小镇,并极有可能被乡村现代化的大潮吞噬而不复存在,成为永久的遗憾。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天然自成的融合性,使得二者能够如鱼得水般地交互融合,使得一代又一代人传承至今的传统建筑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等宝贵文化遗产通过旅游产业的运作,得以及时拯救,并且发扬光大。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功能及意义

被称为第四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所占地位可谓“青出于蓝”,已经上升至第一位,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中国青年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2007)。在世界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之时,要进一步拉动经济,就要设法促进消费,将人们手中的钱盘活,以消费促经济,由此推升了旅游业在产业界的地位直线上升。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异军突起,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旅游业要想突破现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深度拓展,尤其是深入开展与文化产业完美融合的探究与实践,以旅游激活文化产业的创意,以文化创意促进旅游的深度发展。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中国青年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2007)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文化有别于文化资源概念和一般的文化概念,主要是指创造性的文化。一般来说,文化讲的是历史文化和文化艺术等,文化创意产业讲的是娱乐”。他还特别提到此种文化有别于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深层文化,而表现为表层文化,即“经常在变化当中的文化”,属于供大众欣赏的大众文化范畴,因此其核心为“以娱乐为主”。

正是这种属于表层文化的创意文化,因其所具有的“经常变化”性,因而更容易为人们所用,用于在旅游业结构调整中为旅游业注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使旅游与文化有机地相互融合,增强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使人们通过旅游,能够有更多的特色学习机会,得到更多的独特体验与感动,收获更多精神食粮与身心的愉悦。

可喜的是,在旅游产业界与文化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创意文化与旅游深度拓展的成果逐步显现,并引起关注与好评。在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型创意文化产品有:云南省的《云南映像》;广西的《印象刘三姐》;陕西省的红色歌舞剧《延安颂》、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上海市的大型杂技表演《时空之旅》等等。其共同特点是:以当地传统与文化为根基,充分运用声光电、3D、4D等多媒体高科技手段,制作出恢弘的历史或现实场景;同时,以音乐、舞蹈、道具、布景、服装等形式多样的诠释语言,给游客带来唯美的视觉享受与艺术享受以及心灵的震撼。

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交互融合方面,云南率先做了非常好的尝试与示范。这不仅仅体现在《云南映像》震撼人心的全国首创,更体现在继国内取得成功之后,云南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主动寻找新的突破口,抓住时机,进而以大型歌舞史诗《吴哥的微笑》一举成功进入柬埔寨旅游市场。此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境外旅游市场之首创,更重要的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具有多方面的启示与指导意义。

其一,文化创意产品对于旅游目的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传播功能及意义不可小觑。对于初次到吴哥窟的旅游者而言,尽管面对遗址之巨会产生视觉震撼,但是很难激起心灵的震撼。但在观赏过《吴哥的微笑》之后,游客们不仅感受到难以言喻的视觉震撼,而且深深感受到心灵震撼。这是因为通过全方位展示吴哥王朝历史的大型歌舞史诗,人们了解了遗址背后深层次的民族传统与文化,以“心”而非单纯以“眼”解读了吴哥窟。例如,在柬埔寨随处可见的“纳加 (Naga)”即“蛇”石雕,以及众人合抱长长的“纳加 (Naga)”石雕,其中蕴含的“创世”故事,只有在观看了《吴哥的微笑》之后,才可能有所理解。简言之,文化创意产品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锦上添花”的积极作用与深远意义。

其二,文化创意产品对于旅游目的地传统艺术所具有的演绎功能及意义非同小可。大型歌舞史诗《吴哥的微笑》不仅向游客展示了吴哥王朝的历史,并且由于高棉民族的传统歌舞、如柬埔寨宫廷舞蹈"阿卜娑罗"即仙女舞、捕鱼舞、以及高棉武术、杂技、民族乐器长柄琴弹唱等富有柬埔寨民族特色的表演始终贯穿其中,使人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了解与领略了柬埔寨的传统艺术。而这些传统艺术恰恰是在吴哥窟的石头群中所无法知晓与了解的。大型歌舞史诗《吴哥的微笑》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使游客的吴哥窟之行一下子丰满许多,人们在旅游目的地的体验也因此变得“有血有肉”起来。因此,完全有理由说:文化创意产品对于旅游目的地传统艺术的演绎功能,具有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与重大意义。

其三,文化创意产品对于旅游产业的多层次深度开发所具有的拓展功能及意义发人深省。一般而言,经过多次发掘潜能之后,旅游产业的开发空间往往会显得越来越狭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运用文化产业的创意进一步使旅游产业向深度发展便成为重大课题。以吴哥窟的旅游产品开发为例。吴哥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及宗教文化遗迹,其气势恢弘的古代宗教寺庙建筑遗迹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旅游者纷至沓来,人们从中感受着古人的智慧与气魄,感受着宗教的神秘与魅力。

然而,作为旅游资源的吴哥窟,其本身只是一种静止的存在,静态的景观,尽管有导游的解说和介绍,但许多深层次的东西很难表现出来,能够给予游客的体验性收获十分有限。而作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大型歌舞史诗《吴哥的微笑》,以其气势恢弘的动态表演,将吴哥王朝的历史画卷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游客面前,可以使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悟,随着歌舞史诗的展开,脑海中吴哥窟里那些坚硬冰冷的石雕,仿佛一下子有了生命力,吴哥窟的故事显现出丰富的层次,吴哥窟的形象呈现出立体感,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深深印入脑海,而不再是止于视觉的肤浅存在。

可见,一部成功的文化创意产品,可以将静止的、表象的旅游资源拓展为动态的、多层次的文化展示舞台,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丰富的体验,从而获得身心的愉悦。

其四,文化创意产品对于旅游时段有效利用率具有的提升功能及意义非同一般。通常的旅游,往往表现为“白天奔走,晚上歇息”,用过晚餐,一天的正式活动就宣告结束。于是,有的导游出于某种目的,会利用晚上的“空档”,给游客介绍一些所谓的“自费活动”。而这些活动多数“质次价高”,成为旅游投诉“重灾区”。

但凡由旅行社安排观赏文化创意产品的游客,满意度相对会比较高。一方面因为这些文化创意产品确实有内涵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有限的旅游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晚餐之后的时段有了富有当地特色的健康的文化生活,充实了游客的夜游生活,因而受到好评。而旅行社、旅游目的地等相关部门及人员也因此提高了经济效益,受益匪浅,形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之“多赢”。

以多元文化创意打造全时段旅游“幸福产业”

如何将有限的旅游时间加以充分利用,这是目前旅游相关各方—旅游业界、旅游目的地、旅游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白天的时间基本上已经充分利用,呈现时间相对饱和状态,但是夜间基本上属于旅游利用空白时间段。

当旅游业兴起之初,由于旅游产品的稀缺、交通手段的不发达、人们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因此,白天旅途劳顿辛苦一天之后,为第二天行程养精蓄锐,早早休息无疑是最佳选择。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各行各业都有了长足发展,旅游业也不例外。新的旅游产品层出不穷,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飞机、游轮、动车、高铁、豪华大巴应有尽有,人们的经济实力也大大增强,休憩娱乐时间大为增加,为“快旅慢游”创造了良好条件,游客们大都希望在白天的行程之外,能够增加夜间的游兴活动。

逛夜市大排挡,可以说是此种需求的最初形式。通常来说,游客们选择在结束了白天的游程之后,三五成群地到大排挡享用具有当地特色的夜市小吃,体验所谓的“草根饮食文化”。一些投宿于大都市闹市区的自助行游客,也是有可能会寻觅当地著名的夜店街,找一个咖啡吧坐下,一边品着当地的咖啡,一边欣赏着当地的夜景和当地人的夜生活,更深入的体验当地特有的“夜生活文化”。但是,更多的游客,可能因为旅行社安排的住宿地远离市区,人生地不熟,周边又没有可去的地方,就只能呆在客房里打发宝贵的夜间时段。这种情况尤其是对由于前期耗费诸多时间和精力办理各种手续参加出境游的旅游者来说,这种宝贵而有限的旅游时段的浪费,其损失是不言而喻的。

由此可见,旅游业界有必要考虑旅游者充分利用有限旅游时段的需求,拓展和充实夜间旅游,以达到全时段旅游。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仅有益于旅游者,包括旅游业自身、旅游目的地无疑也是受益者。对于白天辛苦奔波一天的旅游者而言,夜间旅游如果能够安排一些身心相对放松且不需要太多付出体力脚力的休闲“轻节目”,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因此,旅游业与休闲娱乐业、文化演艺业的结合乃至融合,就显得十分必要。

祁述裕(中国青年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2007)认为:“需要尽快走出仅仅依靠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吸引游客的单一的经营方式,……促进旅游业与休闲娱乐业的融合,促进旅游业与演艺业的融合,一句话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旅游业深度开发的一个基本趋向”。基于此种思维,《长恨歌》、《云南映像》、《时空之旅》、《延安颂》等大型歌舞剧应运而生。这些文化创意产品的共同特征在于富含民族文化内涵,尤其是凸显旅游目的地文化特色,以艺术的形式赋予作为旅游资源的自然景观及传统文化以生命力、震撼力,并以此丰富游客的夜间旅游生活,拓展旅游向全方位全时段发展。并且,在得到游客口碑与赞誉的同时,也为旅游业及文化演艺界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收益。

与上述国内文化创意产品略有不同的是,《吴哥的微笑》之所以成功,除了因为其将国内《云南映像》模式成功地运用到境外之举外,还因为其将“草根饮食文化”的大排挡形式与歌舞史诗所展现的“高雅艺术文化”有机融合。歌舞史诗演出的大舞台与游客用餐的大排挡入口被巧妙地安排在了同一个大厅,向左行,游客可以在享用大排挡之后观赏歌舞史诗;也可以先向右行,在观赏歌舞史诗之后享用大排挡,即:在既满足旅游者对当地饮食文化的味蕾体验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旅游者对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的深层次体验,可谓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多层次多元化融合的成功范例。

当然,拓展与充实夜间旅游的方式,并非仅限于观赏大型歌舞,创意文化还应该是多元化的,可以有更多的模式与更多的选择。诸如北京提出的“让北京的夜间亮起来”,美化和装点城市夜间景观,让人们爱上夜间的出游;诸如上海的“上海旅游节开幕式花车大巡游”,将夜晚的淮海路变成人头攒动的欢乐大海洋;诸如形式多样的“烟花节”“元宵节赏灯”,以绚丽多姿的焰火、造型各异的花灯引人入胜,使游人流连忘返;又如“浦江夜游”、“西湖夜景”、“苏河游船”之类充分利用江河湖泊开展夜间游船活动;或是采用高科技手段3D、4D“灯光秀”,使夜空成为“秀”的舞台和“欢声”的海洋;还可以有相对“小众”的夜间旅游节目,如:昆曲、越剧、黄梅戏、豫剧等地方戏曲献演;吸引孩子们或年青人参加的森林公园、植物园里的“夜间探秘”……。

总而言之,以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夜间旅游文化节目,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夜间休闲娱乐活动,才能更好地推广夜间旅游,推动旅游向深层次发展,以多元文化创意逐步拓展全时段旅游,才能将旅游产业打造成“幸福产业”。

结论

综上所述,旅游产业,一个被誉为“和平产业”的新型综合性产业,一个不分大国小国富国穷国可以“利益共享的产业”,一个不受民族及地域限制广受青睐的“无国界产业”,有理由相信:当其与文化产业达成完美融合之时,一定会成为一个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文化修养与精神享受的“幸福产业”。

参考文献:

1.谢环驰.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发表致辞[N].文汇报,2013.3(24)

2.陈晓永,张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关系辨析[EB/OL].中国经济网,2012-7-4

3.中国青年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有益探索[EB/OL].中青在线,2007-8-26

作者简介:

黄崴,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上海商学院旅游与食品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上一篇:2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的微创治疗 下一篇: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有效方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