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1例

时间:2022-07-02 11:39:28

患者,女,63岁。因反复胸痛4周,加重2小时,于2006年11月9日入院。自4周前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痛,以胸骨后为明显,呈针刺样痛,并向左肩背部及左臂放射,每次发作持续1分钟至数分钟不等,与活动无关,无明显规律性,伴胸闷、心悸、气促,每次发作均经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后缓解。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2小时前突感心前区针刺样疼痛,伴胸闷、心悸、气促、大汗淋漓、恶心欲吐,经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10丸及消心痛片10mg,症状稍缓解,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

查体:体温 36.5℃,脉搏8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0/75mmHg,神志清楚,急性痛苦面容,端坐位,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急查ECG示: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T段改变(Ⅱ、Ⅲ、AVF ST段压低,T波低平)。

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入院后经给予吸氧、扩冠等治疗,病情略好转。住院期间,多次胸痛发作,查ECG均无动态改变,静滴硝酸甘油疗效欠佳。经仔细询问病史并观察发现,患者胸痛与改变有关,考虑为食管病变;予行X线食管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均提示为:食管裂孔疝。经给予口服颠茄合剂、氢氧化铝凝胶、雷尼替丁胶囊、吗叮啉片等治疗1周后,患者胸痛消失,病情好转出院。

讨 论

食管裂孔疝(HH)可完全无症状,部分患者有胸骨后痛和反胃等表现,应了解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发作的时间,与进食及的关系,有无放散等。

对引起胸痛的原因缺乏足够的认识及系统的分析,忽视胃镜、X线食管钡餐等辅助检查,是造成本病例院外误诊的主要原因。胸痛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表现之一,但胸痛并非仅来源于心脏,还可来源于其他组织。据文献报道消化源性胸痛最为常见,占非心源性胸痛50%。而由食管疾病引起的胸痛占相当高的比率,首次以心绞痛就诊的患者中,有10%~20%是由食管疾病引起。

HH多见于中老年人,且年龄越大发病率愈高,女性多于男性,按其病症不同可分为食管胃滑脱疝、食管裂孔旁疝及混合疝,确诊主要依靠X线食管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HH可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本例ECG改变可能与此有关。约1/3HH患者有心脏病症状如心前区疼痛、胸骨左右疼痛,有时疼痛可放射至肩部、背部、臂部、手部、颈部等处,疼痛性质多为烧灼痛、偶有绞痛或针刺样痛,伴心悸、胸闷、常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HH与心绞痛鉴别要点是:HH所致胸痛呈规律性,多在夜间发作,与改变(卧位及弯腰)有关。HH治疗以内科治疗为主,包括降低腹压、防止反流、药物对症治疗、饮食调节。药物治疗以制酸及促进食管、胃排空药物为主。外科手术治疗虽可纠正裂孔疝的解剖缺陷,但术后复发率高达50%。

总之,加强对食管裂孔疝临床特点的认识,临床上对有胸痛或心前区不适的病例应全面采集病史,结合发病诱因及伴随症状,必要时行胃镜、X线钡餐造影、B超等检查,方能作出正确诊断,避免误诊。

上一篇:安碘酮治疗心律失常误诊原因分析及探讨 下一篇:足月死胎腹腔妊娠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