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共民生问题的解决

时间:2022-07-02 08:54:04

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共民生问题的解决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发展阶段后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它既关系到人民群众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民生保,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下安。因此,十七大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中之重。浙江省一直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首要位置,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以杭州市为主要范例,说明了公民参与解决民生问题的意义。

一、 公民参与的定义

公民参与,是指公民依法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所谓民生中的“民”,指的是普通民众,即老百姓;“生”,指的是生存、生养、生活,而民生问题,就是指因普通民众在生存、生养、生活方面的正当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包括衣、食、住、行、用、教育、就业和生、老、病、死等方面的事宜。因此不难看出,民生问题的基本定义和内容决定了现代民生问题的解决对公民参与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即公民参与能够有效地促进公共民生问题的解决。

当下,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矛盾的多发期”,这更是突出了基层治理的重要性。现实表明,变革着的社会迫切需要新的治理之道。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甚至在不同的城市或者社区,实现有效治理的具体途径各不相同。杭州市“以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机制的探索,给了我们很多鼓舞和启发。

二、 杭州市在解决公共民生问题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从2000年至今,杭州市政府每年向市民(包括外来务工人员)、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企业等九个方面的参评代表发放1.5万张选票,面向全社会收集民众对于政府部门的评价以及意见建议。2006年至今,在各项考评和政府所进行的其他社会调查中,发现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物价”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参见表一)。

2009年初,杭州市委市政府在杭州日报、“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和“杭州考评网”,面向全社会发表了一份在整合10930条民众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2008年度市直单位综合考评社会评价意见报告》。与此同时,杭州市政府还把群众意见较集中、社会反响较大的几个民生问题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和整改方向,向社会做出承诺,并接受群众监督。事后,政府征集市民对整改结果的评价,并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市直单位综合考评,形成了“评判―>整改―>反馈”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

总体来看,杭州市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态度和工作,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在最近四年所做的关于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评价上,杭州民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0%以上。由《望东方周刊》所做的全国性调查中,杭州市更是连续五年成为人民幸福感最高的城市,这不能不说是对政府工作最大的褒奖。

三、由杭州案例引起的对于全国民生问题的思考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稳定、和谐。解决民生问题重点要做到:重民生、保民生、安民生、强民生、和民生。

杭州市“以民生促民生”的做法,可以说给全国其他城市做出了榜样,从全国来看,各级地市的民生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政府预算中的民生开支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民生开支加大却并不完全意味着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一定会提高。只有政府决策和行政过程对民众公开,请民众参与,用民主的方式来办理民生工作,切实做出政绩,为老百姓谋利,市民才能满意,工作才会顺利。

可以说,民众为了自身的利益,积极参与到政府运行的过程中,是民主政治的原始动力。在利益主体愈发多元化的今天,民众参与政府治理的热情日益高涨,杭州市政府的做法启示我们,要想实现良好的政府治理,就应该积极回应民众的参与要求,将这种参与转化为政府创新的原动力,切实保障百姓履行知情、参与、监督的权利,共同实现社会的和谐繁荣,保证民生事业的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2009年度浙江省民生指数与民生评价报告》,2009年

【2】《公民参与与公共民生问题的解决:对杭州实践的研究和思考》,余逊达,浙江社会科学,2010.9

【3】《探索变革社会的新治道――杭州市“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调查》,赵树凯,赵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0.6

【4】《构建和谐社会重在解决民生问题》,张俊领,学者论坛,2006.11

【5】《坚持民生优先 建设人民幸福城市》,杨卫泽,南京日报,2011.4

上一篇:浅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下一篇:论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的婚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