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语文,让课堂更精彩

时间:2022-07-02 06:46:51

自主学语文,让课堂更精彩

[摘要]《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大胆质疑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在现行的新课标的指引下,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努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得有滋有味,张扬个性,展示自我,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就会得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自我构建的过程。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呢?

一、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心潮涌动,漾起想象的涟漪,从而产生求知的渴望,直至达到欲罢不能的最佳状态。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让儿童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2、精心设计好导语,新课伊始就吊起胃口。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开门见山式、情景创设式、设疑导入式、故事引入等,新颖的课堂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勾住学生的魂魄,吸引学生高度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探求知识的奥秘。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

3、开展一些学习竞赛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高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和吸收。分组讨论问题开展比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我们学完《桃花心木》这篇课文后,开展了一个“小小人物评论会”,既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又培养了团结协作能力。

4.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以鼓励、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老师的评价如“很有自己的见解”、“你肯动脑筋”、“分析得很准确”、“读得真仔细”等。这些激励性评价,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吸收知识,课堂效果也会提高。

二、鼓励学生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读”是学生求索过程中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根本。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把书读熟、读透。并在可读处让学生读出感情,而且要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应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例如,教学《山中访友》一文,让学生仔细深入地读文,找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如: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彷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又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好,……”让学生模拟情境,跟山里的朋友打招呼,体会诗意般的语言。要紧扣“这山中的一切,那个不是我的朋友?”这一句,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能真切的感受到在作者眼里,这山中的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此刻都成了我们的朋友。在交流中,让学生再次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学,贵有疑,患无疑。语文学习更应该把学生引入质疑问难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他们最想解决的,也是他们最想研究的。“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他们就会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如在学习《桃花木》时,在与学生一起探究种树人为什么浇水没有规律时,同学们通过读书分析,很快知道他是在模仿老天爷下雨的,是让树学会自己找水源。同学们都为答对问题而高兴,可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问:“老师,种树人为什么说人也一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人也会出现很多不确定,也要学会在不确定中生活。”一位学生主动站起来说:“人的不确定如生病了,下岗了,或其他灾难。”有的说:我爸已经换了三次工作,他告诉我,还有可能再换,但他都能很快适应。我觉得这就是在不确定中生活,让我爸爸经受生活的考验。这时,我及时肯定并鼓励他们,同学们积极效仿,兴趣高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

四、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求异思维,发表独特见解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统一的东西太多,统一的思维方法,统一的认知过程,统一的认识结论。“统一”掩盖了学生个性认识的差异性,教学中,学生只能迎合教师的品味,顺应教师的需要。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人才,就应该像郭沫若先生说的那样“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教学中,就应该屏弃教参的禁锢,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教学《落花生》一课,学完课文,问学生:“我们该做怎样的人?”大多数学生回答像花生一样做一个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人。而却有个学生说:“当今社会,做一个像花生一样有真才实学的人固然好,但如果只会踏实工作,不会推销自己,也是不行的。所以,我要做一个既有本领又会展示自己的人。”说得多好啊,这就是学生的独特感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我们老师一定要珍惜和呵护。

五、鼓励学生树立大语文观,把语文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教育学生树立大语文观。”所以,光凭课堂教给读书方法学习语文是远远不够的。

1、把课本知识向课外引伸,拓宽知识面。比如学习《望天门山》一首诗时,学生一时搞不请“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中后半句“碧水东流至此回”的“至此回”到底怎样理解,有的说“又向北流去。”,有的说“江水向东流遇到天门山就又流回去了。”众说纷纭,这时我没有马上告诉他们正确的说法,鼓励学生通过读书、上网查资料等方法自己解决问题,然后请真正查证清楚的同学再讲给大家。结果,第二天一到学校同学们就抢着给我讲解。通过自己学习,他们不仅弄懂了诗句意思,还知道了水流方向及天门山有关情况,从此还慢慢养成了上网学习语文的习惯,知识面越来越宽。

2、鼓励学生勤读书,多积累,勤练笔。

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在于会写多少字,不在于能读几本书,更重要的是要把平时学到的语文知识用来指导阅读和写作。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所以一定要多读多写,一定要做到读写结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我要求学生每天睡觉前读一、两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每天摘抄几个好词佳句或写一篇日记,坚持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工作,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但会读书是根本,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育是永恒的,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创新、自由发展,我们的教学才是充满生机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3] 《语文学习》中,,李姗琳《语感训练的思考和作法》

上一篇: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新任教师的培养 下一篇:在“做中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