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地理课堂生活化

时间:2022-06-08 04:03:41

如何让地理课堂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能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地理课堂生活化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它立足于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倡导地理教学要与时代特征、学生的成长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因此,地理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生活情景,让地理走近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探究地理活动蕴含的知识和原理,使之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思维和探索中,让地理课堂因生活而异彩纷呈。

一、 导入教学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大桥之引桥。它讲求“一锤子定音”,像磁石般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这须教师充分了解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需求、教学内容和目的等,结合学生生活,挖掘内容在生活中的缩影、原型或运用作为导入,学生在倍感亲切中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天气和气候”时,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同学们每天上学都会感受到一天中的气温变化――早晚冷,中午热;同时我们还经历了一年中气温的季节变化――冬冷夏热,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我们当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关。那么,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它们之间什么区别和内在联系呢?这就是今天要探讨的内容。如此导入,由于学生太过熟悉却又从未问及,因而大大激发了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既而将学生的思维引进了地理活动的探索空间。

二、 凸显情景生活化,引导自主探究

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凸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理活动所蕴含的生活现象及原理,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学习“地球的运动与气候”时,让学生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讨论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方式、方向等区别?学生通讨论探究后,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地球公转运动是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太阳在旋转。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时,进行南北方地区的角色扮演,可以是同桌,也可以以教室中间通道为秦岭淮河线分成两大组,北排为秦淮线以北地区,南排为秦淮线以南地区进行角色对白;学习我国铁路线分布时,按教室方位分五纵四横线,在线的同学则为铁路枢纽,并请这些同学自报家门说出城市名;学习中国农业时,模仿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畅谈“三农”问题等等,这些生活化的模拟情景,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讨论踊跃,积极探究,在“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习成长。

三、思考问题生活化,启迪学生思维

一切科学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课标强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地理问题。为此,我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发散性的问题,组织地理教学活动。如在学习“印度德干高原地势特征”时,抛出生活化问题――-水是怎样流动?从高处流往低处!引导学生分析通过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的地势特征;学习台湾主要城市分布时,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分析如果让你根据台湾资源、环境条件布局工业城市时,你会如何让选择?是中东部山区,还是西部平原地区?请说出理由。这些生活化问题牵动了学生的思维之弦,引发了学生对生活问题的思考,启迪了思维。

另外,时事热点也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如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上海世博、墨西哥湾漏油等。所以把实事新闻有选择的纳入到地理教学中,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能力,启迪思维,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有积极的意义。如利用舟曲泥石流的时事新闻设计如下问题:舟曲位于我国哪一个地区?舟曲泥石流与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此外,地球一小时活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等都可以编成题目,把生活实事引入课堂,启迪学生思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地理教学具有生命力,须立足于生活,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将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走进生活,去体验感悟,这样才能牵动心灵,引起学生思想共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地理课堂因生活化而精彩。

上一篇:参与生成评价 下一篇:江苏苏州市小考作文题及满分作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