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纺织服装专业群建设资源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7-02 06:03:52

高职纺织服装专业群建设资源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为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发挥专业群对专业建设的带动与辐射作用,高职院校在建设重点专业及专业群时,有必要对专业群教育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共建专业群教学资源、优化专业群资源结构,不断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 高职;专业群;资源整合

1 引言

高职院校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快速扩张之后开始转向内涵建设,通过重点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来强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1][2]是高职院校以优势专业为核心,将一些拥有共同基础的专业组合成群,通过组群的形式实现这些专业之间的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服务地方经济。以人、财、物的统筹为核心的专业群建设[3]可认为是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为目标的资源整合活动,通过专业群建设实现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共享,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自2006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示范院校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以来,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为满足专业群建设中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充分发挥专业集群的效益,各高职院校对专业群建设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就高职纺织服装专业群建设中资源整合与优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 专业群建设资源整合问题分析

所谓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彼此衔接在一起,以实现整个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赛(Herbert Spencer)认为:整合是由系统的整体性及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序化过程;而劳仁斯和罗斯则认为:整合是一个组织内不同部门之间用来协调其活动所采取的行为和所使用的结构[4]。简言之,整合不是简单的"1+1=2"式的组合,更不是几个不同类型组织(要素)的硬性"拼合",整合的实质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整体,即得到所谓的"1+1>2"效应。

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建设中难免会出现资源分配不均衡或资源浪费等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对教育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优化。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即对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和有优化组合,以追求教育资源的整体结构最佳化和整体效益最大化。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重复建设,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使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在专业群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性:学校的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这些资源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其中人力资源,包括学生资源和教师资源,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资源分配的一个重点,在学校的整体框架下,各教学院系根据学生人数对教师进行合理分配,各专业的学生人数需配备一定的专业教师等;物力主要是指为教学服务所投入的各种软硬件设施,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应根据各院系的发展状况提供相应的物力支持;财力则是学校为培养人才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等方面所提供的资金支持,是学校资源分配的有力保障。

为此,学校从整体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出发,在综合考虑各专业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等因素之后,在专业及专业群发展上对人、物、财等资源的分配会有所侧重,不可能完全做到资源的均衡分配。当以某些专业为重点建设时,就会对这些专业予以一定的资金及政策支持,这些专业发展就快些,特别是学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其他专业分配的资金就相对少了,其专业发展就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学校整体情况而言,全面合理地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有序建设专业群,通过专业群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很有必要。

2.2 "双师"结构配置的合理性:所谓"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指师资队伍中教师个人或团队既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经济师、技师或高级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队伍;或者指既具有从事高职学院专业教学素质和水平,又有在企业、工厂相关专业岗位工作经验、能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高职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因此,高职教育要求具备"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从事教学活动,以满足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般地,就高职院校的整体师资条件而言应该能满足学校教学活动的需要,但对于某些专业或专业群来说,师资结构不一定就十分合理。有些专业的教师队伍能满足教学需要,另一些专业的师资结构可能就不太合理。如何在专业群系统内合理分配教师资源是学校或各相关院系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2.3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共享性:实践教学条件主要是指各类实习实训场所及其配套设备、教材、器材等,它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操作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场所。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对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核心竞争力成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研究重点。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可分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两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实习实训场所建设为主,与专业的发展联系密切,资金投入多,实训基地建设就强些,发展也就快些。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各专业与企业的联系密切相关,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兼顾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建设。为此,在专业群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中,要考虑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共享性,兼顾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发展,不能重复建设,共性的地方要集中建设,个性的地方要兼顾发展,尽可能保证专业群的均衡发展。

3 纺织服装专业群建设资源整合的途径

纺织服装各专业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我院纺织服装专业群发挥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两个品牌专业的优势,将现代纺织技术、染整技术、服装设计、服装工程、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服装营销等专业组成专业群共同发展。当然,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环境有很大关系,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外部经济、社会变革和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与制约。这种内外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以及我国高职教育资源的紧缺决定了必须对高职教育系统进行整合,才能形成优质的教育资源[5]。为此,我院纺织服装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结构,充分发挥专业群各专业的优势,不断提升专业群整体办学水平。在建设纺织服装专业群过程中,对专业群相关资源进行了适当的整合。

上一篇:浅谈计算机病毒防治 下一篇: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铜精矿中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