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路发展状况分析

时间:2022-07-02 05:45:26

我国公路发展状况分析

摘要:我国现代公路起步晚,但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可供行驶的道路,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公路发展迅速,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开发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设计理论。本文将从我国公路历史,中外公路对比,新时期公路发展展望几个方面对我国公路事业做一个大体的概述。

关键词:道路历史;水泥路面;沥青路面;新展望

Abstract: Our modern highway started late, but thousands of years ago, there was available road for traveling. It had a long history. Since the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the modern highways develop rapidly, learn from foreign advanced concept, an develop a design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from the history of China highway, the contrast of Foreign Highway, road development in new outlook several ways does a general overview of the cause of China's highways.

Key words: the history of highway; cement pavement; asphalt pavement; new outlook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0 引言

公路是联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中文所言的“公路”是近代说法,古文中并不存在,“公路”是以其公共交通之路得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公路交通事业是保证其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条件,公路建设事业必须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转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公路运输质量的要求。为此我们更要熟悉我国公路发展的历史,从历史中学会总结,学习国外先进理论,不断创新,为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历史的回顾

公路,在我国历史上习称为“道路”[1-2],2000年前,我国已出现可行驶牛,马车的道路。秦朝时期的这种道路称为“驰道”,较长时期称为“驿道”,并强调“车同轨,书同文”。唐代是我国古代道路发展的鼎盛时期,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元明时有“大道”之称。清代道路网系统分为三等,即将由京都通往各省会间的道路称为“官马大路”,由各省会通往各地城市的联络支线称为“大路”,市区内街道称为“马路”。到了清代末期和民国初期,由于汽车和近代筑路法的输入,开始有了“汽车路”的名称。其后随着外文资料的输入,将英语“Public Road”译为“公路”。

近代出现的公路与古代的土路其功能截然不同。公路为近代交通工具的载体,在交通流和行驶速度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对公路的建设要求不断提高,这些都是古代道路无法比拟的。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运输叫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有其独特的特点,即直达,迅速,适应性强和服务面广。因此,汽车运输一出现,就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旅游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提高汽车运输的服务质量,公路的通车里程也在不断增长,路基路面的建设质量,公路的等级也在不断提高。

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时代。由于工农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尤其是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是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3年全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4.6万km,其中新增高速公路4600km。到2005年底,高速公路里程总里程达4.1万km,中国公路总里程达192万km。“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全部建成。2005年全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4.9万km,其中新增高速公路6700km,高速公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不仅显著提高了运输力,降低了运输成本,增强了运输安全性,节约了国土资源,而且在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国民经济的机动性,增强国家竞争力,以及保障国防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进入20世纪后,随着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现代化公路的路基路面工程逐步形成了新的学科分支。它主要研究公路,城市道路和机场跑道路基路面的合理结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材料性能要求,以及施工,养护,维修和管理技术要求等。半个世纪以来,广大道路工程科技工作者,经过刻苦钻研,反复实践,在路面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系列成果。

2 中外公路对比

2.1政府要高度重视

意大利政府十分重视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3],重视的公路网建设,强化高速公路建设规划与管理。例如建设一条高速公路,立项要由议会决定,征地拆迁由政府协调并给予优惠,公路局长由国家公共工程部长兼任,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由政府确定,并且广泛开展多渠道筹集资金,政府视情况一次性或分期投入30%的高速公路建设资金,其余部分由“特许公司”向银行和私人借贷,国家对“特许公司”债务予以担保。由此可见,政府对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是十分重视的。

2.2 高速公路标准高,设施完善

高速公路所具有的优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本身具有有别于其它运输方式的无比优越性,二是它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使各国能从中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正由于这样,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普遍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并投入巨资建设和大力发展。意大利的高速公路建设标准相当高,如高速公路线形、纵坡、平曲线半径、路面结构等都具较高的技术标准,新建的高速公路都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强度高,行车舒适,且十分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一般来说,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是相当完善和配套的,而且现代化程度高。例如,意大利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实现了高速公路通讯、监控系统现代化和服务设施与功能多样化。高速公路公司总部设有中央信息中心、收费电脑中心和维修养护中心,各分中心通过有线、无线、光纤、微波、电视监控等传输方式,与基层各收费站、维修站、高速公路上的电脑数字处理系统和各检测站、监视摄像点等联网,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十分发达的信息网络系统。通过该网络系统收集路况信息和信息,形成“数据管理”。意大利的高速公路服务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区的间距和建设规模是根据各路段交通量来设计的,平均每12公里提供有加油站、商店、茶点、酒吧、停车场、电话服务,每37公里提供有大型餐厅和残疾人服务设施,每98公里提供有修车服务设施,大约每200公里设一个宾馆。服务区内还可使用高速公路的磁卡结帐,方便顾客。高速公路的互通立交设计合理,布局美观,沿线绿化,隔离栅栏、防护栏、紧急停车港、救援装置等齐备。特别是高速公路上的标线标志十分规范、齐全、醒目,各种道路诱导标志,夜间反光标志、标线、标柱等设计合理,种类较多。防护栏坚固耐撞,各类标志图文结合。立交桥和服务区的出入口提示和限速标牌在不同距离处重复出现三次以上,以保证行车安全。

2.3 高速公路管理机制公司化、效益高

意大利的高速公路管理,除了国家有关主管和职能部门实行行业管理外,对高速公路实行一种公司化特许经营管理制度。国家依照有关法律,授权特许公司在一定期限内(一般30年)对公共事业工程项目独立进行经营管理,实行建、管、养、收、还贷一体化。近40年来,全国已形成26家高速公路特许公司,建设了近6000公里收费高速公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促进了高速公路发展,对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意大利的高速公路特许公司经过几十年的经营管理,管理水平高,手段现代化,经营效益好。例如,目前意大利全国收费高速公路年收费高达30多亿美元,平均每公里年收费约57万美元。因此,近年来意大利政府已基本不再在预算内拨款修建高速公路,而主要是通过调整收费费率、延长收费期等政策措施,引导特许公司通过自身经营机制,滚动发展新建的联网高速公路,使高速公路网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不断提高,适应经济发展和日益增大的交通量的需要。可见,意大利政府采取特许公司发展高速公路是一种有效办法,值得借鉴。

2.4 国家重视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并全方位立法

高速公路管理实行建、管、养、收、还贷一体化的公司管理机制以及国家能从全局出发,统一考虑和制定高速公路发展战略、规划、政策与法规。高速公路建设标准高、手段现代化、投入超前、经营决策以效益为核心并实行规模经营等,都是可以借鉴的经验。意大利政府对高速公路立法较早,法规健全,而且覆盖面很宽,规定很细,很明确。例如法规包括高速公路管理体制,高速公路建设与维护,车辆标准,驾驶规定和证照、行车规则、处罚等都已进入法制轨道。基本上做到事事有法可依,依法行政,用法律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引导和推动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

2.5 高速公路建设要与国家经济综合开发计划协调发展

德国人认为,不能等富了才修建高速公路。日本人认为,高速公路建设要与国家或地区经济综合开发计划相协调、相适应。美国人认为,修建高速公路网要考虑国防需要。

2.6 重视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

意大利的高速公路部门十分重视沿线的环境保护。例如,为了减少建路大挖大填,不惜耗巨资建高架桥、隧道等,并且对沿线和分隔带、服务区、停车场、立交匝道等空地进行环境绿化。为了减少噪音对居民、单位的影响,在一些路段增设了声障设施。

3 新时期公路发展展望

当前,我国公路运输业的发展[4]具规模,不管是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车辆的技术、配置等硬性设施还是公路运输管理模式、服务质量等软性设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获得了质的提升,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出行更趋向于要求高速、高效、安全、便捷、舒适、环保的运输方式,这就对公路运输业的时效性、快捷性、环保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发挥公路运输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未来5-10年应该向着:

(1)相邻国之间合作修建高速公路,形成国际高速公路网,促成了国际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成为高速公路发展的大趋势。为了更好地发挥高速公路效益,加强国际之间的公路运输联系,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把主要高速公路联结起来,构成国际高速公路网。

(2)信息化公路将逐步实现。将着眼于道路的多功能利用,不仅使用路面,还要利用空间,成为信息化的公路。不仅具有运输人和物资的固有的交通功能,还能输送电力等能源及各种信息,加上道路所派生出来的美化环境、抗灾避难及作为建造其他建筑物的基础等空间功能。高速公路将正成为多功能的公路。

(3)卫星检测及控制系统将得到广泛利用。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类检测及监测系统普遍使用,交通控制中心将充分利用卫星地面系统转发的交通信息且按新的交通流理论,指挥汽车按最优路线行驶,即节约时间,又创造最大利益。

4 结语

我国公路发展历史悠久,底蕴浓厚,曾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我国乃至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封建王朝的闭关锁国,逐渐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浪潮,再加上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我国的道路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越来越远。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给我国的道路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改革开放的实行,使我国的道路水平飞速的发展,逐步接近国外的先进水平,道路事业的腾飞同时也给我国的经济提供了飞翔的基础。新时期道路工程又有了新的展望,我国道路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学习国外先进文化,结合我国自有的发展条件,不断革新,不断发展,为我国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镇东.公路的历史方位[J].中国公路,1996.

[2] 何德.中国公路发展历程[J].中国公路, 999.

[3] 吴强.意大利公路的养护和管理[J].湖南交通科技,1998.

[4] 石宝林, 束明鑫. 面向21世纪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D].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2000.

上一篇:长大铁路隧道工程防排水施工技术 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