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探究

时间:2022-07-02 02:42:06

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探究

摘 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与城市的供给水平差距较大,本文从分析新疆农村公共产品现状出发,进一步探讨了制约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因素,并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产品;居民消费;贡献率

一、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情况

一直以来,专门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数据难以在我国统计年鉴搜集,根据2006~2013年《新疆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内容,将各年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加总得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然后减掉采掘业、批发零售业等非公共产品支出的部分,最终得到新疆农村产品的总供给变化情况。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大幅增加,从2005年的29.7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52.9亿元(2006年34.3亿元、2007年44.1亿元、2008年53.9亿元、2009年67.0亿元、2010年82.4亿元、2011年116.9亿元、2012年152.9亿元)。尤其是2010年后,新疆农村公共产品支出在短短的3年里翻了一番。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增长如此迅速,一方面是由于国家重视农村和农民问题,陆续提出三农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惠及农村居民的政策和措施,进入21世纪以来政府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得益于新疆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经济增长迅速,新疆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491.6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7505.3亿元,十余年间翻了数番,新疆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的大好态势客观上带动了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从趋势上看是大幅上升的,但是从公共产品供给的绝对数量来看仍然是很小的。2012年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为152.9亿元,相对于新疆7505.3亿元的生产总值来说是非常少的,仅占新疆GDP的2.04%,低于全国4.8%。①说明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供给的数量依然较少,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规模不大,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需要在规模上有一定的突破。

二、制约新疆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因素

(1)随着新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力推动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重工业、石油产业、化工产业,虽然也提倡新疆发展棉花产业,但是新疆棉花产业占GDP的比重很低,且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总的来说,新疆实行的是城市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优先倾向于城市,从而导致了新疆的广大农村长期处于凋敝贫穷的状态,城乡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加上以前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一种“城乡二元结构”。就部分资料统计而言,从1979~1994年,工农业产品价格差距较大,农产品相对于工业产品价格普遍较低,大约15000亿元通过这种工农业产品价格差被政府获取,以反哺工业。在这段时间,政府提取农业剩余约12986亿元,。尽管难以找到有关新疆的这种剪刀差数据,但在全国范围内这种政策都是相似的。新疆在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前,农业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被国家获取,用来补贴城市和工业,这样,农村在公共产品的自我供给无疑存在着严重的短缺。虽然,政府对农村投入整体上也是呈现年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应该看到,公共部门对城市投入的增长幅度大大地超过农村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十分明显。

从表1的2008~2012年新疆农村和城镇公共产品供给的对比来看,新疆城镇公共产品供给远远超过新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而且二者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基本上新疆城镇公共产品供给是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10倍到20倍。虽然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近些年来有了不少增加,但是与城镇公共产品供给之间的差距从绝对数量上越来越大,城乡二元结构在新疆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城市公共产品支出由中央财政及城市地方财政共同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资金较为充足,一般来说学校、医院、水、公园、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由国家来提供;而农村的公共产品主体投入则需要农民上缴税费或集资来解决,政府的支出往往较少,这对于本身就收入不高的农村居民来说进一步加重了其负担。通过对新疆城镇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比可以得出,必须加大对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支持力度,扩大新疆公共产品供给的规模,缩小与新疆城镇公共产品供给的差距。

表1 新疆城镇、农村公共产品投入比较(单位:万元)与城镇

(2)近年来,全国许多地区进行了乡镇撤并,以及村级组织的合并工作,使乡镇数量与村委会数量逐渐减少,精简了机构,农村居民点逐步集中。新疆农村地区居民点、村庄近年来虽然也在逐步集中,但是与之前相比村庄数量变动不大。从新疆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与建设来看,村民委员会及村民小组是主体,在农村基层组织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村民委员会的数量先升后降,复又回到原来的水平。从1994年~2003年新疆村委会个数由8802上升到9445个,截止到2012年村委会的个数下降到8670个,与20年前相差不大。村庄的数量多,那么村庄布局就分散,而村庄的分散意味着公共产品供给的成本上升而且利用率降低。比如本来两个小的村落可以共用一条公路和一套锻炼器材,由于居住的过于分散这就需要两条公路和两套器材,这样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降低了公共产品的使用效率,而如果仅提供一条公路和一套锻炼器材又必定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新疆农村地区居民点小而分散提高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成本,也对公共产品的利用效率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外,新疆农村居民点小而分散使得农村用地布局松散,形成非农建设用地与农用地、闲置地相互混杂,这样就使得农村的功能布局很乱,而农村用地混乱、功能区布局不合理使得公共产品供给难度加大,使交通、水利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布局难度加大,对这些公共产品的利用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对策建议

(1)扩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规模。虽然近年来新疆公共产品供给的增长速度很快,截至2012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达到了152.9亿元,但是仅占2012年新疆GDP的2%,可以看出新疆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规模仍是非常小的。要想提高新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而拉动新疆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充分发挥公共产品供给对消费的作用,提高新疆公共产品供给的规模,加大对新疆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2)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制结构,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制约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因素中其中有一条就是城乡二元结构。通过对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城镇农村产品供给的对比可以看出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城镇公共产品供给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变大。要破除城乡二元制度,必须要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投入力度。

(3)合并村落、加强对村庄的规划新疆农村居民点具有小而分散的特点,并且存在着农村用地布局不合理的问题,缺乏良好的规划,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新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大大提升了公共产品供给的成本,也影响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使用效率。新疆农村地区居民点的分散不利于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使得在新疆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存在,使得农村地区市场经济的不发达,难以形成经济的聚集效应。为了促进新疆农村地区的发展,推动新疆城镇化的进程,要对那些规模较小的村落进行合并,精简农村机构,加强农村居民的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要做好村庄的规划,对功能区进行合理划分,对各种用地进行功能划分,做好公共基础设施在农村中的规划布局工作。只有对新疆农村地区过于分散的居民点进行合并和集中,对混乱的农村用地进行规划和布局,才能控制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成本,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使用效率。

(4)充分发挥多元化主体作用。在一些农村准公共物品,如农田水利、道路交通,政府可以适当地吸入一些民间资本,甚至将一些农村公共工程承包给一些民间组织,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非营利组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运作的资金数量能达到这些国家GDP的百分之十左右。新疆地区的非营利组织发展与这些发达地区还有相当的差距,但已在快速的发展,在农村中已大量发展。非营利组织在新疆农村的未来前景是值得期待的,为此,新疆地方农村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和提供相当优惠政策,促进当地建立合理的农民合作基金组织或吸引外地类似组织的加入。

注释:①由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年以后统计口径发生改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2010年的数据计算得出。

参考文献:

[1] 葛云伦,王学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与增加农民收入[J].天府新

论,2005,32(2).

[2] 林毅夫.新农村运动与启动内需[J].小城镇建设,2005,32(8).

[3] 言存.我国农村公共物品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湖南:湖南

大学,2010.

[4] 李小风.新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M].新

疆:新疆农业大学,2013.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自主品牌的发展 下一篇:在爱的雨露下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