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7-02 02:05:29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关注孩子的健康,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公正评价、合理期望能改变学困生的厌学心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关键词:心理健康 渗透 教学过程 氛围 期望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构建充满生命活力和智慧的课堂是新课程教学改革追求的理想境界,而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的基础。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数学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数学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

一、创设积极的学习心理氛围,优化学习心理环境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数学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心理气氛,需要数学教师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

1.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发展。因此在课堂中,我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如微笑地上课;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威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2.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数学教学应该成为学生思维的王国,应淡化“教”而强调“学”。在教学中我允许学生有不同于书本和教师的见解,尊重学生富有创意性的思考,数学课堂上充满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火花。一个问题,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感悟,说出自己的认识,那就有了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质疑和教师的点拨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就得到了提高。这样的教学关系,是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由“我会学”进入“我乐学”的过程,淡化教的权威,课堂不再是一种枯燥的说教,不再是一种被动的填充,而是一种充满民主氛围的活动。这样师生互动,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3.公正评价,合理期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公正合理评价每位学生,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二、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构建良好课堂教学结构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使数学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重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善用各种过程性活动,让学生进行“再创造”。

教学片断:课前,每位学生准备一大一小两个正方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分数朋友。下面我们玩个小魔术,看谁能从我们准备的正方形中找到新的分数朋友?

生1:把这个小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阴影部分是它的4/9,空白部分是它的5/9。

生2:把这个大正方形平均分成16份,阴影部分是它的4/16,空白部分是它的12/16。

生3:把这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图形,把它平均分成25份,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8/25,空白部分占17/25。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摆一摆,找一找,还能发现新的分数朋友吗?

(教室里一片静,学生们开始摆弄手里的两个正方形细琢磨起来。)

生4(演示图略):老师,我可以把两个正方形部分重叠,得到一个新的图形,分占它的6/19,空白部分占它的13/19。

生5:对!我也想到了用重叠法,得出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4/16。

生6:我也找到了新的分数朋友6/23和17/23。

(学生们边操作,边兴奋地诉说着自己发现。)

师: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的分数朋友,真有本事!你还有与众不同的方法创造新分数吗?

这一教学片断是对分数认识的巩固、深化与拓展。我一改传统教学反复机械的方法,取而代之以富有开放性、趣味性、挑战性的游戏活动,重视激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想敢于做,让学生在活动中创造数学。

总之,健康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能给学生创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的环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从而使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取得学习成功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王火炬《教育:在悟通与造化之间》.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刘金玉 和谐高效课堂八讲.武汉:华东师范大学,2010。

[3]迟学为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文化思考与行动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12。

上一篇: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复习效率 下一篇:小学语文实施“主题教学”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