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程改革对大学新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时间:2022-07-02 12:41:05

综合实践课程改革对大学新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摘 要:目的:通过综合实践课程改革是否对大学新生自我价值感的提升起到明显作用;方法:应用《自我价值感量表》对67名大一新生,在课程改革后的第八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较高;男女新生在社会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的人际自我价值感分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班级的大学新生自我价值感不存在显著差异;与总体比较,大学新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都显著高于总体;结论:综合实践课程改革对大学新生自我价值感的提升起到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 课程改革 大学新生 自我价值

一、研究目的

对所学专业没有整体的明确认知,对所学专业的市场前景运行不了解以及对行业所需大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的无知,造成目前大学新生中出现困惑,迷茫,生活无目标等情况,大学新生出现的对专业困惑,不知道学习重点在什么地方,就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兴趣不强,学习没有专业方向,不能够有针对的进行学习,学习自觉性不强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写困惑些限定了高素质人才的形成和培养,制约了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对学科的热情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目前在大学新生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心理咨询专业首先尝试对学科课程做了综合改革,改革设立了综合实践课程,每位老师对主要专业课程的核心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每门课程的老师针对行业所需要的技能和方法,给学生对应的课程目标与任务,学生带着教师的实践任务深入机构进行行业调研,了解行业发展的状况和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以及行业所需的工作技能和岗位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在了解行业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行业督导三方面配合,形成了专业-行业-学生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系,学生带着老师对行业的技能和知识的任务,通过查阅文献和介绍了解知识,与机构衔接了解机构,从而有针对性的形成对机构的调查问卷与访谈的提纲,然后开始深入机构进行探访与调查,在完成一周时间的探访后,学生要在督导老师的督导下形成对机构的评估已经了解到的有关机构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实践调查的功课报告,报告要符合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课程实践目标,对行业的评估,对学习的知识技能要求以及学生的自我收获和感想。

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进入大一就能对行业发展状况,未来工作职业和岗位的性质,工作岗位有一个认识,同时对本专业课程设计和课程训练的技能和能力有一个框架性的认识,了解本专业的核心能力、知识和素质,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使学生增加对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参与,主动研究,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兴趣,培养职业素养和开拓行业开拓精神。

自我价值感是学生的自我价值感(self―worth 或self-esteem) 是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含多种心理成分,涉及到情感、态度、评价等多种因素,其核心是自我价值的判断与体验。根据黄希庭等人的研究大一学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是整个大学期间最低的,不仅低于大二大三大四的一般水平,而且相比较之下也低于高中学生,能否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改革提升大一新生的自我价值感,使大一新生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参与调查了解行业与现代所需与所学相结合来提升大一新生的自我价值感,此为本研究的主要目标。

二、 研究方法

1.调查工具

采用黄希庭、杨雄编制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该量表共56 个题目,包括三个分量表: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其中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分为个人取向和社会取向两个维度。特殊自我价值感分为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家庭五个方面,整个量表包含13 个维度。量表的Cronbachaα=0.77,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2.研究对象

大一心理咨询专业新生,共80人参加问卷调查,最后回收有效问卷67份,其中男生18份,女生49份。

3.调查程序

新生入学后第二个学期的第三周就让学生去心理咨询专业机构实践调查,持续时间一周,期间联系了长沙的42家专业的心理类机构,学生分组完成,每组同学必须去其中的两家机构进行一周的机构实践调查,回来后要求以综合实践课程功课的方式做实践的总结分析报告,和自己的收获与后来的感悟与感想。

4.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是大一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改革后的第八周。

三、研究结果

1.各量表平均分

总体自我价值感平均数是21.03,标准差是4.53,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得分均较高。

2.不同性别和班级之间差异检验结果

经过独立样本的t建议发现,男女性别差异检验除了社会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中的人际自我价值存在显著差异外(t=2.778,p0.01),其它各个分量表无显著差异。两个班级之间在所有分量表中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3.与总体平均数检验

大一男生与总体相比较,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中的心理自我价值感和道德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中的道德自我价值感和家庭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差异(p0.01)。

大一女生自我价值感与总体比较,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中的心理自我价值感和道德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中的道德自我价值感和家庭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社会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中的人际自我价值感显著低于总体(p0.01)。

四、讨论

在自我价值感调查过程中,高一到大四的学生的调查过程中,大一的自我价值感是最低的,能不能提升大一的自我价值感,是本研究的目的,通过上述的差异比较可以看出,大一新生的自我价值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总体,说明课程改革能够提升大一新入学的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减少了学生对大学生活和大学专业学习的困惑,提升了大学的学习兴趣与目标起到积极的作用。

不同性别学生之间在社会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中的人际自我价值感分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女同学的人际自我价值比男同学的略低,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女孩子对人际中的自我的敏感性要高于男生所致,至于更深层次的探讨,还要有待于实践与心理实验的证实。

综合实践课程改革对大学新生自我价值感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有效的作用,但是针对研究针对大一新生的自我价值感的比较最好能够通过课程改革之前的前测和改革后的后侧的对比研究检测,这是综合课程改革实践后期对下一批新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另外,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效果可以持续多久,是否能够有效的持续整个大学期间也需要后续的长时间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张婷婷.当代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8):23-24.

[2]黄希庭,凤四海,王卫红.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全国常模的制定[J].心理科学,2003,26(2):194-198.

[3]杨丽娜,高玲.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综述[J].医学信息,2011,24(5):2843-2844.

[4] 黄希庭,余华.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构念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学报,2002, 34( 5) : 511-516.

[5]胡军生,张登浩,王登峰,张掌然.青少年领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4):262-266.

上一篇:人性化设计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职业教育校园精神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