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时间:2022-09-17 08:03:07

试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摘 要: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式等三个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范畴,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上也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因此,要构建新型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本文将主要探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模式 创新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愈加重视以及社会各界对职业院校管理的探索日臻深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迅速发展。然而现阶段仍存在着一些因素制约着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因此,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1]。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1.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高职教育方向的指引作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最终目标的集中反映,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正确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可使高职教育有计划地往正确的方向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提供了高职教育的奋斗目标与方向,给高职教育做了强有力的指引作用。

2.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成了高职教育的有利架构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除了为高职教育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它还构成了高职教育的有利架构。围绕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方能建立起一整套教育实施方案,而这些方案都是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设立的。这些方案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本身便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一起构成了高职教育的整体。

3.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是高职教育中的关键步骤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部分,没有一整套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实施,高职教育便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高职教育中的必备阶段,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重要步骤,是高职教育的主体部分。

4.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独特性

中国的高职教育是从普通教育发展而来的,为缓解地区经济与人才紧缺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使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教育是中国教育体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区别于普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独特性与针对性,以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这也为进行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做强有力的推动。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培养模式理念也就是以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支撑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从教育哲学的意义上说,培养模式的理念就是要解决“以人为本、以人为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基本问题,达到在人才培养上的“公平、公正”。要回答并解决培养什么样的高职人才,如何培养高职人才,培养的高职人才如何等问题。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是如何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现在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培养目标描述,但大多数缺乏内涵实质。如果培养目标出现了问题,不但会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还会丧失学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造成社会资源和学生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从人才类型的角度来说,人才类型一般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其中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由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这也是在考虑培养目标时必须要清晰定位的。

2.培养模式僵化

据有关学者研究分析,我国目前比较流行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模式有四种,主要是“五阶段模式”、“产学结合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模式各有特点,在不同的学校得到了一定应用,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但是这些模式不应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不断的修改、扩充、完善与提升,特别是每个学校都要依据自己的特色、依托的行业、所处的地理区域、主要生源等,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改革与创新方面绝不能生搬硬套、随波逐流,要关注对自己的“适合性”。这种“适合性”包括了学校的定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的发展趋势等方面[3]。

3.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不明确

提起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不谈其内涵,现在许多人对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并不清楚,同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正确理解与拓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改革、创新、发展的又一关键。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要能充分展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

1.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实用型的技术人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科技飞速发展,职业岗位频繁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同时,高等职业培养的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以及中职教育的区别在于,技能型的人才应该随时展,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提升、自我创新发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重视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提高,从而具备较强的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总之,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要突出高级性、职业性、技术性等特征。

2.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突出理论性与综合性,重视知识的系统性。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形式单一,以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这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因此,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构建注重技能培养,具有教学针对性,发挥学生个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室内教学与拓展训练相结合;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等;在教学评价上,要建立以提升能力为重点的平等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学生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还需要实践,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安排学生在两年的学校学习之后,最后一年到社会上参加实习。在创新人才模式之后,学校与企业之间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运用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论

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改革,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以服务不断进步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现高职教育持续、健康、长远、有效发展,从而开创出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郑庆彬. 创新高职教育“以生为本”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1:215-217.

[2]陈白璧. 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J]. 武夷学院学报,2014,01:85-89.

上一篇: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等院校的高等教育实训基地发... 下一篇: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的思考